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后的副战区级单位,分布在军委职能部门、军委直属单位、军种和战区这4个系统里面。
具体到各个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战略支援部队下设有副战区级的单位。
比方说,副战区级单位涵盖了战区机关、军兵种机关、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
此外,战区和军种部队也下辖大量副战区级单位,如:陆军下设的东部战区陆军、南部战区陆军等,承担着相应的区域防御、作战指挥等职能。
军改后,没有作战职能的副战区级单位还包括后勤保障部和联勤保障部队。
后勤保障部在军改后降格为副战区级,成为一个职能部门,不直接向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支援,以务虚为主。
而联勤保障部队虽然升格为副战区级单位,成为三支直属部队之一,但其主要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与后勤保障部一样,也是不直接参与作战的。
因此,可以确定后勤保障部和联勤保障部队是军改后没有作战职能的副战区级单位。
军改后,后勤保障部的具体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军改后,后勤保障部的具体职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全军后勤保障规划计划、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检查监督等。
这一部门的成立是为了调整优化保障力量配置和领导指挥关系,构建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制,实现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后勤保障体系。
此外,后勤保障部还承担了资金收付、报销结算、会计核算、合同财务监督以及军队保险基金、住房资金管理等基本职能。
联勤保障部队在军改后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有哪些?
联勤保障部队在军改后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
建立与新的联合作战体制相适应的联合保障体制:通过稳步整编力量、理顺接口、承接职能,实现由区域分散的后勤力量向军委统管的联勤部队转变,由大陆军保障模式向服务保障全军转变,由重保生活向重保打仗转变,形成面向全军、平战一体的运行格局。
推动联勤保障部队建设,以建设联合、精干、高效的后勤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智能技术核心驱动力作用,从联勤保障目标维度出发,围绕体系保障能力、持续保障能力、精准保障能力进行重点建设,实现保障力量整体融合。
从保障陆军到三军联勤:联勤保障部队的服务范围从最初的保障陆军扩展到了三军联勤,即不仅服务于陆军,也服务于海军和空军,体现了新体制下联勤保障效能的优势。
直属中央军委,独立于五大军种之外:联勤保障部队直属中央军委,以原总后勤部、七大军区的联勤保障力量为基干组建,独立于五大军种之外,是我军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
通过与各军兵种的联合训练,不断磨砺部队的实战保障能力:在完善联训机制过程中,持续强化"联"的紧密度、"融"的契合度,确保每一次保障任务都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
从过去的领导机关到现在的服务机构:职能任务定位的变化,从联勤保障"部门"到联勤保障"部队",反映了职能任务定位的变化,强调了其作为服务机构的角色。
军改后副战区级单位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在军队中的位置和职责进行划分,涵盖了中央军委机关、各战区、各军种等,各自的主要职能则依据其所属领域和任务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军事指挥、科研教育、国防科技等。
军改对军队作战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精简和优化军队结构,提高作战能力和效率,而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则体现在重塑后勤体系,建设联合、精干、高效的后勤,以更好地支持作战需求。
附:副战区级单位名单(共27个)
军委办公厅、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军委政法委、军委科技委
五大战区陆军、新疆军区、西藏军区、五大战区空军、三大战区海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战略支援部队网络系统部
联勤保障部队、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