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近年来,随着平均气温升高,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导致气候风险和损失进一步加剧,而亚洲的升温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只有12%的损失有风险保障,如何应对极端天气,降低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成为目前各行各业都要关注的问题。
凭借着今年9月在“贝碧嘉”、“普拉桑”两场超强台风中对于人民财产安全的保障和守护,特别是利用科技手段将风险减量落到实处、减少损失。平安产险鹰眼系统入选了“央视财经金融强国——上海金融之夜”的金融护航实体经济典范案例。
上海台风灾后现场,图片来源:“央视财经金融强国——上海金融之夜”节目
具体来看,在这两场台风中,平安产险利用自研搭建的平安鹰眼系统 DRS2.0积极参与理赔救援行动获得关注。根据平安产险理赔运营中心作业管理总经理裴斌的介绍,平安产险通过鹰眼系统,筛选可能受台风影响的企业客户550余家,逐一及时发送防灾贴士、灾害施救指南、风险案例,对近50家潜在高风险客户实地进行风险查勘,同时给客户配备防汛沙袋,检查水淹预警器运行状态等。
除去对企业客户风险提示外,平安还给300多万个人客户发送了预警信息,提醒大家把车辆移到安全地方,还对容易积水的路段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劝离了500多台可能会被淹的车辆,有效在台风登陆前实现了风险的主动管理,降低了风险暴露,成功实现了经济损失的减少。
作为服务上海车主最多的保险公司,截至10月24日,上海平安累计接报案3.98万笔,其中车险3.4万笔,非车险5800余笔,累计赔付金额近2.3亿,助力1200家企业及超4100户家庭灾后重建。
科技成“最强辅助”,
平安鹰眼系统蹚出风险减量“领先路”
在平安的风险减量实践中,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科技手段的全流程应用。
我们以平安“鹰眼系统DRS2.0”项目为例,该项目主要应用了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雷达监测、机器学习等多项技术。基于地球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灾害风控体系的融合应用,在财产险直保领域业界领先。该项目的总体架构包含了大数据基础平台、智能服务中台和灾害风险应用中心,建立了针对常见灾种、面向多类保险业务、贯穿保前保中保后的全链路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从运行逻辑来看,在鹰眼系统识别到潜在风险后,就会第一时间通过企业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客户发送防灾预警提示及防灾信息,让客户及时做好防灾工作,减少经济损失。
其中借助了鹰眼系统的平安企业保便是企业风险进行防控的一把利器。平安企业保推动了保险服务从单一的事后理赔升级为“事前预防+事中风险干预+事后风险处理”的倒金字塔全周期风险管理模式,打造一站式风险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用户“获取风险应对解决方案”的真正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企业宝还可以实现在线“召唤”专家,上门进行风险检测与隐患排查,及时查漏补缺。
不难发现,鹰眼系统可谓是用科技“武装到牙齿”,让客户的风险排查“无死角”。
风险减量究竟有多重要?
投入1元减少6元赔付!
在风险减量管理模式下,产险公司从被动接收风险转变为采取主动措施化解风险,从事后损失补偿转变为事前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前置。达到保险主体多方共赢的局面:保险客户降低了风险暴露,保险公司减少了赔付支出,从而为社会发展创造了福祉。根据国际保险机构经验数据,如果在防灾减灾方面投入1元,可以减少6元的赔付。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是保险业走重效益、重品质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而在政策层面,2023年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指出,风险减量服务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财产保险业要坚持回归保险本源,始终以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合规服务底线,统筹谋划,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因此,在市场面和政策面的双重影响下,产险行业风险管理、风险减量服务的现状可以用市场有需求,政策有鼓励,公司要发展来概括,国内产险公司发力风险减量,用保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平安正是国内产险行业风险减量服务的积极探索者,其风险减量服务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车险行业。
如农业保险作为风险减量工具,是国家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财险积极构建“保-防-救-赔”应灾体系,贯彻防胜于救、救胜于赔宗旨,紧密参与政府开展救灾工作。灾害发生前,通过平安爱农宝app、微信等渠道向农户发送预警信息,指导农户防汛排涝,在灾害发生时则用过采购食品解决受灾人群基本生活问题,同时捐赠发电机、抽水机等抗灾设备助力抗灾。在灾后恢复期,平安产险为受灾作物提供无人机叶面营养喷施服务,帮助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尽可能减少农户经济损失。
根据统计,截止今年6月,平安产险已经累计向农户精准推送超5630条灾害预警信息及防灾策略。
在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外,平安产险还在大力为小微企业打造全方位风险减量服务,目前国内小微企业保险的投保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超50%的投保率,风险保障严重不足,近年来,平安产险通过大数据运用、物联网科技应用、端到端全链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多方面持续深耕,打造出全方位的专业风险减量服务能力。
广东平安产险则分别通过运用“科技平台+大数据”实现风险精准预警预测、提供机械人伤风险减量服务、运用物联网监控手段做好隐患排查等具体服务来为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巨灾保险方面,2023年平安产险参与承保了广东、广西、浙江等10多个省市区巨灾保险项目,总承保金额约400亿+。以广东省的巨灾保险项目为例,其创新和特色在于指数保险的应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政府,保障对象为地方财政,赔付依据为降雨强度、台风风速指数,当降雨强度和台风风速达到或超过预设的阈值时,保险公司不需要查勘定损而即刻将保险赔款支付给相关地市政府,由政府统筹用于灾害救助和重建。
坚持人民路线,
平安产险积极参与风险减量服务“大科普”
作为国内最大的产险公司之一,平安产险在推进风险减量服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向外部输出经验,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进行风险减量知识的科普与实操,体现了保险的人民性。
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在此期间,平安产险总公司统筹各分支公司,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和应急演练等公益活动,通过总分联动、走深走实、贴近群众的安全教育新模式,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为了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平安产险还正式向广大客户、公众和合作伙伴发布了《关注消防,共享平安》消防安全科普电子手册,让消防安全知识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根据平安产险介绍,未来平安将在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启动《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项目,通过平安守护者志愿服务向社会输出防火技能和经验,帮助基层广泛认知风险,助力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尾言:在推进风险减量服务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实现了市场参与主体的多个共赢。其中投保主体在保险公司的帮助下成功减小了财产损失,而保险公司则实现了理赔支出的减少以及相关市场的开拓。
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了社会稳定器、减震器的功能,通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进一步推动构建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现代保险服务业。未来,我们也希望行业中有越来越多像平安产险这样的公司,为市场提供更多优秀的风险减量解决方案。
往期推荐
保观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