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近日,明亚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20周年庆典并宣布计划申请基金销售牌照。作为国内头部的保险经纪公司,截至2024年10月,明亚经纪人总数达30687人,服务个人客户(投保人)359万人,服务企业客户13万家,2023年总保费215.81亿元,理赔总额7.71亿元。
尽管明亚没有直言申请基金销售牌照的原因,但我们也不难猜测。随着资产管理市场份额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发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将目光投向金融产品的销售,意图从简单的为用户进行保险的配置进阶到为客户进行资产的管理配置,从用户的健康、疾病管理者真正成为用户的资产管理者。
在资产配置这条容量超十万亿的赛道,保险机构正在跃跃欲试,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保险经纪、保险公司齐发力,综合金融有何魅力?
明亚为何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申请基金销售牌照?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当下的保险中介行业确实有点卷,特别是在“报行合一”等政策落地后,监管对于渠道控费越来越严厉,保险中介渠道能够分到的产业链利润也随之萎缩,因此保险中介公司急需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是明亚过去20年的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明亚在36个省级机构中,明亚已经在其中33个设立了分部,客户层面,明亚有大量的保险客户也正是做基金销售、资产配置的精准客户,短时间内不需要为新客户的开拓而发愁,因为存量客户的份额就已经足够大,换言之,能够把存量客户的份额做好,对于明亚来说就是巨大的业绩增长点。
而在明亚之前,泛华是国内第一批做综合金融的保险经纪公司,泛华1998年创始于广州,2014年经原保监会批准设立,成为国内首批保险中介集团,至今已发展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公司。同时泛华控股于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被称为“亚洲保险中介第一股”。
而与泛华控股名字相似的“泛华金融(CNF.N)”,就曾是泛华控股的子公司,是一家小额贷款平台,于2018年在纽交所上市。泛华金融也是泛华控股在综合金融领域重要的布局之一。
不同于保险经纪公司目前还只是尝试性的进军或者已经小范围的布局综合金融市场,在保险公司行列,布局综合金融的“场面”可是要大得多。
平安综合金融: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达24.9%
其中国内综合金融布局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的保险公司非平安莫属。
1988年平安于深圳蛇口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1994年公司引进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两家外资股东,成为国内首家引进外资的金融机构。同年,公司启动寿险业务,在中国内地首开个人寿险营销模式。1995年和1996年,平安先后涉足证券及信托业务。2003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企业,并且于2004年、2007年成功在H股和A股完成IPO。2011年平安控股深圳发展银行,合并原平安银行,建立起全国性银行业务布局。2012年陆金所成立,平安开始布局科技业务。多年来的布局也让平安拥有了国内最完善和最成熟的综合金融体系。
截至今年年中,中国平安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及融资租赁等,同时平安个人客户数达到了2.36亿,较年初增长1.9%。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4.9%,留存率达到97.8%,综合金融建设初显威力。
泰康综合金融:发力基金业务,泰康资管或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泰康对综合金融平台的搭建也跃跃欲试。
此前,泰康接连拿下基金销售牌照及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很明显是想进军C端基金业务。从市场上总体来看,在目前400多家公募基金销售机构中,保险系基金销售数量不多,仅10家。相较之下,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基金销售机构超过150家,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和基金销售公司均超过100家。
尽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众所周知,泰康资管的实力十分强劲,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泰康资产的管理资产规模超3.8万亿元,其中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超2.2万亿元;持仓机构客户超1200家,其中养老金客户为1060家,保险机构客户为113家。截至目前,泰康资产的管理资产规模突破3.9万亿。
因此未来如果泰康要发力C端的基金业务,不论是做自营,还是做渠道,我们认为泰康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国寿综合金融:控股广发银行提供保险金信托业务
近几年来,中国人寿同样在综合金融端发力。
2016年3月1日,中国人寿与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签订相关收购协议,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持有广发银行约67.29亿股,持股比例大大提升,由之前的20%增加到了43.686%。
至此,中国人寿成为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其综合金融平台建设也初露端倪。在具体业务上,国寿也和广发银行产生了很强的业务协同。如此前,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和广发银行协同配合,联合外部战略客户中信信托,三方创新研发、联合推出的保险金信托业务成功落地上海,其中保险金信托业务是中国人寿整合寿险、银行、信托等内外部优势资源,创新打造的集保险与信托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金融产品,可有效满足高净值客户在保险保障、财富管理和财富传承等多方面的综合化需求,是高净值个人客户经营和开拓的重要工具。
管理、风控难度指数级增大,
综合金融真不是“想做就能做”!
综合金融平台建设带来的优势十分明显,用户可以在一个金融集团内完成所有的金融需求,如平安集团旗下就有平安证券、平安银行、平安保险三大公司,基本能够覆盖用户的金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服务的内容已经不止于单纯的金融服务,类似泰康提供的养老社区服务,平安强大的医疗资源布局带来的医疗服务等,一言以蔽之,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确实在过去十年出现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但综合金融平台搭建完成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断拓展业务了吗?显然不是。
事实上,综合金融平台的优势很明显,但缺陷也无法被忽视。
以保险机构进行销售基金为例,目前国内共有10家保险机构持有公募基金代销牌照,其中包括5家保险公司和5家保险中介,分别是阳光人寿、平安人寿、中宏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华瑞保险销售、上海玄元保险代理、和谐保险销售、方德保险代理和汇丰保险经纪。
但整体来看,目前国内保险机构进行基金销售的现状有些不温不火,特别是在与银行、券商、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竞争中,保险系机构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其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渠道和代理人专业程度上,渠道方面,类似银行和券商都已经在基金销售渠道上深耕多年,客户对他们的渠道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粘性。另外,基金偏向短期理财,保险属于保障类金融工具,代理人在进行基金销售时会明显感受到基金与保险产品的区别,出现一定的“水土不服”,专业程度上也有所欠缺。
重新审视综合金融模式,实际上,公司的业务基本盘铺的越大,管理难度和风控难度将成倍数地增加,并且其中一块业务出了问题,就很容易对整家公司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上半年的平安信托延期兑付时间,平安信托管理的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延期兑付的信息引发广泛关注,有一大批购买了福宁615号信托计划的客户疑似在位于深圳的平安信托总部——平安金融中心门口聚集,试图以此尽快拿到信托回款。
尽管此后平安信托官方在第一时间在官方公众号上针对相关情况做出了说明,表示会努力进行回款,但此次事件对于平安集团整体造成的声誉负面影响已经造成,短期内很难挽回相关的声誉损失。
还有如泛华,作为泛华集团综合金融的重要布局板块,泛华金融主要从事的是国内小微企业主的房抵贷服务,是中国非传统金融机构房抵贷服务提供商,随着近两年来宏观经济走弱,国内房价出现明显回调,泛华金融主要从事的房抵贷业务也随着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根据凤凰网风财讯报道,泛华控股的多名投资者通过爆料,斥诉购买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本息等情况。
图片来源:凤凰网风财讯fengcaixun
另外,综合金融平台的搭建实际上需要付出比较大的成本,对于一些体量较大,如平安、泰康、国寿等公司来说,尝试成本比较低,即便做不好也可以战略性放弃,对自身主营业务和业绩不会产生大的冲击,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公司来说,就要认真考量一下业务开展的“性价比”了,毕竟一旦投入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业绩上的冲击会非常大。
因此综合金融虽好,但一定要先考量自身管理、风控能力,业绩的把握性后,才能展开平台的建设,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明亚在基金赛道的发展情况。
往期推荐
保观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