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未婚,却为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开天辟地

文化   2024-11-13 16:35   江苏  




各位老铁!

历史春秋网总编辑陆弃新书《陆弃说古代人物小史》、《陆弃说古代生活小史》近日出版发行!!欢迎各位朋友大力支持,原价分别48、42元,现在购买可享受两册合买八折价包邮(72元包邮价),(前100名)可获陆弃签名版,福利多多,不容错过……


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下单——





客服微信:

长按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来源:史遗
作者:JM

自从1895年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开办后,政府与国人不断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学校的开办,各大学校也涌现了不少知名的校长,例如北大的蔡元培、清华的梅贻琦、南开的张伯苓、浙大的竺可桢......随便一个拎出来都能秒杀现在大多数校长们。

民国时期名声在外的校长,多以男性为主。杨荫榆是中国第一位女校长,但她任职时期的所作所为被鲁迅冷嘲热讽,迫于舆论,她辞去了校长的职务,由回国的吴贻芳接任。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金陵女子大学的第二位女校长——吴贻芳

1893年1月26日,吴贻芳生于湖北武昌,11岁时的她就性格刚烈,当时父亲任务女子就应该嫁个好人家,相夫教子,但吴贻芳和姐姐吴贻芬都对读书充满向往,吴贻芳为了让父亲同意不惜试图吞金自杀,最终父母妥协,送她和姐姐一起入杭州弘道女子学堂。

1906年,吴贻芳走上教育之路的奠定人出现了,二姨父陈叔通一直关注着吴家上学的两姐妹,当他了解到上海启明女子学校开设有英文课时,他建议两姐妹来上海读书,因此吴家姐妹又在二姨父陈叔通的支持下进入上海启明女子学校, 后又转学到苏州景海女子学堂。

陈叔通

三年后,吴贻芳的人生从此转变,当时父亲被上司诬陷贪污公款跳江自杀,随后哥哥吴贻榘也因为父亲离去而跳江自杀、母亲在失去丈夫跟儿子之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姐姐接受不了家人相继离去的打击在母亲的棺材旁悬梁自尽。短短一个月之中失去四位亲人,吴贻芳悲痛不已,原本温馨和睦人丁兴旺的家也只剩她跟年迈的祖母和年幼的妹妹,二姨父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

1914年,吴贻芳随二姨父迁居北京,并推荐她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该校的附属小学担任英文教员。1916年,吴贻芳被美籍教师诺玛丽推荐,作为特别插班生在金陵女子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吴贻芳因为亲人的离开虽不善言辞但学习勤奋,后被学生推选成为学生自治会会长,她变得越来越有魄力,也承担起了会长的责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贻芳组织同学打着校旗,手持十字架,参与学生游行。其时,金陵女大,一个由基督教主办的教会大学,一个首届只有5名毕业生的女子大学,在学生运动的浪潮中,站在风口浪尖,轰动了南京学界。同年,毕业后的吴贻芳任教于北京女子高师。

1921年冬,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到北京女高师讲演,由吴贻芳任翻译,吴贻芳由于从小便有好的英语基础,一口流利的英文给这位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她推荐,吴贻芳去了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深造。

1926年,澳大利亚总理应邀来美演讲,演讲中,这个总理傲慢地声称:"中国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吴贻芳气愤地说:"这是对中国人的诬蔑!"当夜便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密执安日报》上,文章严词驳斥,激起在美的华人学生的爱国热情。两年后,获得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随后即给金陵女子大学发出"论文已毕,考试及格,定期回国"的电报,而后回国履任金陵女大校长。

自此,吴贻芳靠知识改变了命运,也开启了她的教育之路。

吴贻芳在进入金陵女子大学后,也改变了很多原有的制度。在今天看来也是颇具远见和建设性的。人格教育

吴贻芳认为人格教育对培养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能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人必先具备健全的人格,而要做到这点,必须从小事注意起。因此,她提出"人格教育的实现,因习惯贵在'慎之于微',而学校尤当注重慎微的陶冶,方能使整个人生有良好的发展。"而"要使学生能够人格完全与否,全在教职员方面平时所与以耳濡目染的模范之良否。"也就是说,教师以身作则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来说是第一重要的。吴贻芳的人格教育特别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她要求大家要有使命感,以"拿炭烧口"的精神投身实践,当国家民族需要之时,要有"我在这里,来差遣我"的态度。吴贻芳这样理解人格教育,并把她实践到金女大的教育实践中,也直接促成了中国女子角色在传统中国的解放。

