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前,作战部队机关中,通常都设有“司令部”这一机构。
但是在军改后,却再也没有了“司令部”这一机关,而是多为“参谋部”。
那具体哪些部队和军事单位取消了“司令部”这一建制,如今的“参谋部”又和之前的“司令部”有何区别?
咱们今天就来具体聊聊。
一、军改前,军级以上部队普遍设“司令部”,军改后则改为了“参谋部”
军改前,司令部是我军军级以上部队中,普遍设立的一个重要机关。
一般军级以上部队,都设有“司、政、后、装”四大部,其中“司”指的就是司令部。
而在军改前的“四总部”时期,有个特殊现象,就是最高“司令部”却不叫‘司令部’,而是总参谋部。
但是在下级部队中,无论是大军区部队、军种部队中的指挥机构,都是以“司令部”冠名,但是部门主官不是“司令”,而是“参谋长”。
比方说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陆军司令部参谋长。
但是在军改后,全军的“司令部”均已撤销,而是改称为“参谋部”,不过其主官仍为“参谋长”。
不过也有例外,比方说在联勤保障部队中,却未设立“参谋部”,而是设立专门的“战勤部”,但主官仍为参谋长,其部门中也包含大量参谋职务。
比方说某官媒的报道中就提到:
“10余个课目的连贯考核让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战勤部参谋马振宇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窒息感。”
可见在联勤保障部队中,不仅其总部机关中设有“战勤部”,其下设的保障中心,以及保障中心的下级机关,同样设有“战勤部”。
最后说下战勤部和参谋部的区别,战勤部是我军后勤保障部队中特有的“指挥机构”,而参谋部也是常规作战部队中的指挥机构。
二、军改前,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也设有“司令部”这一机关
而军委“四总部”机关,虽然为职能部门,但由于各“总部”也下辖一定数量的作战部队,所以即便是主抓后勤和装备的“总装、总后”,也同样会设立“司令部”这一二级部门。
比方说在军改前的“总后勤部”中,当时为“部—二级部—局”这样的“三级结构”。
总后勤部的二级部有:司令部、政治部、财务部、军需物资部、卫生部、军事交通运输部等部门。
其中就有“司令部”也属于“二级部”之一。
不过这个司令部的级别比较特殊。
司令部在正常作战部队中,一般比部队级别低半级,比方说正军级的集团军中,其司令部(参谋部)一般为副军级,主官为副军级少将。
但是在“总后、总装”中,司令部级别为正军级,而非副大军区级,其参谋长仅为正军级少将,副参谋长为副军级少将。
而在军改后,“总后”不仅改组为了军委后勤保障部,其内设机构中,也不再保留“司令部”,也不再设参谋长职务。
如今的军委15职能部门中,仅有联合参谋部这一个部门,仍保留参谋长职务,其余的14个职能部门,均不设“参谋长”。
三、如今的“参谋部”和之前的“司令部”相比,有何区别?
首先,从职能范围上看,参谋部相较于司令部,其职能有所缩减。
参谋部主要负责作战指挥、部队训练等核心职能,特别是在战区的联合参谋部,更是专注于作战指挥。
而原先的司令部则负责统管部队的一切军事和军令相关工作,职能更为广泛。
其次,从地位上看,参谋部相较于司令部也有所不同。
原先的司令部是各级部队的领导机关,具有较高的权威和地位。
而参谋部则更多地被视为军事作战领域的办事机关、工作机关,其地位相对较低。
此外,参谋部和司令部的职责也有所不同。司令部是军队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负责指挥作战、组织训练和管理部队。
它既是作战指挥机关,又是军事行政领导机关。而参谋部则更专注于提供军事决策支持,协调各军种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信息的畅通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总的来说,“参谋部”和军改之前的“司令部”在职能范围、地位和职责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