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郭沫若(左)
9月9日又到了。每年的今日总是被一种情绪牵绊着,驱使笔下总想写点什么。无奈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今天道来一件陈年往事,既为表达内心对毛主席的无尽敬仰之情,亦以示对毛主席逝世48周年的纪念。
郭沫若赠送毛主席的欧米茄手表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陈列有一块瑞士产的欧米茄手表。这块手表最后的主人是毛主席,从1945年8月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生命的最后一息,它一直陪伴在毛主席身边,31年没有离开过。
这块手表是郭沫若赠送给毛主席的。1945年8月,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为方便毛主席开展工作,郭沫若将自己这块手表送给了毛主席。
郭沫若与毛主席的交往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诗词酬赠、相知相交50年。毛主席一直尊称郭沫若“郭老”,其实郭老只比毛主席大一岁。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郭沫若悲痛欲绝,抱病瞻仰毛主席遗容,并为毛主席守灵。
郭沫若塑像
郭沫若与毛主席初识于1926年春。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的郭沫若,因公登门拜访林伯渠,适值林伯渠不在家。一位年轻的书生恰巧在林伯渠的书房,见了郭沫若,立即热情而谦抑地站起来招呼。
这个年轻的书生,就是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此次相见,二人畅叙很久,宛若故交。多年后,郭沫若还忘不了这次见到毛泽东的情形。1937年,郭沫若在其所著《创造十年续编》中,借司马迁描述张良状貌的语言,记录下了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印象。他写道:“在祖涵(林伯渠)房内,遇见了毛泽东。太史公对于留侯张良的赞语说:‘余以为其人必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毛泽东亦云然。人字形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委婉。在中国人中,尤其在革命党人中,而有低声说话的人,倒是一种奇迹。”
从那以后,毛主席与郭沫若,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深情交往。
1937年,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字,膏如)去世。郭沫若及其兄弟联名撰写《先考膏如府君行述》,寄给国共两党领导人和社会贤达,希望“赐以鸿文,藉扬潜德”。毛主席所致的挽联是:“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挽联中悼父赞子,扬誉得体;句句用典,字字有来历,庄重典雅。这让郭沫若对毛主席敬之愈重,将此挽联视若珍宝。
1944年3月19日,是明王朝灭亡三百年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连续四天刊载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引起了在延安的毛主席的注意。《甲申三百年祭》的问世及其所触及的问题,恰好与毛主席当时的思考相契合,这让毛主席深受启发。毛主席将《甲申三百年祭》视作“胜利时骄傲”的鉴戒之史论,指示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要求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作为整风文件进行学习,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自满的错误。毛主席特意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希望郭沫若多写史论、史剧。信中还提到了想和郭沫若见面叙谈的愿望。
郭沫若书法立轴,所书为其诗作《黄洋界》。
郭沫若诗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