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
历史春秋网总编辑陆弃新书《陆弃说古代人物小史》、《陆弃说古代生活小史》近日出版发行!!欢迎各位朋友大力支持,原价分别48、42元,现在购买可享受两册合买八折价包邮(72元包邮价),(前100名)可获陆弃签名版,福利多多,不容错过……
客服微信:
长按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1449年,明代正统十四年,这一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不料土木堡之变,数十万大军溃败,自己也被生擒。这一年郕王在皇太后和于谦等大臣支持下上位,是为景泰帝。而瓦剌首领也先也挥师南下大肆劫掠中原。这一年北方风起云涌,局势变幻莫测,没人想到在南方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叫黄萧养的囚犯越狱,竟啸聚十万乱民将广州城团团围困。一个越狱犯的逆袭
明代中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泥沙在出海口的堆积速度加快,出现了大片无主沙地。这些沙地稍加料理就能成为耕田,因此东莞、顺德、香山等地的百姓们“利沙田交争焉”。再加上民风剽悍,常常因此爆发冲突。主角黄萧养就长期生活在顺德冲鹤的潘村,他家中贫困,靠着帮佣为生。为了与旁人争夺沙田归属权,失手将人打死,被押解狱中。在都司狱中的黄萧养并不老实。一日,他所卧的竹床忽然长出了叶子。一江西商人狱友看到后大呼:“此瑞征也。”黄萧养顿觉自己天命在身,于是暗中勾连其他狱友。能跟黄萧养关在一起的也多是强盗土匪出身,他们迅速结成了一个小联盟,谋划越狱之事。黄萧养先是贿赂狱卒,常常与狱卒一同饮酒。在得到了从外面获取物资改善生活的特权后,他便托人将送进监牢里的熟鹅中藏进利斧。等到夜幕来临之时,黄萧养带着同伙用斧头破开狱门逃出。数百越狱囚犯大声呼叫,“内外响应,如数千人者”。他们跑出监狱后还不急着走,又顺带把军器局洗劫一空。面对数百手持利器的法外狂徒,诸司竟然“各垒石拒门不敢动”。这些囚犯出城后,抢来了船只,在黄萧养带领下回到了潘村,并以此为根据地四处劫掠、招揽人手,没几个月便聚集了上万人。剿灭无果,招抚有望
黄萧养这支杂牌部队人手渐足后,于正统十四年八月围攻周边郡城和广州城。出身将门、镇守广东的安乡伯张安迅速带领舟师支援,途中在戙船澳处与黄萧养军相遇。未曾想张安喝酒误事,在旗舰中醉得起不来。官军部队无人指挥,最终全军溃败,张安本人也跌入海中溺死。此役之后,黄萧养到处裹挟乡民,编入部队,军势愈张,叛众多达十万余人。而被围困的广州城里饥死者如叠,匪军们使用自制的云梯和吕公交车差点攻破城池。如此形势下,高州的都指挥佥事王清只得率部队乘船来援,欲解广州之围。王清和张安这种将三代不一样,是有才能和军功在身的。王清曾痛击北虏,南平蛮夷,因军功被授予总督广东军务的重任。可就是这样一个实战派,也在阴沟里翻了船。
当王清舟师行经沙角口时,发现四周多了许多像做鱼盐生意的小艇。这些小船好像身后有贼寇一样,向舟师急速行驶寻求保护。王清未料到这些小船都是黄萧养部队所扮。因为所处位置水浅,王清舟师还来不及转向就被小船上的贼人和伏军以接舷战拿下。王清被俘后,曾想投水自尽,但被贼军救起,绝望之际将衣物寄至广州城以表死志。数日后,贼军将王清押至广州城前,命令他劝降守军,王清不从,还疯狂叫骂贼军,遂遭杀害。王清的败亡,让黄萧养十分得意,索性自称东阳王,还“据五羊城为行宫,授伪官者百余人。”
当广州守军的求援驿至京师后,明廷迅速任命都督董兴为总兵,佥都御史杨信民为督军和巡抚来处理此事。此次行动以杨信民为主,为降低军事成本,减少人员伤亡,杨信民决定采取招抚策略。他之所以敢于尝试招抚这伙穷凶极恶的贼军,是因为他的确有本钱。杨信民在广东当参议时就平定了雷、化、高、廉等州的盗贼,还不顾自身安危,弹劾为非作歹的按察使等人,反被诬告下狱。广东军民耆老、致仕官员甚至山猺洞人等一万余人联名上书为其伸冤,最终杨得以洗清罪名,由此可看出他在广东的威望之高。
当杨信民抵达广州城后,发现居民们生活困苦,便刻下木牌发给众人,让他们拿着木牌出城樵采。围城的贼军见到木牌说:“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纷纷放行。此后,杨信民辗转各地招降胁从者数万人,这让贼势渐衰,也使黄萧养从猖狂中冷静下来,意识到要给自己留退路了。于是主动联系杨信民,说:“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到了约定日那天,杨信民单车出城相见,与黄隔濠对话,贼军看见杨信民跟见了偶像一样,高呼:“果杨公也。”有争相跪拜哭泣的,还有呈献大鱼的。眼看着形势转好,可意外却发生了。
黄萧养集团的覆灭
1450年,景泰元年三月,杨信民突然暴毙而亡。关于杨去世的原因众说纷纭,《明史》中说是暴疾,明人何乔远的《名山藏》中说是中毒而亡。在杨信民去世后,广州城内皆缟素。就连城外贼众听闻此事后,也忍不住哭泣道:“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黄萧养也亲自为杨进行了祭奠。
至此,杨信民凭借个人声望和人格魅力开展的招抚成果荡然无存,黄萧养难以对官府代表建立信任,明军这边也失去了耐性,一场决战在所难免。
同年四月十一日,董兴率领部队于大洲头与黄萧养主力遭遇作战。一方是休整已久的正规军,一方是陷入疲态的匪军,胜负早已分明。黄萧养方上万人被明军击杀,其本人也为流矢射死,首级被砍下献至京师。值得一提的是,黄萧养集团的核心成员黄公庞在官府的清算下逃离,还带领海盗攻陷钦州,向交趾称臣。董兴屡次遣将与其作战,但是输多胜少。直到最后明廷云集各方军队,出动二十余万人才将其彻底剿灭。此时离黄萧养之死已过去十七年之久。
复盘全局,黄萧养之所以成势如此之快,兴盛之时能聚集起十万之众,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明代政府用来维系基层的里甲制度开始衰败。制度的僵化和各种苛捐杂税让想入籍的人进不去,有籍之人因为贫困甘愿放弃身份以躲避税役。如此多的无籍人口成为社会不可控的群体,也成为了黄萧养集团有生力量的重要来源。作者说黄萧养成势也快,落势也快,不到两年便灰飞烟灭。究其原因,除了当局反应迅速,更关键的是黄萧养集团本质上是贼匪群体,只会一味欺压乡民,因此难成气候。比如面对不愿归顺的乡绅龙敏,黄萧养说:“此官兵之内应也,不尽杀此家,后必有害。”于是派人屠杀了龙家八口人。如此惨事,不胜枚举。正是黄的种种恶行,才将众多乡民逼到了对立面上。各乡组建起的义军很快让黄萧养部队寸步难行,最终只能困死在广东一地。参考文献
黄元新:《官方与民间:黄萧养事件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彭伊洛:《明中叶黄萧养在广州起义的社会背景及其经过》,《史学月刊》195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