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类输液导管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thrombosis,CRT)发病率明显增高[1],CRT的发生,在增加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各种负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导管的合理使用。
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和中线导管(midline catheter, MC) 广泛用于肿瘤和危重患者的静脉输注[2]。MC由于操作相对简单,置管同时可B超查看导管尖端位置,不需要拍片定位,同时,不用带管出院,能更好地提供患者舒适度,临床上往往被患者的选择率高于PICC。
然而,面对临床上患者个体来说,哪种导管能更好规避CRT发生呢?
通过对此案例回顾性的分析反思,我们体会到:肿瘤患者由于癌细胞能够产生组织因子和其他促凝血因子,促使血液处于易于凝结的状态[3];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加之病人由于担心管道滑脱及疾病原因导致的运动减少等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全面准确的评估、导管的最优抉择、置管后肢体的功能锻炼、及时识别并有效干预更是预防及降低CRT的关键。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本文PPT课件
作者:张红娣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感谢作者原创来稿!
排版:肿瘤科护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