女子教育:
金陵大学与金女大同为美国基督教会创立的教会大学,办学宗旨相近。金陵大学规模较大,而且男女生合招,因此一直有合并金女大的意向。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也有意促成两校的合并。但是吴贻芳本人倾向于不合并,她认识到,男女合校固然可以给予女子教育以机会,提供相应的师资训练和适合女子入读的课程,但独立的女校具备综合学校没有的优势:一是师生关系。女校的教师和学生能有更亲近的关系,能直接培养女生的实践能力;二是男女地位问题。由于当时的社会氛围,一旦女校并入男性为主的学校,无论是女教师还是女学生一定会处于从属地位,不利于女性教师,也不利于女生的培养。

厚生教育:

根据金女大办学的宗旨,很大的一个目标是培养基督徒,服务于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办学方向显然不合中国当时根本的社会需求,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但同时,由于金女大其资金完全依靠国外的教会,如果完全不考虑教会的立场,则金女大的运转将停止。

吴贻芳出色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她说:"当时学校用'厚生'作为校训,立意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学校用这个目标来教导学生,并通过学校生活的各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努力。"这一看法一方面反映了她看重基督教所传达的积极的人格价值——基督以献身自我服务众生的精神,尊重了教会的意志;另一方面,也不和中国当时的救国氛围相冲突。

实际上,吴贻芳依照这种理解,成功地调整了金女大的办学宗旨:即淡化宗教目的,而与非教会大学一样,注重学问与道德,养成服务社会的本领。

金陵女大的学生
金陵女大的学生在用显微镜
金陵女大运动会的田径比赛金陵女大的学生打排球

不仅如此,吴贻芳还十分开放,早先的金陵女大属于“贵族”学校,但吴贻芳后来规定只要成绩优秀也可以进入金陵女大学习,家庭若是实在困难的,还会发放补助金。

学校不收已婚女生,但有时候也会破例。

比如,当时一个女生偷偷跟军官结婚,被学校发现,吴贻芳没有直接开除了事,而是带了礼物去到那个女生家里。先是恭喜她结婚,后来再委婉地告诉她不能再来学校上学。

后来,那个女学生的丈夫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她表达了自己想回金陵女大上学的愿望,吴贻芳就重新接受了她,并且学校还帮助她抚养孩子。

又比如,当时金陵女大有些女生跟外校的男生谈恋爱,晚归时只能爬窗户进宿舍。

吴贻芳担心学生安全,便将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出一部分隔成许多半封闭的小间,里面设桌椅供恋人聊天。晚上九点前,女同学可以带男朋友在里面交谈,只要求他们把制造的垃圾带走。

1936年,德国柏林,参加奥运会的金陵女大学生与吴贻芳的合影

吴贻芳连续执掌该校的23年,将金陵女子大学建成了一所名校。在民国教育界,还有着“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之说。

1943年3月,吴贻芳组织"中国六教授团"率赴美宣传抗日战争,争取美国朝野支持,总统罗斯福盛赞她为"智慧女神"

1945年,吴贻芳作为中国无党派代表与首席代表宋子文、中共代表董必武等赴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吴贻芳签字现场

1951年,美国冻结在华资金,金陵女大没了经济来源,面临停办。新中国教育部决定组建南京师范学院,并任命吴贻芳为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1956年,她当上了江苏省副省长,分管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

1979年,86岁高龄的吴贻芳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颁发的“和平与智慧女神奖”,她前去领奖并用流畅的英语演讲20多分钟的致辞。

1981年,吴贻芳以88岁高龄再度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晚年吴贻芳

1985年,吴贻芳去世,享年92岁。

她成为了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如今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金陵女子大学原址(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已经改建为"贻芳园"。"贻芳园"内立有吴贻芳铜像,还建有"吴贻芳纪念馆"。


历史春秋网
历史春秋网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搜集与整理,是一个以历史为核心的文化资讯门户网站。为您提供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军事、政治、经济、中医、宗教等内容。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门户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