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
历史春秋网总编辑陆弃新书《陆弃说古代人物小史》、《陆弃说古代生活小史》近日出版发行!!欢迎各位朋友大力支持,原价分别48、42元,现在购买可享受两册合买八折价包邮(72元包邮价),(前100名)可获陆弃签名版,福利多多,不容错过……
客服微信:
长按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一些没上过战场的人,总是会有一些愚蠢的想法,比如,用尸体掩盖装死。战争不是电脑游戏,死了再弄一条命。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从冷兵器时代打到现代化的战争,你能想到一些“小机灵”,前人早就想到了。商鞅变法,大家都知道,其中有一个“军功爵位制”,鼓励战场杀敌,杀的敌人越多,能得到的爵位越高,奖励越多,地位越高。那么,怎么计算你杀了多少人?这可不是电脑游戏,旁边有数据供你参考。商鞅的办法是“数人头”。战场上,每杀一个敌人,都要把他的头砍下来,当做将来领赏的依据,一场大仗打下来,最后一个阶段不是坐下来休息,而是去战场上砍人头,只要是敌人,管你是死是活,统统把头砍下。战争的残酷性,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根据很多老兵的回忆,战斗一旦打响,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的负伤,倒下,你就不会有退缩的想法,而是拿起武器,向前冲锋,狠狠的“突突”了狗崽子们。无论是现代化的战争,还是古代的冷兵器战争,都不可能给你“装死”的机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战争,是一个技术活,不是拿着枪就往前瞎冲,无论是冲锋,侦察,偷袭,都有一定的战术,其中,“战斗小组”是一个最基本的作战单位。以3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呈三角形队形前进,其中2人在前,1人在后,进攻,掩护,支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后面的一个人,一般是组长,副班长,班长,承担指挥任务。每3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同样呈三角形队形前进,单兵之间的距离通常保持在6-8米,班长负责指挥整个班级的战斗。每3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一个“战斗群”就可以覆盖800米宽的一个战场,队友之间通过手势,口语,军号,无线电来传达战斗指令。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战时期,在朝鲜战场上被广泛运用,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后来还入选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但是,说起这个战术的发明,却满眼都是泪。当年我们火力配置不行,很多时候需要战士们去冲锋,夺取敌人的阵地,但是,敌人一梭子子弹打过来,或者一排炮弹落下来,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伤亡。为了避免这种伤亡,就不能集中冲锋,而要分散兵力,但是,这种分散,不能是漫无目的的分散,而是在分散中产生战斗力,于是,三三制就应运而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战斗位置”,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战场上,战友之间的命是捆绑在一起的,一个战斗小组中,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圆满的完成人物,才能平安的从战场上走下来。如果一个人突然“装死”,那么很有可能拖累战友,甚至会造成战友的牺牲。现代战争中,炮兵是个宝贝疙瘩,打平安县城,是二营长的一枚意大利炮,解决了战斗,如果没有这枚炮,李云龙会有更大的伤亡。电影《金刚川》中,我军抢修大桥,被美军的轰炸机和大炮接连破坏,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示上级,动用了“喀秋莎”火箭炮,一轮炮弹打过去,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瞬间就被夷为平地。朝鲜这场仗打成这样,还得感谢苏联大老哥,如果不是他们送来喀秋莎火箭炮,结果还真难说。那东西,厉害得不得了,连美国人都没有。一阵齐射打过去,对面山头基本没有了。
看见没有,一轮炮弹打下来,“对面山头”都没了,你还想“装死”,恐怕装着装着就真死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争夺3.7平方公里的阵地,美军在我军阵地上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有6发炮弹落下来,5天后,还是我们的喀秋莎出场,24门炮弹齐发,一排排红尾巴飞向美军阵地,整个山头都削平了。因此,在现代化的炮弹之下,战场上是不会允许有漏网之鱼的。很多人对战争的了解,都来源于影视剧,但是,影视剧只会给你拍热血的冲锋镜头,而不会拍战后的“战场打扫”。一场战斗打下来,无论是敌我双方,都会有很多人死亡,负伤,有很多的辎重,物资,武器被遗弃,对于胜利一方来说,我们不仅要收缴敌人留下的武器,物资,更重要是要清理战场,看看有没有还活着的战友,有没有没打死的敌人。已经牺牲的战友,要把尸体掩埋,立碑,以便将来能找得到,对于负伤的战友,要及时送到后方医院医治,对于敌人,为了防止有人没死绝,往往会再补上一刀。如果你想装死,那就要承受这一刀。但是,估计这一刀下去,你离死也不远了。在“装死”这方面,日本人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不过,他们不是怕死,而是为了偷袭,主动隐藏在尸体里,就等着打扫战场的人过来,进行偷袭。