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中俄曾有过三次结盟,每次结盟中国都损失巨大!

时事   2025-02-02 18:18   日本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关系从一个高度攀上另一个高度,从一个个旧版的“历史最好时期”攀上一个个新版的“历史最好时期”,体现出空前的“合作无上限”。
这种“无上限”却有一个“界限”,那就是不结盟。
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与俄国曾经有过三次结盟。
每次结盟,中国的身份都类似于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去巴结一个暴发户,结局都很惨淡,都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样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一段怎样不堪回首的经历。

第一次结盟:甲午战争后的《中俄密约》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向日割地赔款,国力大衰。

面对新贵日本,俄国有意拉拢李鸿章,李鸿章也希望抱俄国的大腿,以制衡日本。由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结盟行动开始了。

1896年,受俄国邀请,李鸿章赴俄祝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私下里,他与俄国首相维特签订了《中俄密约》。

《密约》的内容直接针对日本,称如果日本侵占俄国或中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为使俄国便于运输军队,中俄联合在中国东北修筑一条中东铁路至海参崴;修好后,俄国随时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

俄国表面上是与中国联合修建铁路,实际上却是借修铁路之名,行侵占整个东北、实施“黄俄计划”之实。
俄国势力如洪水般涌入东北,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通过中东铁路,俄国控制了东北的资源和贸易,获取了巨大利益。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绞杀排外的义和团。东北跟义和团毫不相干,沙俄却单独派兵17万,占领了整个东北。同时,他们还制造惨剧,赶杀居住在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使这两地从此不见中国人。
沙俄的独占行动引发了日俄战争,东北成为两强争夺的战场。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造成东北由沙俄独占变为日俄分占,整个东北北部落入沙俄熊掌。
十月革命之后,苏联登台。1929年,张学良不满苏联人的控制,他的东北军与苏联之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结果造成黑瞎子岛被苏联强占。
东北局势随之进一步恶化,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控制了整个东北,并建立伪满洲国。
这次结盟的影响延宕数十年,为日本后来的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隐患,提供了基地。
可以说,这种不平等的结盟,让中国在东北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发展的最起码的决定权。

第二次结盟:抗战后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年,抗战胜利。在美、苏、英《雅尔塔协议》的压迫下,民国政府被动地与苏联结盟,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苏联承诺支持中国,但条件是中国必须承认外蒙古独立。同时规定,中东路与南满铁路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大连辟为国际贸易自由港,旅顺为中苏共用海军基地。

国力虚弱的中国不得不打掉牙和血吞地接受这些要求,从此失去了正北方约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同时还丧失了东北的部分主权。这不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对一个战胜国的羞辱。
苏军以打击日军为名进驻东北后,控制了那里的战略资源和交通枢纽,把大量有生资源,拆得动的全部拆走,拆不动的就地毁掉。据统计,苏联的劫掠造成东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36亿美元。
条约签订后,苏联直接干预中国内政,以东北为基地,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内战,进一步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能力,使中国的统一和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内战结果,蒋介石政府败退台湾,造成两岸至今分治的局面。

第三次结盟:1949年后的“一边倒”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选择与苏联结盟,对抗美国。
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将欧美势力完全排斥在外。
这是一次主动地对另一半世界的屏蔽。中国与欧美主流社会脱节,失去了与世界体系融合的机会。
特别是朝鲜战争的从天而降,打断了中国的休养生息。苏联推动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导致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代价。
数十万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战争的经济成本也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造成了严重负担。
更严重的后果是,这场战争导致中美关系极度恶化,使中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难以融入国际社会。
苏联的援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国的工业化,但更多的是掣肘,使中国无法自主决定发展方向。
这次结盟使中国错失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机遇。当日德这些战败国实现战后经济起飞的时候,中苏关系却在60年代完全破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陷入空前孤立,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动荡。
在面临苏联核威胁的严峻形势下,直到1970年代,中国才主动借助“乒乓外交”与美国接触,并乘着与美国建交,推行改革开放,逐渐融入国际社会。
结语
通过对三次结盟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每次结盟中付出的代价都是惨痛的。领土的丧失、主权的受限、经济的发展受阻、人民的生命损失和大半个世纪的战乱不堪,这些都是中国为结盟付出的沉重代价。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大国博弈中的结盟必须慎之又慎。中俄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俄罗斯单方面的残酷性更使我们意识到,依赖单一大国的外交策略风险巨大。
中国秉持稳健、平衡的外交政策,在全球化时代追求合作共赢,最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和世界和平。

中西ABC
在中西比较中探寻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共识路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