台湾岛“小天府”嘉南平原,耕地面积全岛三分之一,作物占一半

文摘   旅游   2024-11-14 11:21   北京  

嘉南平原简介

嘉南平原,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南部,是台湾省面积最大的平原。行政区划上包括嘉义县市、台南县市以及高雄市的部分地区。其地理范围北起彰化县浊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市高屏溪(下淡水溪)西岸,东以阿里山山脉及其余脉丘陵为屏障,西滨台湾海峡。

嘉南平原的地势特点为东高西低,东部主要是由阿里山山脉构成的山区和丘陵,如曾文溪将这些丘陵切割成北边的嘉义丘陵和南边的新化丘陵。平原最大宽度约50公里,总面积达4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3250平方公里,占全岛耕地总面积的35.2%

嘉南平原地势低平,没有显著的斜坡地形,海拔一般在10到30米之间,这使得该地区非常适合农业发展。成为了台湾岛早期开发的重点区域。直到十九世纪末期,平原上的台南市一直是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金门马祖属于福建省

嘉南平原一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在24-25℃之间,月平均温度最高可达28℃,最低为18.5℃左右。由于地处低纬度及北赤道洋流的影响,该地区雨量充沛,尤其是每年5月至7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约75%以上

嘉南平原是台湾最主要的稻米产区之一,一年可种植两到三季水稻。除种植稻米,还种植甘蔗和盐田等其他作物。这里每年贡献的稻米、水果和蔬菜接近中国台湾省产量的一半。嘉南平原也是重要的工业区。

嘉南平原最大水利工程——嘉南大圳

嘉南平原的农业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年前,当时这里就已经是中国台湾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因为嘉南平原位于台湾省山脉西部浊水溪以南,降水集中于夏季,旱季几乎无降水,嘉南平原早期许多地方依赖天气进行农业生产,耕地多为旱地和望天田

早在嘉南平原开发初期,先民们便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筑坝截水建设埤塘(拦水建坝,坝址以上部分为埤塘),用于灌溉农田,这是台湾岛最早的水利工程。

直到嘉南大圳完工后,平原才实现了大规模的灌溉农业,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台湾省的“谷仓”。嘉南大圳从1920年开始建设,至1930年完工,灌溉区域涵盖云林、嘉义、台南三县,使原本的5000公顷水田增加到15万公顷

嘉南大圳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解决了灌溉用水供应的问题。它通过干渠、支渠和排水渠的建设,共可灌田60万亩,有效改善了嘉南平原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这一工程的完工让几十万农民受益,每年稻米、甘蔗及杂作产量高达数十万吨。然而,尽管农业生产得到了提升,殖民地时期中国台湾省的稻米增产并未完全惠及民众,而是被送给了日本人。

尽管灌溉条件得到改善,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供应仍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且集中,为大圳提供水源有限;水库等蓄水设施不足,蓄水量有限;经济发展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影响了农业供水量。

当地形成了相应的作物布局,将水稻、甘蔗和杂粮组合在一个灌溉区内,形成了三年轮作制,每种作物种植面积各占三分之一。这表明,尽管灌溉条件有所改善,但水资源的有限性仍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嘉南平原上的城镇

台南市是嘉南平原的南端城市,也是中国台湾省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旧名赤崁,位于台湾西南海岸,面积约为176平方公里,人口约63万。东临中央山脉的前山地带,西临台湾海峡,北接嘉义县市,南与高雄市为界。台南的安平古堡建于1624年,是中国台湾最早的要塞建筑之一,曾经历荷兰及南明统治时期

高雄市位于嘉南平原与屏东平原之间,面临中国台湾省海峡南口。高雄是台湾省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岛上仅次于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下辖十个区,全市面积153.6平方千米,人口约140.6万人。高雄古代就是大陆闽、粤沿海和澎湖渔民的避风港和鱼汛季节的临时栖息地。

嘉义市位于嘉南平原的北端,被嘉义县环绕,北回归线经过。嘉义市是中国台湾省南部第三大都市,从1621年明朝福建人颜思齐率移民登陆算起,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嘉义市地势由东向西缓降,东部属丘陵地带外,其余为平原。嘉义市四周面积60.0256平方公里,其余的都是肥沃的平原。

嘉南平原的开拓历史

早期,嘉南平原大多仍是蛮荒之地,嘉南平原的开拓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20年代,当时明朝末叶的大陆居民为了躲避灾荒和人口爆炸,大规模移居大员,即台湾岛,嘉南平原土壤肥沃,又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澎湖和福建较近,成为大陆赴台开拓者最早定居开发的地区之一

颜思齐和郑芝龙海商集团与荷兰人几乎同时登陆台湾,为了躲避明朝政府的压力,他们以嘉南平原为中心进行开发,颜思齐率领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等闽南海商和数千民众到中国台湾省岛筑寨定居,开垦荒地

郑成功在1645年受隆武帝朱聿健的召见,并被赐予国姓。后来他收复台湾,借助台湾岛优越的水热条件,甘蔗种植产业逐渐兴起。康熙年间,嘉南平原一带每年能向内地供应54000吨的蔗糖

四面八方风
卷磨三皇五帝事,刀砍四面八方风。本公众号旨在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政治时事的故事和寓意,历史哲学的智慧和启示,社会民生的现象和趋势。感受时光的流逝和理想的永恒,探索这个复杂而美好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