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马户”一定知道自己驮过诗

文摘   2024-09-03 22:55   北京  

平生历尽坎坷路,不向人间诉不平 黄 胄 作

近来,要说艺坛的震撼现象,当属刀郎的演唱会。当晚,评论区的点赞以近乎失控的速度飙升,结束的时候,点赞斩获了6.16亿次。《罗刹海市》早几年风行,再听,还是惊讶于歌词的新奇犀利,“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其实,曾经的“马户”(驴),并非如此不堪。那“马户”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头驴,但“马户”是诗人骚客曾经的坐骑,它一定知道自己驮过锦囊,驮过一代代浪漫的、现实的、光芒万丈的诗篇。

黄 胄 作(网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朝诗奴贾岛的名句,出自其五律《题李凝幽居》,由此产生的“推敲”一词沿用至今,是古人“炼字”的经典案例。

“僧敲月下门”得以成句,与驴密不可分,那月下敲门的诗人,就是一位骑驴人。贾岛骑在驴背上耽于诗句,才撞上韩愈的仪仗。据唐朝韦绚所撰《刘公嘉话》记载,故事发生在贾岛第一次赴京师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那一天,贾岛骑着他的小毛驴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当他到达李凝住宅的时候,才发现李凝不在。当时已经入夜,他伸手敲李凝家柴门的时候,惊动了夜宿池边树的鸟儿。后来,他骑在小毛驴上联想此情此景生发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这首诗。诗初成,他想用“推”字,继而又想用“敲”字,游移不定,于是一会儿比划推的动作,一会儿比划敲的手势,不料走火入魔,浑然不觉中冲撞了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卫兵带到韩愈面前,贾岛说明原委后,韩愈骑在马上沉吟良久,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些。”

这个经典桥段演绎到今天,聚讼不已,有人说,“敲”的声音太大,破坏了寂静清幽的夜境,与整首诗的意境不洽。但争议归争议,贾岛骑驴吟诗的形象从此定格诗史。

黄 胄 作(网图)

诗仙李白也有一桩与驴有关的桥段。因为诗仙的加持,驴彻底颠覆了此前只是供穷酸文士驱使的固有形象,面目为之一新。

李白受玄宗皇帝器重时,有一次骑着驴优哉游哉漫游到了华阴县,结果把县令的车队冲撞了。华阴县令让人把李白拦下来,说你这个人怎么敢在这骑驴?李白的自我介绍很能震慑人。他说:“曾得龙巾拭唾,御手调羹,力士抹靴,贵妃捧砚。天子门前尚容我走马,华阴县里不许我骑驴!”意思是说,皇帝(唐玄宗)的手巾曾经给我擦拭口水,皇帝当年一勺子一勺子地给我喂饭。杨贵妃给我磨墨,高力士给我脱靴。天子门前,我尚能随便走马,小小的华阴县我就不能骑驴?

县令听说这般,赶紧赔不是,邀请李白去县衙好生招待。李白说,我只想骑着驴在华阴县里随便走走、看看,你县令大人给我牵驴好了。

县令虽则不情愿,但转念一想,天子尚且为他调羹,贵妃尚且为他捧砚,我算什么,牵就牵吧。于是县令牵着驴,李白骑在驴上,在华阴县城最热闹的三街六巷,游了一周。

诗仙骑驴,县太爷牵驴,让驴也风光起来。从那之后,很多文士开始喜欢骑驴的悠然雅适形象。骑驴作为文人雅士出行时的马的平替,也从穷酸时的不得已,慢慢地变成了对官位不屑的自我标榜。

壮士骑马,逸士骑驴。看明朝徐渭的驴背吟诗图,看清代郑板桥笔下的诗画,看那踏雪寻梅的高士,骑驴,不仅是逸士高人出行的标配,而且成为自我人格标榜的符号。

黄 胄 作(网图)

唐朝是诗的时代。当驴与诗的国度邂逅,驴仿佛也沾染了仙气。《太平广记》收录有唐人裴铏所撰《传奇》小说中的一篇,写的是唐德宗贞元年间一个女侠叫聂隐娘的传奇故事。这个女侠骑的驴,就不是一般的驴。传奇里说,她和她丈夫各有一头驴,但是,是纸剪的。一头是黑毛驴,一头时白毛驴,平时放在包袱里面。但是,别看是纸剪的驴,到了要用的时候,只需吹一口气,两头纸驴立即显出真身,能让人马上骑着走。这驴,是不是很有仙气、侠气和灵气?

不随骚人踏雪去,愿由孺子驱使来 黄 胄 作

杜甫有诗句说自己“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驴作为北方城市慢时代普通百姓交通出行、载物的工具,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的北京,除长安街之外,大街小巷时常能闻听到“嘚嘚”“哒哒”的声音,那是驴蹄踩踏在水泥路面上的回音。
南方人以为马车就是高头大马拉的车,殊不知驴拉的车也叫马车。说来好笑,我刚到北京时,上班路上在前门大街看到驴子拉着的板车。在车把式的驱使下,驴子慢吞吞地往前晃悠,驴屁股下还兜着个布袋子,驴子一路拉的屎被接纳在袋子里,但也免不了遗撒。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很新奇,到了办公室跟同事说,刚才路上我看到驴车了。“驴车?”北京的同事不解。我补充说“驴子拉的板车”,同事听了捂嘴直笑,说“哪有驴车?那叫马车!”

— END —


山谷梅影
文艺鉴赏 文化解析 探故察今 顾误辨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