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2024年接近结束,行业与各大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
应该说,今年的保险行业可能是过去几年“最好过”的一年。我们以国内五大上市保险公司为例,在前三季度,这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38万亿元,同比增长5.8%。
而在利润端,得益于权益市场在9月的“大复苏”,五家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同比增长78.29%。
同时在负债端,由于监管主导的预定利率下调等政策也在逐步减小险企在负债端的成本,因此险企在资产、负债两端均出现改善。
当然了,在各项数据改善的情况下,行业依旧存在不小的压力。其中负债端新旧动能的切换值得关注,在过去两年,降息预期不断强化和不断落地的背景下,具有高预定利率优势的储蓄型产品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也成为了行业保费的重要来源。但随着预定利率的不断下调,储蓄型产品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谁能给行业“续上”动力?被给予厚望的分红险能不能挑起大梁,我们还需要观察。
整体来看,当下保险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为了更好更深入的了解行业,保观在年底推出了国内大型保险公司2024年全年盘点系列,我们将从人事变动、业务发展、技术进步等多个角度,带大家深入了解国内这些保险巨头们,从而为大家呈现一个更真实、更细节的保险行业。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平安。
产、寿险增长明显,银行、科技板块挑战大
业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7753.83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1.82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仅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45.63亿元,同比增加151.3%。
2024年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351.60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6%,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4.7%,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8.5%。
在财产险方面,平安产险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460.22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营运利润139.87亿元,同比增长39.7%;综合成本率为97.8%,同比优化1.5个百分点。
不过,受新保险合同准则下的贴现率下降带来的负债成本上升和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同比增多等影响,平安产险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达到98.2%。
但在另一项核心业务——银行业务上,平安却略显疲态。平安银行作为平安集团在银行业的重要布局,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15.82亿元,同比下降12.6%;实现净利润397.29亿元,同比增速仅为0.2%。中国平安方面表示,这一业绩下滑主要受到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科技业务方面同样出现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平安科技业务营运利润大降83.7%至3.6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科技业务的下滑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惯性,2022年、2023年期营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31.3%、65.1%
细分来看,汽车之家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13.11亿元,同比下降11.63%;金融壹账通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2.81亿元,但要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出售虚拟银行业务的一次性收益,如果剔除2.601亿元的收益,则公司依旧为亏损状态,不过亏损幅度有所减少。此外,平安健康目前还未发布今年三季度业绩。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平安的业绩产、寿险均呈现增长态势,集团归母净利润得益于权益市场的反弹也出现了不错的增幅,但银行业务和科技业务则是延续了此前的颓势,如何扭转颓势,需要平安好好思考。
业务转型明显,聚焦和降风险是关键词
集团策略层面,今年以来,平安深入推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服务工程,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行业内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的"三专"产品服务。
具体来看,为客户省心,将复杂事情简单化、专业事情通俗化、繁琐事情便捷化。平安提供一站式的金融解决方案,让客户享受专业的金融服务。
为客户省时,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多项服务一键直达。如平安寿险推出"一句话报案、一键上传、一分钟审核"的"111极速赔"服务,可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闪赔平均耗时仅7.4分钟,最快的一笔赔付仅需10秒钟。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总赔付金额206亿元,日均赔付1.1亿元。
为客户省钱,打造兼具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如平安好车主App一端连着超2亿用户,每月超过4000万用户使用好车主;另一端链接着26万合作伙伴,提供优惠加油、代驾、年检代办等82种车服务。
另外,平安科技板块今年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业务调整。
先看陆金所,去年四季度,陆金所控股完成向100%担保模式的过渡,转型后其持牌融资担保子公司可为无须第三方增信的各新增贷款交易提供担保,不再需要依赖增信合作伙伴,而新增贷款也全部由消费金融子公司作为表内贷款发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担风险的业务模式下提供。
该模式下,一方面能最大程度提升合作银行的信心,让它们对小微贷款“敢贷、愿贷”,有助于扩大中长期的业务体量;另一方面过去客户向保险公司支付的信用保险费以后可以由自己来赚,从而多了一条提升收入利润的渠道,新增业务变现能力也将得到显著增强,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的新增业务take rate(收入率)上升至9.7%。
不过,与信用保证保险模式下的贷款相比,100%担保模式由于前期拨备较高,短期内也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而且随着转型陆金所控股旗下担保公司的风险敞口也将变大,自担风险贷款量将持续增加。
因此对于陆金所来说,现在是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短期业绩出现下降也在预期之中。
平安健康(原平安好医生)这边,今年以来平安健康通过强化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两大核心枢纽建设,同时将医药电商等战略协同性不足的业务大比例收缩,核心业务获得持续稳健增长。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F端的服务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3.4%,B端的员工健康管理服务收入达7.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8%。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家医会员权益用户数超1400万人,年人均使用频次超4次,较2023年末提升8%,主动服务覆盖率达100%,用户问诊五星好评率超98%。
整体来看,平安今年在业务端还是做了不少的转型,整体节奏是做聚焦和降风险,其中集团层面聚焦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平安健康则是聚焦在大健康服务,将此前的医药电商服务收缩,而陆金所则是做了不少降风险的工作。
“养老”成为核心战略,架构基本完成搭建
这里,我们要重点提一下养老服务。
在今年3月公布的平安2023年年报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平安集团的核心战略表述由之前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变为了“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平安的这一改变实际上也是“顺势而为”,近几年来,保险公司纷纷将业务重点放在了养老这一赛道上,有关于养老赛道在政策支持、市场容量上的相关内容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这里不做赘述。
