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后,陆军仅下辖2个“正师级”警备区,其余39个正师级、3个正军级警备区,均已取消作战职能

文摘   军事   2024-03-13 18:31   山西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详细叙述了军改后,基层“人武部”的一些情况。

比方说,人武部目前有副师级、正团级两种。

且人武部的“上级单位”分为四种,分别是:正军级警备区、正师级警备区、军分区、正师级军事部。

既然上篇提到了警备区系统,那咱们今天就来具体聊聊军改后,警备区的一些变化。

一、警备区的前世今生:警备区已是“传统称呼”,新名称为“警备分区”

要讨论警备区,首先得讲明白“警备区”系统的“前世今生”。

警备区最早诞生在建国之前如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在已经解放的中大型城市中,设立了军事机关的警备司令部

后来到了50年代、60年代,又在四个直辖市设立了警备区,只不过北京的命名方式比较特殊,命名为北京卫戍区,而非北京警备区。

一直到1969年11月15日,警备区系统才大规模设立当时中央军委决定在各个“省会”城市和一些“重要”(如:鞍山、湛江等)城市,设立警备区。

不过到了军改之后,2015年发布了《部队改革新政策2016年实施》,目前正师级警备区已经和正师级的军分区没有太大区别,毕竟“改革政策”中明确:

“警备区和军分区编制统一更改为警备分区。”

也就是说,如今的警备区、军分区,均为“民间称呼”,而非正式称呼,正式称呼应该为同一名称,也就是“警备分区”。

二、42个警备区中,39个为正师级警备区,正师级警备区中,仅有两个隶属陆军

虽然新的名称已经统一,但是在民间称呼并没有更改。

所以咱们今天仅讨论“传统意义上的警备区”。

在警备区系统中,共有42个,分别是3个直辖市警备区、27个省会(首府)城市警备区、3个计划单列市警备区、9个地级市警备区。

而这42个警备区中,又分为“正军、正师”两种规格。

其中3个直辖市警备区为正军级,剩余39个均为正师级,而这些正师级警备区中,有些下辖人武部,有些则不下辖人武部。

不仅如此,警备区系统按“职能划分”也分为作战职能、国防动员职能两种。

如今具备作战职能的,且隶属陆军的警备区仅有两个,均为正师级警备区,分别是:乌鲁木齐警备区、拉萨警备区。

除此之外的40个警备区中,无论是正军级警备区(如:天津警备区、重庆警备区),还是正师级警备区,均已在军改中转为“国防动员单位”,不再执行作战职能。

三、军改后,多数警备区的“内设部门”已调整,改为了“四局一办”或“四处”

军改后,随着40个警备区转为国防动员单位,其内设部门也随之调整。

具体来说,军改前,像重庆警备区这样的正军级警备区其内设部门和省军区基本相同,分为:“司、政、后、装”四大部,

而军改后,正军级警备区和其他的转隶国防动员部的省军区一样,均改设为“办公室、国防动员局、政治工作局、战备建设局、保障局”这五个部门,又称一办四局。

同时,正师级警备区,原来设立“司、政、后”3个部,在军改后,也和其他专为国防动员部的“军分区”一样,改为了四个处。

分别为:动员处、政治工作处、战备建设处、保障处。


虽然文章中讨论了许多“警备区”的内容,不过整体来看,现阶段“警备区”和“军分区”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根据2015年发布的《部队改革新政策2016年实施》。

原各省军区的命名方式,已经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备部队**省警备区。

相应的,各地级市的军分区、警备区,也改称“警备分区”

官场解谜
在这里,解谜官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