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俚人文化》公众号第224期发布了《俚僚越地名广信初考》一文,论述了广信之名来自广信河,广信河得名于广信山,即今封开县的斑石山。大斑石一石成山,山似高台,按俚僚越人语言呼为“广信”,此乃广信之来源也。这番论述引起了岭南地区读者的很大兴趣,当日晚上8点,海南黎族学者王雪女士在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论坛群里发信息给我说:“广信遗址,‘信’指‘石’。海南昌江第一洞‘信冲洞’在黎语中,‘信’也是‘石’。”黎族和俚僚越人是什么关系,《中国黎族》一书记载:“黎人是由俚人演变而来,学术界没有异议,无需进一步论证” [1]。所以俚僚越人与黎人是同族,现黎族人称“石”音为信的地名,也是俚僚越人地名。崇拜“信”崇拜山石的现象,在远古文明中普遍存在。广泛意义上的山石崇拜,包括山、石、土地、树、水、火等诸多自然物的崇拜,其中以大山崇拜和灵石崇拜影响最为深远。我国中原地区以泰山崇拜为典型的代表,俚僚越人广信部族是以石山崇拜的部族,石山(今名大斑石)音广信,部族以崇拜物为名,即是广信部族。居住地的河流也是以流域内最著名的标志物石山(广信)命名为广信河,建置以山川命名,故有汉苍梧郡广信县的建置。王雪女士所说的信冲洞,是海南已知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地点,堪称海南第一洞!2006 年5—6 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三方专业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信冲洞动物化石地点进行 抢救性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2]。信冲洞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保由村西南约 2 公里处,坐落在混雅岭南部悬崖峭壁之上。在黎语中,“信”即石,“冲” 即洞,意为“石洞”。[2] 《中国黎族》一书说黎人由俚人演变而来,黎族人语言应与俚僚越人的语言相近,故广信部族留下的语言地名和黎族的语言地名相同是自然的事。广信是今封开的大斑石,广信山下面的河流是广信河,此河名见诸史志资料,广信河流域生活的俚僚越人即是广信部族,汉武帝以广信部族置县,即是苍梧郡广信县。查阅高德地图,汉苍梧郡端溪县地,今信宜市、高州市各有1个信村;汉合浦郡高凉县地,阳春、电白区也各有1个信村;汉合浦郡徐闻县地也有1个信村。今茂南区有信城村,吴川市、遂溪县有信岭村。信宜市丁堡镇有茂信村,玉林北流市、广州从化有茂新村。广信部族是俚僚越人,故广信河流域至今仍有很多俚僚越人语言地名,有九罗十二榃的说法。从腾讯地图来看,粗略收集如下:鱼涝、新(信)村、罗曾、安罗、六袍、山边、古更、榃勉口、下扶、社山、田埇、埇侣、深(信)冲、榃傍、榃路、榃厄、扶兰、下垌、力马、罗马垌、罗蚊、榃京、罗伏咀、文村、文寨、斯文咀、古河、古今、古一、罗霍垌、罗茂、罗莲垌、新罗、那辛、黎皮、榃华、榃吉、榃龟、林垌、榃双口、文子村、榃迫、封门、名利等等[3]。由于俚僚越人地名在封水(贺江)流域的普遍存在,并基于对封开县南丰镇深圳村的考察,所以《俚人文化》公众号第224期《俚僚越地名广信初考》说:“封水(贺江)流域的贺州八步区桂岭镇和封开县南丰镇都有深圳的地名,这个深即是信,石头也;圳,小水沟也,深圳的意思即是有石头的小水沟”[4]。岭南文化,历史上各封建王朝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历史资料留下来的记载很少,为此,只有深入岭南到个地方进行田野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封水(贺江)流域的深圳,也是一个极具岭南特色的地名,作深入研究,意义重大。研究的方法,可以有如下:一是看文献,二是基于田野考察的实际情况,三是综合各地的深圳地名及圳字地名比较,四是厘清地名变化及地方族群变化并比较。6月2日在今日头条里,一个名为“广府汉化研究”的文化研究者发文说:“查史料,没找到贺州桂岭、封开南丰的‘深圳’古地名,也许是地名太小,没有收录或标记,反正没有实物证明‘深圳’为百越之地名”[5]。得到各网友的重视和赐教,笔者真是万分高兴。文化研究就是要集大家的研究成果才可以提高的,我们非常重视和欢迎各地读者的反馈。我们在搜狗地图里可以看到八步区桂岭镇深圳,这个深圳位于桂东河的东岸[6],是一个位于自然的小水沟边的小村屯,但却处于交通要道位置,深圳的桂东河桥,是八步区桂岭镇大庆、新花、金山等村5000余村民探亲访友、购物交流最便捷的通道之一[7]。