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教授:成长的核心是什么?

创业   2024-11-15 19:02   北京  


芒格曾说:你不必才华横溢,只需要在很长很长时间里,平均而言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点(You don't have to be brilliant, only a little bit wiser than the other guys , on average, for a long, long time)


智慧是一种宝贵的、随着事件积累而增长的资源。它不受年龄的限制,甚至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


长江商学院刘劲教授在最新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人的成长分为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其中精神成长更为复杂,它由知识、智力和智慧三个维度构成。成长的核心在于培养和发展智慧,而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在观察问题时能够展现出卓越的广度、深度和长远性。

作者 | 刘劲

来源 | 经济观察报


刘劲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

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人的成长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身体的成长轨迹类似于一条抛物线,从幼小到强健,再从强健走向衰老。尽管体育锻炼能够延长个体的强健时期并减缓衰老的步伐,但它无法根本改变这一自然规律。


精神的成长则更为复杂,它由知识、智力和智慧三个维度构成


01

论智力


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信息与经验。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通过视觉和听觉:阅读文字和聆听讲解。


在求学阶段,一个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获得知识。知识的积累速度可以很快,但往往和现实世界不容易连接起来。


毕业之后,人们的主要活动转变为工作,知识获取仍在继续,但数量通常会大幅减少,且涉及的范围也变得更为狭窄。


然而,这一阶段的优点是人们在工作中获得的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直接带来经济产出。那些热爱阅读和关注时事的人与普通人不同,他们能够像学生时代一样持续地获取更多知识。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他们的知识积累将远远超过学生时代的水平。


但知识积累确实面临一个显著问题: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久远的、不常使用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因此,即便一个人持续不断地学习,也不能保证其知识总量的永久性增长。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每天遗忘的知识可能与新增的知识相抵消,导致知识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如果像许多普通人那样,在工作后停止学习,没有新知识的输入,只有旧知识的遗忘,那么个人整体的知识水平就会持续下降。这种情况常被形象地描述为“把知识还给了老师”。人们可能会变成“专家”,只精通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而缺乏知识的广度。当面临职业转换或赛道改变时,这种局限性就会变得尤为突出,增加转型的难度。


智力是个体运用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有一定的先天基础,有些人天生智力较高,而有些则相对较低;但也有后天的因素,个体的知识越多,一般思考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知识的积累能够增强个体的思考能力,正如营养能够塑造肌肉一样。频繁使用并给予充分营养的肌肉会变得更加强壮,能够承担更重的负荷。然而,衰老能使人流失肌肉、失去力量,同样也能降低人的智力。加之知识的逐渐遗忘,智力和体力一样,在人的一生中同样呈现出一种抛物线形的变化趋势,经历上升、持平、然后下降的过程。


因此,身体、知识和智力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通过努力,个体可以在青年时期让这三个方面都得到成长。但进入中年之后,即便持续努力也只能维持现状,而无法完全阻止衰退的趋势。更加努力的人,往往能够在人生中达到更高的顶点,也可能会延缓衰退的到来。


02

论智慧


 再来看智慧。智慧是思考问题时更为全面和深远的能力,它与智力有相似之处,但智慧考虑到的因素更有横向的广度、纵向的深度和时间上的长度。


智慧的横向广度体现在,它在思考问题时不局限于问题本身,而是扩展到与之相关联的多个方面;在观察个体时不会局限到个体本身,而是会延伸到其他周边相关的个体。智慧的横向扩张没有局限性,可以把面放得很开。

  • 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在思考问题时,会从个体延伸至周遭环境,从自然现象扩展至社会、经济、心理等多个层面;

  • 从自己的利益拓展至他人、社会以及世界的利益;

  • 不仅会向外看、看别人、看世界,也会内观,看自己、看内心。


智慧的人会清楚地认识到世间万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互相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他们知道狭窄的视角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智慧的人会意识到所有的利益都会互相影响,不会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因为他们理解伤害他人最终也会反噬自身。这种对他人利益的顾及是爱人之心,智慧的人通常具备更强的爱人能力。


