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找到党组织,一声同志泪满面——1933年刘志丹率红二团南下兵败北返照金历险记之六

文摘   2025-01-14 15:26   山东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讲述了1933年刘志丹、王世泰等率领陕甘红26军南下渭华,兵败终南山之后,幸存者闯过千难万险,辗转至至蓝田县坝龙庙时,试图通过一个叫薛增平的党员联系地下党,但因薛增平举措失当,让刘志丹、王世泰、曹士荣和杨文谟四人陷入了当地民团的势力范围,刘志丹、王世泰巧使妙计,成功脱离了险境。

您关注我的账号了吗?我最近的几篇文章是“连续剧”:

1933年红二团兵败终南山,突围北返历险记之一:“红小鬼”一个玉米面馍馍救了刘志丹

王世泰终于找到深山中瘦骨嶙峋的刘志丹——1933年红二团兵败终南山突围北返历险记之二

刘志丹和王世泰等人向大烟土贩子“借”路费——红二团兵败终南山北返照金历险记之三

风雨交加的漆黑夜晚,一棵小松树救了刘志丹——红二团兵败终南山北返照金历险记之四

刘志丹施计制服民团总,机智脱离坝龙危险区——红二团南下兵败北返照金历险记之五

成功脱离坝龙庙民团的势力范围后,重病、重伤还有饥饿的折磨,让刘志丹骨瘦如柴。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北出高塘塬,寻找地下党,以得到接应和营救。

脱离了坝龙庙险区之后,刘志丹、王世泰、曹士荣和杨文谟四人先由山间大道下沟,转而登上西山,顺山梁向北走。

大约跋涉了两天之后,他们遇到了突围而出的红二团少年先锋队指导员魏武和队长芮四。一行六人一起在大山中辗转了五六天,最后在箭峪后沟东山坡上,找到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60多岁的孤身一人的老大爷。老大爷得知六个衣衫褴褛的到访者是流落的红军后,非常热情。他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仍设法给他们搞吃的。

几天后,外出干活的老大爷外出回来告诉刘志丹:“两天来,前塬山上总有人,样子像打柴的,但又不打柴,总是这看看、那转转,好像是在找人。”

刘志丹急忙问:“您老碰见过他们?”  

老大爷回答道:“今天还见的。”

刘志丹又问:“他们问你啥来着?”

老大爷回答:“问有没有看见红军。”

这几个人到底是地下党,还是敌人的密探?一时难辨。刘志丹于是告诉老大爷以后再碰见这几个人,就说有几个红军,来无踪,去无影。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当天刘志丹等六人离开老大爷家,转移到另一座山上。

第二天晚上,刘志丹等六人又来到老大爷家。老大爷说:“碰巧今天我又见到那几个人,并按你们告诉的话,给他们说了。他们说,想见你们,表示明天还要来。”

根据老大爷提供的情况,刘志丹、王世泰判断来者八成是自己人,当然也不排除是敌人的密探。因此,决定见面试探试探。

如果您认可我的文章,请下单我的代表作《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

第二天,双方见了面,但刘志丹等人没有暴露真实身份。而来人说:“我们是地下党派来营救红军出山的。”刘志丹等人提出,让派一名负责人带上组织介绍信再来联系。几个月的沉痛教训,让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从事。

果然,地下党很快派一个负责同志带着介绍信来了,信中说他们是奉陕西省委和渭南县委的指示,寻找刘志丹同志和王世泰同志的。

历尽劫难之后,听到“同志”的亲切称呼,刘志丹王世泰等人不禁泪流满面。幸存者和营救者互相紧紧握手,互叫一声“同志”,浑身的血液仿佛要沸腾起来。

有了向导,刘志丹等六人连夜下山,天亮前到达华县高塘镇黄鹿口。地下党的同将掩护和照顾刘志丹视为是无上光荣的革命任务。尽管他们的生活不富裕,但为了让刘志丹等人尽早恢复体力,他们千方百计地给予照顾。他们又是给给刘志丹等人剃头,又是给换衣服,忙前忙后,关怀备至。

刚开始,刘志丹等六人住在一个党员的板楼上,每天由其家人端吃端喝。刘志丹等人因长期挨饿,因而饭量很大,一顿都要吃四五碗饭。一天,他们听到那位党员的母亲和妻子埋怨道:“这都是些什么人嘛?白天睡大觉,晚上才出来,还吃得这么多。”刘志丹连忙轻声嘱咐战友们:“少吃些,少吃些。”随后,他们便分散到几个党员家去吃住。

刘志丹王世泰等人在黄辘口休整期间,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的黄子文奉陕省委指示,化装成木匠,终于找到了刘志丹、王世泰等人。刘志丹先后打发魏武、芮四各自先行北返照金。

在黄辘口期间,刘志丹王世泰等人还干了三件事:一是向地下党的同志介绍了薛增平的情况,并让他们设法把寄放在薛增平处的枪支和望远镜要回来;二是王世泰和曹士荣带五名地下党员,晚间进终南山寻找埋藏的枪支。找了一夜,只找到32个枪栓,枪身没找见;三是除掉了恶霸宋宗武。

由王世泰带队,在黑夜中铲除恶霸宋宗武的过程,险象环生,极富传奇色彩。请关注我的账号,在下一篇文章中,听我细细道来!



卢志丹
著名作家,代表作《毛品国学》《毛点评历史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