这地方是比较偏,“广府汉化研究”先生找不到不奇怪,不过封开县南丰镇深圳村却是非常好找的,交通便利,地域开阔,是产粮基地。位置就在省道226公路边,在怀郁高速公路南丰镇出口处,公路上有巨大“深圳”字样路牌。此深圳村是封开县南丰镇金岗村委会下面的自然村,村的周边有梁、邓、黄、于、严等姓氏宗祠,因此深圳村的北面村边有一条很短的路叫祠堂路[8]。根据考察,虽然南丰镇的深圳村现名仍为深圳,但没有了小水沟,即没有圳了。地名虽然没有变化,但时间会变化,地名上的事物会变化,封水(贺江)流域的深圳一样,大都市的特区深圳也一样,不可能再有圳了。为此,在研究封水(贺江)流域的深圳的同时,也应来研究特区深圳,因为看到深圳地名,人们不管封水(贺江)流域有没有深圳,首先想到的是特区深圳。特区深圳原是俚僚越人地,属东江流域“缚娄”文明。晋王嘉《拾遗记》中曰:“周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吕氏春秋·恃君览》中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敝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王利器先生在《吕氏春秋注疏》中论及“缚娄”时曰:“余以为当即晋王嘉《拾遗记》之扶娄……缚娄之为扶娄,亦即王嘉之讹替也。”又曰:“《汉书·地理志》南海郡有博罗,当即扶娄;扶、博、娄、罗,并一声之转也。”王利器先生此论,说明周朝的扶娄、战国的缚娄、以及两汉的傅罗、三国的博罗,是同一个地方,是“博罗”一名的历史沿袭。因此以“博罗”名县,是“缚娄”一声之转也。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得出的经验是:缚娄,扶娄,傅罗,富罗(今昭平县)等地名在俚僚越人言语中皆是相同语音,倒置为罗浮(今兴宁市),罗湖(今深圳市),罗富(今南丹县)。相近地名有那扶、六符、麓湖等,山名相近有浮山(安徽古宗子国枞阳县、古俚僚越人核心区之一广东电白皆有浮山)、罗浮山(博罗县)。特区深圳在南朝和陈朝时期,属俚僚越人南越大首领冼太夫人(522—602年)下辖的梁化部族首领邓马头等管辖。《隋书》里记载,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番禺俚僚越人首领王仲宣反叛,冼太夫人出兵平叛,而“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平息叛乱后,亲自披着铠甲,骑着战马,撑着锦伞,带领铁骑,保卫宣诏使者裴矩巡抚诸州。各地俚僚越人大首领纷纷响应冼太夫人的号召,都来参拜裴矩,如苍梧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通过历史资料等实物证明,今大都市特区深圳原是很小的地方,汉属南海郡。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最初郡治设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宋书•州郡志》载:“东官太守,何志故司盐都尉,晋成帝立为郡。《广州记》,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领县六,户一千三百三十二,口一万五千六百九十六。”[9]。《南齐书•州郡志》载:“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民户不多,而俚獠猥杂,皆楼居山险,不肯宾服。西南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护,专征讨之。卷握之资,富兼十世。尉他余基,亦有霸迹,江左以其辽远,蕃戚未有居者,唯宋随王诞为刺史,领郡如左:南海郡……东官郡,怀安、宝安、海安、欣乐、海丰、齐昌、陆安、兴宁”[10]。冼太夫人(522—602年)时期的梁、陈、隋朝仍属东官郡辖,为俚僚越人生活地,为后来主要的古老涯(亻厓)话方言区。古老涯(亻厓)话方言区在隋唐时期由俚僚越人大首领杨世略管辖。杨世略(?—687?年),出生在义安郡海阳县蓝田隘飞泉径(岭),即今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隋开皇十年(590年) ,南越大首领冼太夫人(522—602年)在治理的岭南地区中,以梁化、义安、始兴、东官等郡合并置循州,涵盖的区域范围广阔,这个古代行政区域,包含了今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内的古老涯(亻厓)话方言区[11]。冼太夫人比较信任循州俚人大首领杨世略,委任他治理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跟随冼太夫人孙子冯盎的杨世略以潮、循二州降唐,被唐任命为循州总管,循州总管初辖循、潮、韶三州。