最后,通过内观,智慧的人能够洞察人脑活动的脆弱性、理性思维的局限性以及感性世界对理性思维的干扰。所以,智慧的人可以通过对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分割,达到更高的理性水平。而普通人的理性是在感情干扰下的有限理性。


智慧的纵向深度则体现在,智慧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不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追求底层逻辑,通过现象看本质,用最深层次的驱动因素来理解事物。他们通过抽象思维,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但抽象思维并非像我们看到东西把它记住那样简单,而是需要一个复杂、耗时的深度思考过程。它就像毕加索的画,把不重要的东西全部剃掉、一个也不能留,但同时也要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留下,一个也不能丢。

进一步来讲,如果有十件事情的底层逻辑是相同的,那么,无论这十件事情从表面上看有多么不同,智慧的人会知道实际上只有一件事。因此,他们的脑子里会只留下一个底层逻辑,而不是十个。


这种对底层逻辑的理解和应用,构成了智慧的人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框架。通过对这种框架的重新排列组合,他们能够深层地解释绝大多数观察到的复杂现象。


在时间轴上,智慧的人对问题的审视是全面的,他们不仅会看到问题的现状,还能够回溯历史,预见未来。这种能力源于对世界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这些逻辑往往相对稳定,变化缓慢,而在浅层的表现却常常变化莫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旦发掘这些底层逻辑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智慧的人就能够对历史进行动态观察,并据此预测未来可能的趋势。


正是这种深远的时间视角,让富有智慧的人认识到世界永远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他们不追求永恒或静止的状态,而是接受并强调变化和不确定性。基于这种认识,智慧之人深知,真正的宁静不在于外部世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因此,他们会通过内观和自省来帮助自己在动荡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从而摆脱由变化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感。


变化有两种可能性:积极的变化和消极的变化。积极的变化为人们带来机会,而消极的变化可能带来恐惧。


智慧之人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他们在行动上往往表现出既谨慎又勇敢的双重特质。谨慎是为了控制风险,充满勇气则是为了抓住机会。智慧的人会意识到,在尽了所有努力之后,仍有一部分不确定性是个人无法控制的。既然无法控制,他们就不会试图去控制它,甚至连想都不会去想。


03

成长的核心


由此可见,智力与智慧构成了人类认知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显著区别。


一个智力出众但缺乏智慧的人,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不具备广度、深度和前瞻性,因此可能仅是一个善于“耍小聪明”的人。


相反,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在观察问题时能够展现出卓越的广度、深度和长远性,尽管他可能在智力上并不突出,也没有特别显著的专长,这样的人往往被称为“大智若愚”。


世间万物的表象常常错综复杂,但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往往异常简洁。因此,当对事物的理解达到智慧层面时,这种理解便能在心智中长期留存,而无需耗费过多脑力,也无需依赖大量知识细节作为支撑。所以,在没有医学病变的情况下,智慧的积累往往能够持续提升,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下降。智慧的增长可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与年轻人相比,年长者可能在体力、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劣势,但在智慧上却未必逊色。


智慧是一种宝贵的、随着时间积累而增长的资源。它不受年龄的限制,甚至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


由于智慧能够持续增长,并且与理性、仁爱、勇气、欢乐、平静等品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可以认为智慧的积累是个人成长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具有最高投资回报率的环节。因此,成长的核心在于培养和发展智慧。


长江商学院EE全新课程体系,聚焦经典旗舰、实战前瞻、国家战略、全球布局和定制课程。携手长江EE,共启进化升维。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长江商学院EE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长江EE系列课程

长江商学院EE
以服务中国经济活力核心民营企业家为己任,锚定全球价值对接、新质生产力、国家重大战略、商业原创和民企活力、转型与进化,提供“精准、实用、高效、前沿”学习项目,打造企业家全生命周期学习体验,成为企业家终身成长的学习平台、企业升维进化的教育伙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