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一位中年男性前来就诊。自述秋冬后,夜间突发皮肤瘙痒。因白天忙于工作,皮肤瘙痒症状不明显。一到晚上,尤其入眠后,瘙痒难耐,常常于半夜被刺痒感扰醒,恨不能将皮肤挠破。瘙痒部位游走不定,时而腿部,时而腰部,时而腹部,时而手臂,全身不适,痛苦不堪。
起初,患者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季节干燥、皮肤病问题。睡前涂抹润肤乳,但效果没有改善。作为中医的忠实爱好者,他期望借助中医解决问题。一番搜索,找到了诸多治疗皮肤瘙痒的方剂,也了解到当归苦参丸、消风止痒颗粒、防风通圣丸等常见中成药,便自行尝试。但一段时间后,效果欠佳,瘙痒依旧。
经仔细辨证,发现之前未曾留意的关键:患者阳虚、且脾胃虚弱,畏寒明显,伴有轻微咳嗽,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这些症状可能并非单纯的皮肤瘙痒,而是与肝脏功能异常有关。遂做了肝功能检查,证实肝脏出现异常。
其实中西医不分家。只要能帮助患者找到疾病问题根源,积极给予解决的,都是好医。
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皮肤健康息息相关。
若肝脏功能失常,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易生湿邪、风邪,从而引发皮肤瘙痒。
鉴于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考虑应从调理肝脏功能入手,兼顾宣肺解表,驱散寒邪,使毛孔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肝功能改善后,方能止痒。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本主要用于宣肺解表、利湿止痒,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加减,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具体情况。
组方为: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麻黄、连翘、生姜、炙甘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肝脏病症特点,加入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功效的柴胡、白术等。
以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剩余药渣可用于晚上泡脚,借助足部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药效。
方中麻黄,辛温入肺,能宣肺解表、开毛窍,使风邪从表而出;
生姜虽不能直接开窍,但与麻黄配伍,可协助解表散寒,还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
杏仁与麻黄相伍,杏仁不仅润肠通便,还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能使肺中的湿热通过大肠排出。
桑白皮泄肺热,服用后可能出现尿多现象,此为肺中湿热排出之象。
赤小豆利水祛湿,可将体内湿气排出。
新加入的柴胡,能疏肝理气,恢复肝脏疏泄功能;
白术健脾化湿,增强脾胃运化,从根本上杜绝湿邪产生。
因患者属酒精肝!又再三叮嘱患者,千万不可再饮酒。服药期间也不要喝浓茶;
饮食调整:服药期间避免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适当实用一些高纤维食物,可以有助于缓解瘙痒,比如芹菜等。日常可以吃些黄瓜、海带等,帮助身体的调理。
经过不到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肝功能有所好转,同时皮肤瘙痒症状逐渐减轻,睡眠质量改善,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医在治疗肝脏疾病相关皮肤瘙痒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整体辨证论治,调整人体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对于肝病患者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通常不容易自行改善,很多肝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同时,还会伴有以下皮肤表现:
1、皮肤干燥
2、皮肤发黄
3、皮肤肿胀
4、皮疹
这里提醒:中医治病讲究一人一方,切勿擅用文中处方,使用前需要在专业中医辨证之后使用。
如果您或者身边的人近期频繁出现皮肤瘙痒症的困扰,不确定是否因肝病所致,也可到当地医院,做肝功能检查看一下。
若有看不懂的化验单,或者正在被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困扰,只要您有需要,都可以给我留言,免费咨询!
下方是我的工作室微信二维码,如果需要,欢迎添加。从医近50年,帮助上万名患者摆脱疾病,重拾健康,相信也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