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里,咱们聊了“军改后,正战区级单位的数量和组成变化”。
而相比“正战区级”,副战区级的军事单位的数量变化更为明显,从原来的13个副战区级单位,已经增加至27个。
咱们今天就来具体聊聊军改前后,副战区级军事单位的变化。
一、军改前,副大军区级单位仅有13个,主要集中在军种下辖部队
军改前的副大军区单位,主要分布为3类:军委职能部门、军种下辖部队、军事院校。
而以上三类“副大军区级”单位中,军委职能部门和军事院校的比例最少,各有一个。
具体来看,军改前军委职能部门中,唯一的“副大军区级”单位是“总装”下属的科技委。
而军事院校中,唯一的“副大军区级”单位是国防科技大学。
而此处的“国防科技大学”,并非国防大学,在军改前,国防大学为正大军区级。
除了以上两个,剩下的11个“副战区级”单位均为军种下属部队,海陆空三军都有。
海军的“副大军区”单位为三大舰队: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
空军的“副大军区”单位为:七大军区空军。
还有一个则为新疆军区。
以上共11个“副大军区”级单位,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两个,共13个。
二、军改后,副战区级单位大幅增加,共27个,其中军种部队就有16个
军改后的“副战区级”单位和军改前相比,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是分布也大致相同,仍为“军委职能部门、军种及下属部队、军事院校”三类。
且军种下属部队仍为“主流”。
军改后的“副战区级”单位中,仅军种及下属部队,就有16个。
咱们先来看军种及下属部队。
由于“7大军区”转为“五大战区”,军种下属部队,也随之改为“战区”体制。
如今空军系统,共分为5个副战区级的“战区空军”。
陆军系统,也分为五个副战区级的“战区陆军”。
而海军系统,由于西部和中部几乎没有海岸线,副战区级部队则仍为之前的“三大舰队”,不过如今则称为“东部战区海军、北部战区海军、南部战区海军”。
而在省军区系统改革后,隶属陆军的三个“省军区”中,西藏军区、新疆军区也为副战区级单位。
除了以上15个“副战区级”的军种部队外,新组建的联勤保障部队也为副战区级。
而且正战区级“军种”战略支援部队中,也有两个副战区级的下属单位,分别是航天系统部和网络系统部。
以上便是军改后18个副战区级的军种部队。
三、军改后的27个副战区级单位中,军委职能部门有7个,军事院校2个
在军改后的27个副战区级单位中,除了18个“军种”部队外,剩下的9个里,有7个为军委职能部门,2个为军事院校。
先来看军委职能部门,在军改后“四总部”调整为15个职能部门,而职能部门中又分为三个级别:正战区级、副战区级、正军级。
之前的文章里讲了正战区级的3个职能部门,分别是:联合参谋部、政治工作部、纪委。
此外,在15个职能部门中,还有7个为“副战区级”,分别是:办公厅、后勤保障部、装备发展部、训练管理部、国防动员部、政法委、科技委。
其中我们之前文章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国防动员部”,如今不再具备作战职能的28个“省军区”,就隶属于这个部门。
再来看军事院校。
军改前的副战区级军事院校中仅有1所,为国防科技大学,而军改后,国防科技大学已经降格为正军级。
军改后副战区级的军事院校仅有两所,分别是: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
而这两所院校,在军改前均为正大军区级。
整体来看,在军改后的“副战区级”单位的变化,要比之前文章里讲的“正战区级”单位的变化要大得多。
最显著的变化有两点。
一是军委职能部门中,副战区级别的职能部门大幅增加,可见职能更加清晰,不再是原来的“大总管”状态。
二是军种部队中,新军种的加入,比方说战略支援部队下属的“网络系统部、航天系统部”。
而随着职能更加清晰、新军种的级别提升,想必在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战争局面时,我们也会更加的“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