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运家专栏│乐毅和伍子胥人生旅程的一次关键抉择

文摘   2024-09-28 18:34   北京  

乐毅伐齐

读司马迁《史记》的《乐毅列传》,感觉乐毅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乐毅,战国后期人,聪颖贤能,谙熟军事,且胸怀凌云大志。他先后在赵国、魏国出仕为官,但不被重用,才能无法施展,雄心抱负无法实现。

后来听闻燕国的燕昭王,求贤若渴,修筑黄金台,拜郭隗为国师,招揽天下的贤能之士,他利用出使的机会来到了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赏识垂青,被任命为亚卿之职。

招贤纳士

当时的燕国,东南方与齐国接壤。齐国趁燕国内乱趁火打劫,在燕国大肆烧杀抢掠,让燕国朝野饱受蹂躏之苦。燕昭王继位后,这段屈辱史,成了他的心头之痛。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时刻想着一雪此恨。但当时燕国人烟稀少,国力薄弱,而齐国地广人稠,实力雄厚,雄踞东方,傲视诸侯。双方交战,燕国根本不是齐国的对手。
看着燕昭王为此事纠结难解,郁郁寡欢,乐毅对他说,单凭燕国一国之力攻打齐国,根据没有取胜的把握。只有联合赵国、楚国、魏国等诸侯国,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发兵进攻,才有取胜的希望。燕昭王欣然接受了乐毅的建议,立即派人出使这几个国家订约结盟。诸侯们也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虎视眈眈,是个祸害,愿意跟着燕国,共同讨伐齐国。

战斗打响,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领着燕、赵、楚、韩、魏五国联军去攻打齐国。联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曾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睥睨天下的齐湣王,仓皇逃往莒城,龟缩躲藏起来。

想到自己的深仇大恨已报,目睹乐毅的文韬武略和赫赫战功,燕昭王感动不已,亲自到前线慰劳军队,“行赏飨士”,并把昌国这个地方封给乐毅,故乐毅又叫“昌国君”。

燕昭王与乐毅

乐毅留在齐国攻城略地五年时间,攻取了齐国七十多个城邑。攻下后,设置成郡县,隶属于燕国,整个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攻打下来。

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收其心,即使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他改变策略,对莒城、即墨采取围而不攻,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宽赋税,废苛政,崇习俗,尊名流,想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田单离间

恰在此时,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继位,即后来的燕惠王。这个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继位君王后,齐国人田单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从中挑拔离间。田单派人到燕国都城四处放话,说乐毅在齐国拖延战事,留着两座城围而不攻,是心存野心,想在齐国称王,齐国现在最担心的,是燕王派一个新的将领来顶替乐毅。谣言蛊惑人心。燕惠王本来对乐毅心存嫌隙,听到这传言,立即派谴骑劫(人名)赶赴齐国接替乐毅,并下令乐毅回国休养待命。

乐毅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田单破燕

聪慧的乐毅知道燕惠王派人取代他,是不怀好意,让他回国去“休养”,也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回到了燕国的都城,落入燕惠王的掌心,如果又遭人诽谤诋毁,又逢人落井下石,等待他的将是牢狱之灾,甚至诛戮斩首。到那时,身上将泼满污秽脏水,罪状将连篇累牍,名字将遭人耻笑,形象将彻底坍塌。
想到此,他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他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赵国,赵国国王赏识他,器重他,尊宠他,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他,并赐给他“望诸君”的称号。

此后,他一直留在赵国,为赵国效力,直到寿终正寝。

掘墓鞭尸

由此我想起了早于乐毅近二百年,活跃于春秋后期政治舞台的另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伍子胥。

伍子胥,又名伍员。他原本是楚国人,在楚平王时期受到奸臣构陷后逃到了吴国避难。

在吴国期间,他以卓越的军事才干和杰出的政治谋略深得吴王阖闾的赏识和器重。在阖闾主政时期,他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吴国的天空。他与军事家孙武一道,为吴王阖闾出谋画策,终于在公元前506年攻破了楚国郢都,迫使楚昭王仓皇出逃,报了当年楚平王诛戮他父兄、逼迫他逃亡吴国的深仇大恨。

