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马淑华主任”,进入主界面,点击右上角“...”,选择弹窗第一项“设为星标”,这样就能每天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文章了!
中医主张寒则瘀,瘀则堵。瘀的形成与人的体质相关,人体肾阳虚弱、免疫力下降,会导致寒邪入侵并聚集形成瘀堵,堵塞经络血管。
轻者引发身体局部不适,重者阻碍人体新陈代谢功能,进而导致肝火。肝火就像冰块,遇寒则发,遇热则疏。平时稍微吃一点油腻的就感觉肚子胀、消化不良,吃点凉的还会拉肚子,感觉自己脾胃不是特别好,还总感觉浑身无力,嗓子里老觉得有痰,咽喉发痒、咳痰,胳膊腿沉重,提不上劲儿。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这种情况多是体内寒气太重以及痰湿淤积在中焦。
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由于肝火患者脾虚湿运,痰湿内生,日久化痰成瘀,痰瘀互结而发病。这时候如果吃点温热的药补补,但没吃几天就觉得口干舌燥,嘴巴里里外外都长泡。这是因为本来脾胃就虚,食物运化都费劲,再吃大补的药会更加滋腻,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越补越上火。
那这种情况的肝火应该怎么解决呢?
1. 泻肺降气、行水消痰止咳。此步骤可调节肺气的宣降,使水液代谢正常,减少痰湿的产生,从而缓解因痰湿引起的肝火不适。
2. 通阳、温阳化气。通过温通阳气,促进水液的气化和运行,避免水湿内停,减轻肝火的症状。
3. 活血化瘀、消食消积。针对痰瘀互结的情况,活血化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食消积有助于消除肝火形成的病理因素。
4. 益气健脾祛湿。增强脾气,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少痰湿的生成,同时祛湿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湿。
5. 清热祛瘀、化痰降酸。对于已经形成的热象和痰瘀,清热祛瘀可消除炎症和淤血,化痰降酸则有助于缓解肝火的症状。
原理是什么呢?患者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抵御外邪侵袭,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所以出现身体水液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上迫于肺,所以咽痒、咳嗽。水湿生痰,停在体内,血脉运行受阻成瘀,痰瘀互结,所以出现肝火。所以需要给身体增温,把寒气化开,排出体外。寒气无法凝结,肝火自然就好了。
大家如果有其他脾胃问题,点击下方图片填写
↓↓↓我会一一回复↓↓↓
专家简介:马淑华, 国家援外医疗队专家,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对于脾胃的中医调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脾胃失调等各种消化系统疑难杂症!
各位看完觉得有用的话
麻烦大家右下方点个在看多多支持
你们的支持对我非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