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杨虎城被杀后,被毁容遗体的发现始于一个“灵异”传说;当时没有DNA检测,杨将军的“真身”是如何确认的?

文摘   2024-09-25 21:26   山东  

1893年11月26日,杨虎城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幼名长久。


“自古英雄能解诗”,虽然只读过两年私塾,但杨虎城却颇有诗才。24岁那年,他赋诗明志:

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

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在20世纪30年代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历史激流中,杨虎城毅然决然地“跳上浪头”,干了一场震古烁今、震惊中外的大事——1936年12月12日与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联手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失去了对西北军控制,蒋介石软硬兼施,逼令他去欧洲“出国考察”。在欧洲,杨虎城继续批评国民政府,为抗日大声呼号。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报国心切的杨虎城多次致电蒋介石,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12月他秘密回国,但遭到宋子文、戴笠的诱骗,和秘书、家人一起在南昌被逮捕软禁。自此,先后被囚禁于湖南益阳、贵州息烽、重庆中美合作所等地,一直被关押了整整12年。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中全面溃败,不得已宣布下野。代总统李宗仁上台后,在《中央日报》刊登消息: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等人。

然而接替坠机而亡的戴笠的国民党保密局长毛人凤,是蒋介石的一条死心塌地的走狗,对李宗仁的命令,根本不予理睬,竟然把杨虎城秘密解往贵州黔灵山麒麟洞。

蒋介石逃往台湾之际,下令将杨虎城秘密解往重庆,暗中处决。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等4名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

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的特务队长张鹄的后来回忆道:

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拯中,双手捧着盛满他母亲杨夫人骨灰的箱子紧跟在后面。这一年,他才十七八岁,但是头发已经花白。这时早已监视着他们的刽子手杨进兴、熊祥等人,怕杨拯中有所反抗,所以决定分别在不同房间同时向他们下手。当杨拯中走上石级、步入正房的一间卧室时,杨进兴从后迅速以匕首刺入他的腰间,他惨叫了一声:“爸!”还来不及挣扎就倒了下来。这时走在前面的杨虎城已知有异,正想转回头来看一看,但是说时迟,那时快,经验丰富的刽子手已把刺刀刺进了他的腹部。杨虎城将军挣扎了几下,也倒了下来。

1955年6月21日,杀害杨虎城将军的刽子手杨进兴,在审讯中交代了行凶细节:

“将杨虎城双手一拢,用手巾把嘴塞起来,在腰间先刺了一刀。……”

特务们在杀完杨虎城父子后,为了保守秘密,销毁罪证,还用镪水淋了杨虎城父子的面部,将两具遗体连同杨虎城的妻子谢葆贞的骨灰盒掩埋在戴公祠前的花坛内。

宋绮云夫妇及两个孩子的遗体,则掩埋在警卫室与伙房预先挖好的坑里,随后又在上面打上了三合土。

1949年11月30日下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了重庆。

共产党没有忘记自己的“救命恩人”杨虎城将军,重庆市军管会下达紧急命令:搜寻杨虎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是,组织的人员四处寻找了好几日,仍然毫无踪影,杨虎城的下落一时成谜。

正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12月上旬一天,一个30来岁的男子来到重庆市军管会公安部二处刘祥纶科长办公室,反映了一个重要情况:杨虎城将军已在“戴公祠”被特务杀害了,杀害后被掩埋在“戴公祠”左侧的花坛内。

这名男子叫李育生,曾经是个“袍哥”,因为哄抢军统物资,被以“土匪”罪名关进白公馆看守所,在看守所做些杂活,刚释放出来不久。

李育生说,有一段时间,在军统集中营的看守人员中悄悄流传一个说法,说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的军统乡下办事处,每到夜里,群狗狂吠达旦。人们都说是位于红炉厂的特务公墓在“闹鬼”,是“杨虎城找戴老板算账……”这个“灵异”传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听的人也毛骨悚然!

军管会得到这个消息,迅速情况上报后,上级立即组织人员准备挖土寻找,并请示中央。中央立即派了电影制片厂摄制工作人员及记者等到场拍摄、采访挖掘情况。  

12月11日早晨,重庆市军管会相关工作人员与杨虎城的老部下胡三高、安志坚,同乡秦一民以及电影摄制工作人员、记者、工人等数十人,由李育生引导,来到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

在戴笠会客室旁边,有一个长约两丈、宽约五尺的石头砌成的花坛,面上是泥土,靠左这一头泥土松动,上边放有石头三块、瓦片一页。李育生指认杨将军遗体即掩埋于此花坛下。

将近下午1点钟,工人们开始挖土,由于担心将尸体毁伤,故取土甚慢。掘有二尺五六寸深,即首先发现衣服,再次发现头部,臂边并放有呢礼帽一顶,然后看见全身。在脚头发现宽长一尺的小木箱一个,内装骨灰。人头朝右,面部已遭毁容,嘴上蒙有白色布巾,绑于头后。继后又挖出一头朝左青年人尸体,脚上穿的是胶底帆布鞋,腹部已破。

杨虎城遗体

经细细辨认,初步确认是杨虎城将军父子忠骸。

找到杨虎城的遗体后,重庆军管会立即给将军的长子、时任大荔军分区司令员、地委常委的杨拯民发电报,催其前来主持丧事和迎灵北归。杨拯民请示中央经批准后,星夜赶来。

不久,杨将军、宋绮云两家和副官阎继明、勤务兵张醒民的棺木和杨夫人的骨灰盒移放到白公馆下的平坝里。因来这里辨认、办理领尸手续和观看、凭吊的人很多,环境嘈杂,经杨拯民和军管会管理人员商量,把杨将军等的棺木另移一个地方,以便开棺作进一步辨认。 

