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宋丽珏:
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
宋丽珏,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文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曾任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外交官。在《中国法学(英文版)》《中国翻译》《东方法学》Chinese Semiotics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衡平法难题》《法概念的跨语际旅行》等专著译著10部。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比赛三等奖、校级首届青年教学英才奖,并多次获得卡西欧、汇业奖教金。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
东方英才计划是上海市国内人才培育综合性计划,旨在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造就一流自立自强人才方阵,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支撑,共设置团队、领军、创业、教师、拔尖和青年6个子项目。自2023年起,市委人才办启动实施该计划,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聚焦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需求,聚焦基础学科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等重点领域,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每年在全市教卫系统遴选推荐200名专家人才入选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为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强战略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
.
.
.
.
.
高翌:
入选“上海市白玉兰人才浦江项目”
高翌,文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讲师,毕业于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人文系,获得“拉丁文学位荣誉”(Cum Laude)。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语文学、西语法律文化以及共同体理论与建构。近年来,于国际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于海外(美国)出版学术专著1部,于国内发表译著1部,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1项,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材研究院青年项目1项,获得202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杯全国外国文学研究征文大赛”一等奖。
上海市白玉兰人才浦江项目
上海市白玉兰人才浦江项目(原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设立和管理,主要用于支持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该项目分为四个类别:A类(科研开发类)、B类(企业创新创业类)、C类(社会科学类)和D类(特殊急需类)。每个类别都有特定的支持对象和资助标准。该项目旨在促进上海成为国际人才高地,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上海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浦江项目要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评审过程中,项目的研究内容、创新性、可行性以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都是重要的评估指标。该项目也特别重视申请人的海外教育和工作经历,能够将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到中国的科研和产业环境中,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浦江项目亦强调对上海发展的重要性,入选者的研究或创业活动往往能够为上海带来新的增长点,促进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
.
.
.
.
万立:
入选“晨光计划”项目
万立,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律史、翻译史、中外关系史、法律翻译。在《世界历史》《中外法学》《学术月刊》《中国翻译》《法学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放时代》《清史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合著《不平等与不对等:晚清中外旧约章翻译史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获得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六届曾宪义先生法律史奖学金优秀论著奖、第四届普若法律史青年学者奖二等奖、第四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三等奖等奖项。
“晨光计划”项目
“晨光计划”是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07年倡议、出资并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实施,面向本市高校青年教师的又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其资助对象为三十周岁以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高级及以下职称,科研能力较强的优秀青年教师。该项计划实施范围覆盖了上海市所有高校,涉及的面更广,资助的人数更多。“晨光计划”的设立为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注入了活力,也为造就一批上海高校未来的学科领军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真正起到“雪中送炭”和“第一桶金”的作用。
责任编辑 | 黄润申
排版 | 毛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