有谚曰:“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可见杨氏一直以来都是涯(亻厓)话方言核心区今梅州的俚僚越人大族。隋大业三年(607年)把宝安县由循州划入南海郡(治今广州),唐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万历元年(1573年)由东莞县析置新安县。一是深圳墩台。清康熙版《新安县志》中记载:“康熙七年(1668年),新安沿边奉设墩台二十一座……深圳墩台……”[12]。这是古籍资料中最早记载的深圳,是墩台的名字。深圳墩台就是在深圳这个地方建立的军事设施,也就是说,1668年以前已经有深圳的地名,在建墩台之前只是指一个叫深圳的地方,很多人认为明代以前就有深圳地名。为什么建军事设施深圳墩台,因为清除康熙年间的迁界。清康熙元年(1662年)新安县迁界,康熙五年(1666年)并入东莞县。康熙八年(1669年)广东巡抚王来写《展界复乡疏》奏请复置新安县。清朝杜臻撰写《粤闽巡视纪略》记载了新安县迁界范围:西起三角山(今深圳市宝安区铁岗水库区内),东到大鹏所城。几乎整个新安县都属迁走之列。迁界造成当时深圳所在新安县之民,骤然减少,后来新安县的居民,大多数不是原居民了,多是由外地移民迁入的。迁界的百姓惨状如何?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岁壬寅(1662年)二月,忽有迁民之令。满洲科尔坤、介山二大人者,亲行边缴,令滨海民悉徙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析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弃赀携累,创卒奔逃,野处露栖,死亡载道者,以数十万计。……其丁壮者去为兵,老弱者展转沟壑,或合家饮毒,或帑投河。有司视如蝼蚁,无安插之思;亲戚视如泥沙,无周全之遣。……民既尽迁,于是毁屋以作长城,掘坟墓而为深堑,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矣!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13]。迁界是广东沿海居民最悲惨的事件,是非人类的行为,原居民死亡无数,历史不应忘记。二是深圳墟(汛)。俚僚越人称呼集市为墟,深圳墟就是深圳集市,有人做生意的地方。《童区寄传》云:“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14]。俚僚越人小孩区寄被二豪贼劫持墟去卖,这个墟就是集市,而且可以进行人口买卖。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叶名琛题为广东督粮道王增谦等疏防新安县属深圳墟贡生刘达源药材店被劫事》记载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三十日,深圳墟一家药材杂货店被打劫的案件。深圳墟(汛)何来,应由深圳墩台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禁海迁界的运动结束,之后深圳墩台撤去,由于基础设施不错,便成了人们做生意的集市。但同时也保留军事机构作用,为深圳汛,设把总一名,兵丁若干人,管理深圳墟的治安。康熙版《新安县志》墟市条目有“深圳墟”录入。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的新安县有平湖墟、深圳墟、王母墟等等36个墟,每个墟每3天一个墟日,邻近墟市墟日相互错开。深圳墟的“墟日”就是逢农历的二、五、八。深圳墟(汛)来自深圳墩台,深圳墩台来自有一个叫深圳地方。也就是说。今大都会特区深圳在古代有一个地方叫做深圳,如果是居民点,就可以记作深圳村,如果仅是一条小河沟,就直接记作深圳。三是深圳河。因为深圳墟繁荣的原因,知名度高了,流经深圳墟(汛)的河流就成为了深圳河。正如广信河一样,随着广信部族的强大,这个部族居住地的主要河流便被命名为广信河,这个地方设置县建置就是广信县。深圳河史称为“明溪”或“滘水”,因为流域中有著名的深圳墟,因此自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生效起,将明溪或“滘水”改名为深圳河,作为英国租借香港新界地区99年的界河,同时也是香港最长的河流。深圳河从此知名于世上。今特区深圳市不仅有深圳河,还有新圳河。新圳河位于宝安区南部,发源于南山区的留仙洞以西,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行,穿过广深高速公路、新安路、新安二路、广深公路,沿新安一路南侧排入珠江口。