因杨虎城遗体遭镪水毁容,当时还没有DNA检测技术,如何进一步科学确认呢?这时,一位投诚的特务提供一个重要情报:两年前,看管杨虎城的特务曾请重庆市市民医院牙科主任蒋祝华给将军镶过两颗假牙。

杨拯民

原来,1947年的夏天,西南长官公署军法处丁处长来请重庆市市民医院牙科主任蒋祝华,给一个特殊的犯人治疗牙病。

吉普车把蒋祝华拉到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白公馆大楼旁的小院里后,又下车从一条小路爬上后山,来到一排土屋。

到了土屋中,特务带来一名犯人。蒋祝华细看来人,只见他身材魁梧,穿着久已未洗而变得暗黑的绸衫绸裤,因长期没洗澡,浑身散发着的汗臭味。虽然他头发蓬松,但仍然双目炯炯,气宇轩昂。

特务对蒋祝华说:这位杨先生牙痛,请你给诊治一下。蒋祝华认真检查后,提出治疗方案:先到医院照片,然后开髓做根管治疗,或者做根尖切除手术。但特务拒绝道:“不用!这里既没设备,又没医生,你将它拔掉就行了。”蒋祝华不得已,就给病人拔了牙。

在返回城里的路上,蒋祝华的助手张维汉低声说:“主任,你知道那位病人是谁吗?”蒋答:“不知道。”张维汉又说:“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杨虎城。”

蒋祝华早在美国求学时就听说了杨虎城为了救国救民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的壮举,为了表达对将军的敬仰之情,他决心尽自己最大的才能,为将军镶好这两颗牙。

蒋祝华经过反复考虑,制定出了最佳方案:采用当时最好的黄金丁牙,以活动桥固定在最稳定、最舒适的牙上,而让杨将军的唇侧,不露任何基底余痕。

按照约定,蒋祝华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二进白公馆,来为杨虎城镶牙打样。当蒋祝华提出镶牙方案后,特务又一次粗暴拒绝了:“不行!只能用瓷牙。”于是重订方案,改为瓷牙。接着就是打样,取石膏模型。

带回牙样后,蒋祝华又精心配制,巧手操作,前后花去9个小时,终于完成了两颗假牙的铸造。

随后,蒋祝华三进白公馆,没让助手操作,而是亲手给杨虎城安上了假牙。完成后,蒋祝华轻声问将军:“戴上后是否舒适?”杨虎城望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点头表示满意。

在获悉蒋祝华曾为杨虎城将军镶牙这一重要信息后,杨拯民等人决定:请蒋祝华来,通过假牙来确认遗体。 

曾任重庆市政协委员的蒋祝华后来回忆了鉴定杨虎城遗体的经过:

“重庆解放后不几天,突然有军管会的同志带着一位穿便服,身材魁梧,操北方口音的中年男子(后来才知道他是杨虎城将军的大儿子杨拯民)到市民医院来找我,自称姓杨,要我和他一道去看一个病人。


“我于是跟随他出医院大门。他请我上了一辆轿车,车上我们彼此都未谈话。从他的表情来看,非常悲伤。轿车驶向沙坪坝,经杨公桥直抵我曾为杨虎城将军看过病的住所。


“下车后,他带我进入一间厅堂,里面设立了灵堂,我不知来此何故。忽然,他叫人将堂中棺木打开,让我辨认是否为这个死者作过牙的修复手术。


“我首先环视了这个死者的体貌仪容:胡子花白,面部五官尚能分辨,唇浮肿。在我眼帘便浮现出杨虎城将军的生前仪容。这不是杨虎城将军吗?接着我便慌忙用口镜翻开上唇,显示出我亲自为他作的两颗假牙。无论是从假牙的部位、数目、工艺形态,特别是我在作前牙活动桥时,前牙龈部不现基底来看,证实这正是我亲手所作的。两个单臂卡环仍牢牢地固定在两个上尖牙颈部,杨将军除这两颗假牙外,全口其它牙齿仍像我过去为他检查时的那样,都是完好无损的。


“我转过身来对这位姓杨的中年男子说:‘这是杨虎城将军,无论从全口牙的数目、形态、缺牙的位置和镶牙的工艺操作特征,以及卡环部位的设计,都说明这是我亲手制作的。’


“正是根据我对杨将军牙齿的特征,才从数百个死难烈士的尸体中辨认出杨将军的遗体。大约两三天后,我接到军管会的一份请柬,邀我到皇后餐厅赴宴,表示答谢我对杨将军遗体的科学鉴定。”

1950年1月15日,“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大会”在重庆中华路青年馆隆重举行。灵堂正中高悬着杨虎城将军的巨幅遗像,其他32位烈士的遗像分列两侧。西南大区及重庆市的党政军领导亲临致祭,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 

1月30日,杨虎城的遗体运抵西安,西北政军要员都亲自参加了迎灵仪式。随后,杨虎城将军的灵柩被隆重安葬于西安市郊区的长安县烈士陵园。

1956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道:“由于西安事变,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这点是肯定的。”

中共领袖毛泽东主席,和杨虎城将军只有过数次书信来往,未曾谋面晚。然而,他对杨虎城在历史转折关头建立的不朽功绩,念念不忘。

毛主席在读《新唐书》时,用黑铅笔写在书的天头上的一条批语中说:

“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在毛主席眼里,杨虎城是与中华民族历史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人同列的“以身殉志”的伟大人物。这个评价是非常之高的,也足以告慰杨虎城将军的在天之灵了!

2009年9月10日,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卢志丹
著名作家,代表作《毛品国学》《毛点评历史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