而平安今年在养老方面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3月,中国平安携手联盟伙伴正式发布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并联合公益合作伙伴开启“橙暖遐龄”公益计划。
根据介绍,“住联体”可概括为一套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一项专业的团体标准,一套便捷的评估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联盟,以及一个智能的服务生态。在这套体系下,平安居家养老联合知名校企组建服务联盟,自主研发居家环境安全评估系统,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其中,“5”是指通过五分钟自主评估,快速发现老人居家安全隐患和需求;“7”是整合联盟资源,针对性地提供七大空间智能适老化改造;“3”是通过三位一体的管家,实现服务全流程跟进、风险全天候监测。
平安在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2021年开始启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同年9月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
在不断推进居家养老业务后,平安整体的养老赛道的架构也基本成型。“保险+居家养老”方面,平安全面部署“9073”养老格局,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服务覆盖54个城市;针对机构养老需求,平安的高品质康养社区已在4个城市启动,其中,臻颐年三亚体验中心于2023年7月开业运营;在“保险+医疗健康”方面,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2000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约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
扩展到平安整个养老医疗和综合金融的结合,根据平安集团年报数据,截至2023年末,在平安2.32亿位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享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超73%。
根据郭晓涛的表述,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的有机整合,是平安未来三年业绩持续稳健、健康发展的保证。
持续推进AI技术与保险结合,平安“加深”科技属性
技术进步方面,最近两年行业内最火热的话题就是AI,作为国内科技属性“最强”的保险公司之一,平安也做了不少人工智能技术与保险产业链相结合的工作。根据2024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排名,平安以1564份生成式AI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第二位。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超2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2185项。
根据中国平安的首席科学家肖京在刚刚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发言,平安始终致力于开发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在视觉、听觉、语音理解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车影像分析技术的定损准确率超过95%;声纹识别技术在安全性方面也表现出色,场景识别精度超99%。
自上而下大换血,马明哲重新担纲,“技术派”、“少壮派”开始走上重要岗位
先来看人事变动,对于平安来说,过去一年中最重要的人事变动大概率就是陈心颖的离开。尽管在2023年9月平安就已官宣陈心颖即将离任,但考虑到其正式离任时间是今年的1月1号,同时陈心颖的职位之关键,我们这里仍将其作为平安过去一年最重磅的人事变动。
作为在平安任职时间达到十年并且深度参与平安科技战略规划升级,推动平安从综合金融公司转型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高管,陈心颖离开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此外,在平安集团层面,今年年初还有一次重磅的“人事调整”,今年1月3日,中国平安内部发文,董事长马明哲任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联席CEO郭晓涛担任副主任,付欣不再任战略发展中心主任一职。在阔别该岗位近20年后,马明哲再次担纲。
马明哲的“重新出山”,我们比较容易联系到陈心颖和姚波两位“大将”的离开,在接连失去大将后,平安需要一个镇住场子的人,而灵魂人物马明哲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除去平安集团层面的人事变动外,其子公司平安人寿的高层变动也颇具看点。
今年9月,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退休后返聘任职期满,不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等相关职务,由公司董事长杨铮担任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责。
其次在10月,有媒体了解到曾有阿里等互联网公司零售业务背景的宫秋伟,已出任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对于这一任命,平安人寿表示是公司结合战略推进和经营管理需要,持续完善人才梯队体系,进一步深化寿险改革。
另外,今年8月底,据平安人寿官网信息,1985年出生的蔡霆已出任平安人寿副总经理,分管渠道中心、产品中心、财企中心。
蔡霆于2014年11月加入平安,曾任平安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办公室项目经理、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研究助理/高级项目经理、平安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员工服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平安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平安集团副首席财务执行官、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
有人加入则肯定有人离开,2024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平安人寿赵福俊、李海峰两位“65后”副总经理也已离任,这意味着平安人寿的高管层在今年出现了大换血。
从趋势上来看,“技术派”、“少壮派”逐渐成为平安人寿高管层的中坚力量。
此外,平安科技板块今年也出现了不少高管的变动。
今年2月,李斗出任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斗现年48岁,曾在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副总裁及中国区需求总经理。自2020年加入平安后,他历任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平安健康非执行董事。去年10月,李斗还出任了平安健康医疗科技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时间拉到9月,平安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跃正式兼任平安科技董事长,这一变动标志着平安科技和平安金服在组织层面实现了深度融合,由平安金服统一指挥。
今年10月,金融壹账通迎来了新任掌舵人——唐啸。唐啸在金融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履新前位中银金科总裁。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整个平安集团自上而下出现了高管的大幅度换血,在产品切换、动力换挡的当下,我们也期待这套班子能给平安带来更多活力。
尾言:从平安的战略布局来看,综合金融平台是“安身立业”之本,是目前区别于同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其他中大型保险公司也开始注重综合金融平台建设,我们预计在未来平安会遇到更强的竞争。
其次,将核心战略中的医疗健康转变为医疗养老,可以看出平安对于养老赛道的重视。其实对于很多保险公司来说,在养老社区的建设和运营这一块,现阶段大概率还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阶段,特别是一些入住率比较低,知名度较低的养老社区。但我们依旧看到大量的保险公司在涌入养老赛道,不论是机构养老项目还是居家养老项目。
因此未来在养老赛道,保险公司必定有一场“大战”,对于平安来说,客户构成、公司资源是优势,但跟泰康这类在相关赛道耕耘已久的公司比较,平安在养老行业属于“后发者”,未来能够在市场中占据多大的体量,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增量,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往期推荐
保观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