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成功庆祝日,谁思陕北刘志丹?”——七律·咏刘志丹

文摘   2024-12-10 13:48   山东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歌颂刘志丹的“信天游”很多,但是您读过歌颂刘志丹的比较典雅的七言律诗吗?

最近,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热播。剧中表现西北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的镜头虽然不多,却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勾画了他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也激起了广大观众对刘志丹革命历程的关注,以及对他的命运兴衰沉浮的热议。

我来自陕甘边根据地这片红色的热土,从小就听着黄土高坡上歌颂刘志丹的民歌长大。几十年来,我研读过各种有关西北红军和刘志丹的书籍、文章和档案材料,感触颇多。

近日“追剧”《西北岁月》,我不胜感慨系之,赋得四韵八句,略表对已经壮烈牺牲近90年的刘志丹烈士的怀念!诗云:

闯王故里英豪起,开辟功高青史刊。

屡败屡雄红帜举,九胜九战域疆宽。

蒙冤左祸彰忠义,喋血东征赴国难。

革命成功庆祝日,谁思陕北刘志丹?

由于格律诗的语言有高度的凝练性和概括性,因而有必要逐句给大家稍作解释。

第一句“闯王故里英豪起”:刘志丹是陕北保安(今志丹县)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也是陕北人。1935年12月14日,毛主席在与刘志丹唯一的一次会面中说:“陕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李自成、张献忠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来的。”

第二句“开辟功高青史刊”:以刘志丹为代表的西北革命领袖们,创建了西北红军,开辟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南方各路红军的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成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刘志丹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必然光照千秋,名垂青史,不可磨灭。

第三句“屡败屡雄红帜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为了创建革命武装,以非凡胆略,一次次打入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开辟根据地。他出生入死,毫不退缩,百折不挠,让红色的革命旗帜在西北高原上屹立不倒,表现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斗到底的英雄本色

第四句“九胜九战域疆宽”: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红26军以弱胜强,九战九捷,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935年5月至7月,刘志丹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灵活机动地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等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1935年8月,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歼灭国民党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回黄河东岸,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包括陕甘两省20余县的疆域广阔的革命根据地,为艰苦转战一年多、已成为强弩之末的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地

第五句“蒙冤左祸彰忠义”:刘志丹在革命历程中,历尽坎坷,几多磨难,多次遭受“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的排挤、诬陷和打击,多次被撤职、降职,甚至被关押。特别是在1935年9、10月间的错误“肃反”中,刘志丹遭到“莫须有”的诬陷,蒙冤入狱。但是,刘志丹忠贞不渝,顾全大局,大义凛然,与“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进行了坚决斗争。周恩来高度评价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刘志丹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第六句“喋血东征赴国难”: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广大地区,中华民族寇深祸急。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1936年2月20日,红军主力渡过黄河东征。3月,抗日救国心切的刘志丹率红28军渡河东征;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血洒疆场,壮烈牺牲,年仅33岁。1942年,毛主席为刘志丹题词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第七、八句“革命成功庆祝日,谁思陕北刘志丹”:1949年全国革命胜利之后,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原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领导干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有的甚至蒙冤入狱,刘志丹的革命事迹和丰功伟绩长期被“尘封”,直到最近的《西北岁月》热播。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现在很多人不了解的七言律诗的格律知识。

这首七言律诗,严格按照《平水韵》押韵,押的是“十四寒”韵。值得注意的是,“国”字现在读平声,但是在《平水韵》中是仄声;“难”字现在读仄声,但是在《平水韵》中是平声。这是古今音韵的不同。最后一句的平仄正格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而“谁思陕北刘志丹”则是“平平仄仄平仄平”,是一种可以变通的“变格”,唐诗七律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果您喜欢格律诗创作,在此我诚恳呼唤应和之作,让我们一起歌颂刘志丹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



卢志丹
著名作家,代表作《毛品国学》《毛点评历史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