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式122毫米榴弹炮:“小车扛大炮”式的我军第一代自行火炮!

百科   2024-12-01 12:00   陕西  

70式自行榴弹炮,官方名称叫“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工程代号“WZ302”。该兵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自行榴弹炮,于1969年开始研发。

1970年,70式自行榴弹炮的第一辆样车制造完成,之后被送往部队进行野外测试,先后完成了1000公里的越野行驶和386发炮弹的实弹射击,其结果基本通过各项指标。

之后该自行榴弹炮定型,准备进入量产,到1970年的年底,有20辆“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进入部队服役。计划用它取代当时还在装备且已经过时的SU-76/100自行火炮,装备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和军(集团军)属炮兵团。

然而就在大家对国产第一代自行火炮满怀期待的时候,它却掉链子了。

接收第一批70式自行榴弹炮的炮兵团在进行训练时,发现这款炮车难堪大用。4对负重轮,发动机马力小,最大公路时速还不到60公里,爬坡都困难。行驶时,平均走个几十公里就要坏一次,而且车内部噪声巨大,温度很高,空间狭小,装甲兵工作环境相当恶劣。在一片呼声中,70式自行榴弹炮被迫紧急召回。

70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原本为步兵战车设计的底盘,根本就承受不了122毫米榴弹炮的后坐力,再加上该炮重达2.45吨,致使70式的行走部分故障率较高。

问题已经找到,只需改进就好,但是在1970年代初期,因为资金和一些其他原因,70式改进的工作被迫暂停。

直到1973年,北方工业公司在63A式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加长型的底盘,将重量增加至15.8吨。将原来的4对大直径负重轮改为5对小直径负重轮,研制出了63—1式装甲车,有了改进的新底盘之后,70式自行榴弹炮的设计改进工作才重新启动。

1975年5月,第一辆”70改”样车制造出来,并进行了2200千米摸底试验。1979年,3辆“70改”在进行了500千米摸底试验后,交给了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进行定型试验。

到了1980年,开始对样炮进行了严格的性能试验,在实验过程中该样炮经受了寒区、湿热区、常温区约5000-6000千米行驶测试,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1981年9月29日,该炮被正式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70年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简称70—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今天看到的70式自行榴弹炮,实际上是70—1式自行榴弹炮。

70—1式自行榴弹炮,长5.654米,宽3.07米,高2.792米,重15.3吨,该自行榴弹炮采用63-1式装甲车的底盘,它的后部乘员舱是战斗部,为无炮塔的敞开式结构。为保护乘员安全,在火炮的前边安装了一面向后弯折的炮盾,在战斗室的两侧和后部加装了100毫米的半围式装甲围板,用于简单防护。

此外,考虑到恶劣天气,在该炮的战斗室顶部设计了一个可折叠的桁架篷布结构的活动斗篷。该篷布在行军时可以加以安装,形成防雨、防尘的篷顶,在进入阵地后再篷布折叠在一起,以便于乘员进行火炮的射击操作和观察。

主武器为54式122毫米榴弹炮一门,方向射界左右各22.5°,高低射界-2.5°~63°,最大射程11800米,炮弹备弹40发,可发射榴弹、燃烧弹、增程弹、发烟弹等多种炮弹;辅助武器为67式7.62毫米轻机枪一挺,机枪弹备弹1000发。车上没有任何瞄准射控系统。

该车的车体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动力传动装置位于前部,传动装置和悬挂装置分别为机械式和扭杆式,采用同步器机械变速箱(有5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动力系统为BF8L—413F型8缸增压风冷增压中冷柴油机1台,总功率262匹马力,最大速度56公里/时,最大行程450公里,最大爬坡25°。驾驶员位于车体的左前部,履带也加装了橡胶保护。

该炮乘员为5人,包括驾驶员、车(班)长和位于战斗室的3名炮手。

之后,在1984年,又设计定型了“70-2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该榴弹炮通过加浮渡装置具备浮渡能力,同时也成为63式装甲车的重要衍生型号之一。

70式装备服役后,在1990年代早期,是我军当家的主力自行榴弹炮之一,然而它那过时的设计,使之生产出来就已落后当时的时代,因此70系列的自行榴弹炮总产量并不高,70、70-1、70-2,三个型号加在一起总数还不到200辆。

虽然,70式自行榴弹炮的技术设计落后,但是它毕竟是我国自行研发的第一代自行榴弹炮,是我军装甲兵部队火力支援装备由牵引式迈向装甲化、自行化的跨越的见证。

目前,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已全部退役,只能在博物馆一睹它的风采了。

往期好文:武器装备篇

战史堂
推送高质量军事战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