当此之时,吴国国力强盛,威震诸侯,向南降服了越人,向西攻破了楚疆,向北震慑着齐、晋两国。此时的伍子胥履行太宰(宰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阖闾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君臣一心,励精图治,使阖闾跻身春秋五霸的行列。

伍子胥

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不幸中箭,伤重不治,死前嘱咐儿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并托咐伍子胥辅佐夫差,封他最高官职,称“相国公”。

夫差继位后,把老国王阖闾的嘱托扔到了一边,宠信精于阿谀谄媚的伯嚭,罢免了伍子胥的官职,让新欢伯嚭来接替。新人受宠,老臣冷落,预示着伍子胥的好运结束,霉运将要来临。

受宠信的伯嚭,为了固宠,妒贤嫉能,不断在夫差面前进谗言,施诋毁,挑拔离间,以致夫差与伍子胥的君臣关系日渐疏远和淡漠。最后猜忌日深,积怨日厚,君臣反目。吴王夫差,干脆赐给伍子胥一柄剑,让其自刎。

伍子胥临死前告之家人,我屡次劝谏夫差要提防越国的野心和企图,他非但不听,还误听谗言,置我于死。你们挖出我的眼珠子,悬挂在都城的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军队从这里打进来灭掉吴国。

正是这句话激怒了夫差,他勃然大怒,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囊里,扔到江中飘流,喂鱼喂虾。倒是吴国百姓纯朴善良重义,挂念着伍子胥的功德政绩,为伍子胥在江边修建了祠堂,并把附近的一座山取名为胥山。

过昭关

就在伍子胥死前的不久,吴王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已经预见吴国危机四伏的伍子胥,将儿子一起带到齐国,并托付给齐国的一位大臣鲍牧,请他帮忙照护。而他自己心存侥幸,幻想着自己属于顾命重臣,功勋卓著,夫差不会那么残酷无情狠下杀手。

最后的一次机会丧失了,他没有留在齐国,而是返回了吴国。留给他的,是夫差一柄寒气逼人的冷剑。

就在伍子胥被逼自尽后的第九年,即公元前475年,他的预言兑现了。越王勾践率领大军攻破吴国都城姑苏,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被逼自尽身亡,太宰伯嚭被诛戮斩首。曾经轰轰烈烈的春秋五霸吴国,终于在越国的铁蹄践踏下,瓦解了,消失了。

千金买马骨

伍子胥未死之前的情况与乐毅何其相似哉: 都曾得到老国君的宠信器重,都曾被老国君视为心腹倚为股肱,都曾委以重任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威震敌国,都曾所向披靡攻城略地立下了赫赫功勋,都曾面临老国君不幸去世靠山轰然倒塌,都曾遭遇了继位国君的猜忌打压。
只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乐毅与伍子胥不一样,各自作出了不同的抉择。乐毅果断地离开了险境,伍子胥心存侥幸继续留在危险之地。选择不同,其命运结局迥然有别: 一个安然无恙寿终正寝;一个浮尸江上,葬身鱼鳖。

掩卷端坐,不禁让人叹息沉思。

杨柳青年画《过昭关》

呜呼!古往今来,人生路上,命运扑朔迷离变幻莫测。这神秘之物,时而成全人,时而捉弄人,时而笑脸相迎,时而怒目圆睁,时而春风拂面,时而冬寒凛冽。如何摆脱这神秘之物的恶意捉弄?如何与之和谐相随?如何洞察幽微审时度势化险为夷成为命运的主宰者?乐毅、伍子胥人生旅程的关健抉择,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

2024.9.28

— END —


作者简介唐运家,湖北省咸宁市人,退休公务员。年轻时喜舞文弄墨,先后发表习作多篇。后忙于公务,辍笔多年。退休后,重拾旧好,偶发新作。所撰文章,先后被多个微刊刊发。品味史籍,追忆过往,诠释解读人生,力求悟出一点新意,给读者一点愉悦和启迪。这是本人为文的不懈追求。如能达此目的之一二,则聊以自慰矣。本号特约撰稿人。

  


山谷梅影
文艺鉴赏 文化解析 探故察今 顾误辨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