河道全长6.92公里,流域面积15.44平方公里,应是最短单独入海的河流之一,或者仍不能称河,还是称为圳恢复原始义之后,才能体会这个新圳没有在入海口冲积一些陆地时,它的长度绝对不会有6.92公里。四是深圳站。1899年3月,英方逼迫清政府签订《九广铁路草合同》,以罗湖桥为界,分为英、华两段。1906年、1907年,英段华段分别开筑,于1911年正式通车。华段最近的一个墟市便是深圳墟,而最后一个车站,亦以深圳为名,称“深圳站”,深圳站因此得名。广九铁路开通的几年后,在深圳墟的西门处,亦设立了一个深圳墟站,作为深圳站的一个辅助。现在的深圳市有现代化的火车站有很多个,不展开论述。五是深圳镇。这个深圳镇,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不断扩大,在深圳墟的基础上设置起来。1911年,随着广九铁路开通,坐落于今东门老街一带的深圳墟火车站成为连接内陆与香港的交通枢纽。1931年,政府设立了深圳镇。1949年10月19日,深圳镇人民政府在东门(深圳墟)成立。1953年,因深圳镇交通便利、人口兴旺,宝安县政府由南头迁至深圳镇(今罗湖区桂园街道蔡屋围一带)。1979年8月,深圳镇建制撤销,“深圳”一名由深圳市名沿用下来。六是深圳市。即特区深圳市。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深圳市是广东省副省级市,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1],深圳下辖9个行政区和1个新区,截至2023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779.01万人,2023年,深圳GDP总值达到34606.4亿元,位列广东省榜首,在世界上也具影响力。今特区深圳名称的演变是:深圳—深圳墩台—深圳墟(汛)—深圳镇—深圳市(特区)。(1)特区深圳市名称,往上推溯,即是俚僚越人地方新安县(晋置宝安县)深圳,如果是居民点即为深圳村,不是居民点即是深圳,大家都认为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2)清康熙元年(1662年)新安县迁界,成为深圳墩台,周边原居民迁走,死亡甚多。康熙五年(1666年)并入东莞县,成为了东莞县的深圳墩台。康熙八年(1669年)复置新安县,为新安县深圳墩台。(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禁海迁界的运动结束,之后深圳墩台撤去,为新安县深圳墟(汛),外地居民迁入深圳居住,因此新的深圳人大多数不是原深圳人。民国三年(1914年),因新安县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复称宝安县,为宝安县深圳墟(汛)。(4)1931年,设立了深圳镇,为宝安县深圳镇。1953年宝安县政府由南头迁至深圳镇,深圳外地人口进一步增加。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深圳市深圳镇同时存在。(5)1979年8月,深圳镇建制撤销,深圳以深圳市的名称保留。1980年设经济特区,1981年3月升格为副省级市,现在世人所知的深圳是特区深圳市。封水(贺江)流域的广信、深圳地名,我们需要大视野,如果仅是着眼于特区深圳,恐怕研究力度不足。今特区深圳市,由于城市的发展,很多俚僚越地名已经被淹没,但仍有罗湖、罗芳、布吉(隔)、布心、麻布(布麻倒置)等存在。罗字地名,大体与广信河流域的俚僚越人语言地名有九罗十二榃的罗说法同。布字地名,在今壮族地区较多,如秦代桂林郡布山县,今武鸣县 “布兰村”、隆安县“布泉村”、天等县的“布念村”、横县六景镇的“布文村”、平果县的“布午村”、田阳县的“布羊村”、靖西县的“布透村”、田东县的“布兵村”、凌云县的“布角村”、上思县的“绿布村”、德保县的“布要村”、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布都村”、百色市的“百布村”、大新县的“那布村”、那坡县的“弄布村”等等;单是布林村,广西德保、右江、凌云、靖西、平果等地都有。今深圳市“布”字的村名有37个。云浮市有布务等地名。无论苍梧郡俚僚越人还是南海郡俚僚越人地,封水(贺江)流域的广信、深圳地名和特区深圳地名,都是在俚僚越人区域,一定程度上这些地名是俚僚越人文化的体现。古代的族群很难迁徙,现在的人口可以随便迁徙变动,但俚僚越人地域历史上留下的地名如广信、深圳等,却不一定可以全部抹掉。虽然在明清王朝之后,民间族谱新兴,俚僚越人多以新面目见于历史了,但通过基因检测,百越基因仍存在。从基因学的角度来说,其父系单倍群为O1。