据《二战全景纪实》一书记载,中途岛战役后,日本人发现自己的实力和美国并严重不对等,就想到了“装死”偷袭的办法,一开始,日本这一招很管用,很多美国大兵都死在了打扫战场这个环节。甚至,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个将军“巴克纳”,就是在前线视察的时候,被一个装死的日本兵给炸死的。从此以后,美国人只要和日本人交战,战后打扫战场都非常谨慎,不管死活,一律用刺刀补一刀,根本不给你装死的机会。要说人在战场上不怕死,那是假的,尤其是一些新兵,怕死是正常的。以前的一些军阀部队,存在强制征兵的现象,队伍中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根本就妤愿意参军打仗,这样的人,在战斗中最容易逃跑,装死。为了防止有人后退,一些军队中就出现了“督战队”这样一个组织,他们手拿机枪,在后面监视,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溃逃,是有权直接开枪的。
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的88师负责守卫中华门,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居然直接带着人向下关撤退,遇到36师宋希濂的督战队,被机枪顶着,又给顶了回去。另外,前方士兵在冲锋的时候,后面的指挥员是不断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场的,一旦被指挥员发现,那就会被视为逃兵,轻则送上军事法庭,重则当场就给你枪毙了。所以说,军人,永远没有任何撤退可言,只要没有接到命令,就要守好自己的战斗位置,要永远相信自己的战友,除非自己负伤或者牺牲。1951年,我军447团奉命到水原城去接收物资,没想到半路上遭到美军轰炸,为了摸清水原城里的具体情况,团长张振山命令3营副营长戴汝吉,带领一个侦察队,先混进城里抓个舌头。戴汝吉带着200多人趁夜赶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水原城下,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水原城有不少岗哨,还有美军坦克,吉普车,根本就不是情报中所说的空城。为了摸清情况,戴汝吉将200多人分成3个小组,分别从南门,北门进行攻击。戴汝吉带着一部分人从北门攻击,美军发现情况后立马反击,坦克也开动了起来,我军一个战士跳上坦克,企图把手榴弹扔进去,但是被坦克给甩了下去。趁着这个机会,戴汝吉带着一部分人冲进了城内,他清点了一下人数,只有18个人。戴汝吉发现城里有一栋大楼灯火通明,就决定攻击这个大楼,在攻击大楼的时候,有个叫吴亮的战士,发现地上有一个美国大兵,出于谨慎考虑,他上去翻动了一下,那个美国大兵还在装死。战斗紧张,吴亮来不及多想,果断的在这个美国大兵脑袋上补了一枪。这一仗,我军18个勇士,端掉了美军一个宪兵指挥所,大乱了敌人的计划部署,为后面大部队的行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1938年,八路军115师下属的一个二连,接到了上级的一个命令,让他们去伏击从太原开出来的一批日军。这批日军因为有汽车,跑的比较快,如果要想伏击他们,就必须要赶在他们前面。二连的100多位战死,发挥了我军神勇的行军速度,愣是用双腿跑赢了汽车,赶在日军前面设下了伏击圈。
因为我军占据优势,战斗打响后,日军很快被消灭,然后就是要打扫战场了,毕竟日军的三八大盖还是很吸引人的。但是,二连的同志们也没有大意,他们在进入日军战场之前,扔了一轮手榴弹过去,没想到,还真有不少装死的日军,在手榴弹的关照下,全部都死绝了。幸亏当时二连的同志们机警,才没有中了日军的“装死圈套”。当然,也有一些人装死,侥幸的活下来了,当时,这仅仅是极个别情况,而且,他们都是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不是正面战场上。
二战中,苏联有个女狙击手,叫帕夫里琴科,有一天他执行任务,隐藏在一颗大树之上,他的对面是一名德国狙击手。很不幸,他被发现了,对面两个子弹呼啸而来,一般来说,被狙击手锁定的,基本没有生还,但是,德国狙击手失手了,子弹没有打中。但是,苏联女狙击手很配合的装死,让对面的德国狙击手以为得手了,暴露了目标,苏联女狙击手趁机反击,一枪爆头。当然,这是特种作战,和普通作战还是有区别的,苏联女狙击手装死,并不是真的怕死,而是一种战术性装死。二战中,美国对德国的一次战斗中,伞兵约翰·斯蒂尔被派上战场,当他们跳山后,就遭到了子弹的无情招呼,他很幸运,落到了一个教堂上面。当时下面都是德国士兵,子弹乱飞,他只好摊开双手,假装死了。由于他在教堂的顶部,战斗紧张,没有人上去清理,因此,他躲过了一劫。等战斗结束后,有人发现上面有“尸体”,派人上去清理,才活捉了一个美国伞兵。约翰·斯蒂尔被当成俘虏关到了监狱。但是,很快他就找机会逃跑了,并重新投入到战斗中,他向所有人隐瞒了他的被捕经历,一直到他年老。有一个记者,想要写这面的著作,找到了当年的一些老兵,才勾起了约翰·斯蒂尔的回忆,他才讲述了他这一段传奇的故事。现在,德国的那个教堂上,还挂着一个假人,就是模仿当年约翰·斯蒂尔装死的样子。这个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如果他不是在教堂的顶部,也许,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所以说,在战场上,用尸体掩盖装死,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他不仅不能让你活命,反而会让你死的更快。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武器,与战友一起前进,前进,再前进,没有任何退路可言。相信战友,保护战友,就是保护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