其基因O1—F265魔方分布情况为:广西46.91%,海南39.01%,江西34.24%,广东32.57%,浙江31.62%,湖南30.47%,重庆30.61%,贵州30.47%,台湾28.84%,上海28.27%,四川27.32%,湖北27.05%,云南26.15%,江苏22.27%,安徽22.13%,这与《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17]何其吻合!所以有人在《今天中国竟然还有大量的百越后代》说道:“百越后代今天身份证上大部分写的是汉族”[18]。他还估计认为百越后代在国内至少有三亿。俚僚越人基因与地名的存在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不会因为一些人的主观行为和理念而消失,所以封水(贺江)流域的广信、深圳地名依然存在。深圳地名,深和圳都有不同的记音字。如,广东的惠州、河源龙川县、梅州大埔县,福建南平市政和县,江西寻乌县等地深圳相同地名,不用信、深、新等字记音“石”,而是直接用石字,因此深圳、新圳等就记作石圳。深圳的圳,可以用“振”“镇”“进”等字记音,查高德地图可以看到,深圳写作深镇,圳美写作振尾,圳口写作进口等等。深可以用心、新、双来记音。漳州市和台湾省倒置为圳心(深),连平县倒置为圳新;惠东县、海丰市为双圳。很多深圳也可以用新圳来记音,如清远、高州、惠州等地的新圳。抹掉历史地名也有很多,如近30年来有黄山取代徽州,雷州取代海康,大庸改张家界,思茅改普洱,南坪改九寨沟,中甸改香格里拉等等。二千多年前的广信、广信部族以广信河、广信县等名称传承下来,到了广信县被梁信代替之后,广信河和广信里的名称也保存下来。即使是清康熙元年(1662年)新安县迁界后,原住民迁走几乎不能回来,后来由外地的族群补充,深圳地名也有部分能保存下来。不管怎样,还是有很多古老地名保存下来的,封水(贺江)流域的深圳地名也是其中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学萍,民族出版社,族称和族源:《中国黎族》[M],第一章,第一节,2004年3月版, 第4页。
[2]昌江发布,文化昌江,信冲洞:海南第一洞, 2021-09-17。
[3]腾讯地图,封开县,鱼涝镇,杏花镇,[EB/OL],
https://map.qq.com/#city=%E8%82%87%E5%BA%86%E5%B8%82&wd=%E5%B0%81%E5%BC%80%E5%8E%BF。
[4]俚人文化编委会,俚人文化公众号,俚僚越地名广信考,第224期,2024-05-31。
[5]今日头条,广府汉化研究,
[EB/OL],https://www.toutiao.com/w/1800611546628099/?target_app=4916,2024—6—2
[6]腾讯地图,八步区,桂岭镇,深圳,[EB/OL],
https://map.qq.com/#city=%E8%B4%BA%E5%B7%9E%E5%B8%82&wd=%E8%B4%BA%E5%B7%9E%E5%B8%82
[7]罗迎春、陈丹楠 、罗佳良图文,魅力桂岭,桂岭镇大庆村深圳桥通过交工验收,顺利通行通车,2023-12-15。
[8]腾讯地图,封开县,南丰镇,深圳,祠堂路,[EB/OL],
https://map.qq.com/#city=%E8%82%87%E5%BA%86%E5%B8%82&wd=%E5%B0%81%E5%BC%80%E5%8E%BF
[9]南朝梁,沈约,《宋书》[M],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10]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M],卷十四 志第六◎州郡上
[11]俚人文化编委会,俚人文化公众号,粤东俚人大首领杨世略,第51期,2019-06-14。
[12]清,靳文谟,《新安县志》[M],卷8,《墩堡》。
[13]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卷2,《地语·迁海》。
[14]唐,柳宗元,《柳宗元集》[M],童区寄传。
[15]搜狗百科,晋江市,深圳村, [EB/OL],
https://baike.sogou.com/v71590793.htm?ch=frombaikevr&fromTitle=%E6%B7%B1%E5%9C%B3%E6%9D%91
[16]兆波杂谈,深圳市地名学会 ,深圳地名说文解字之“圳”,深圳的“圳”是小水沟吗?|探秘深圳地名之一 ①,2023-11-07。
[17]汉,班固,《汉书》[M],卷二十八,《地理志》。
[18]贴吧用户-GCS72EA,今天中国竟然还有大量的百越后代,20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