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人了!太精彩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你“追剧”了吗?
这是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波澜壮阔的西北革命历程的史诗性影视力作。重温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西北革命史,有一段史实是绕不开的,那就是直到今天也让广大西北人民痛心疾首的陕北“肃反”。
可惜,在电视剧《西北岁月》中,仅仅在第12集里面,用“极简”手法反映了陕北肃反。在剧情中,大力推行肃反的是顾林和方一江。剧中介绍:顾林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由王明派回国,曾在北方局工作了一年;而方一江,则是顾林从鄂豫皖根据地特地调来的“肃反专家”。
当然,这两位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在《西北岁月》中是化名。他们的原型是西北革命史上的哪两位真实人物呢?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我就不一一对号入座了。
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发动陕北肃反的主要目标,是刘志丹及他创建的红26军和陕甘边根据地的党员干部。
在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的一个月前开始这场肃反,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首先抓捕了多名被他们认为是“右派”“反革命”的党员干部。
接着,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采用残酷的严刑逼供的手段,被捕人员屈打成招,按照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的意图和引导,做假口供,说什么刘志丹等人是右派反革命;反革命组织的名称叫“前线委员会”,还在一个庙里开过秘密会议;还说什么刘志丹等人要配合国民党搞兵变,等等。
在得到这些“莫须有”的假口供后,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立即决定,以“指挥北面对敌作战”为名,调此时担任刚组建的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的刘志丹回瓦窑堡,然后秘密扣留审讯。
抓捕和关押刘志丹,是陕北“肃反”最为悲壮的一幕。
1935年10月6日,刚刚指挥红15军团取得劳山大捷的刘志丹,突然接到要他去瓦窑堡开会的通知。刘志丹飞身上马,直奔瓦窑堡。
走到半路时,一名送信的通讯员骑着马迎面而来。看到刘志丹副军团长,通讯员出于崇敬,同时他也不知道信中的具体内容,于是翻身下马,先向刘志丹敬礼,后递上一封信件,说:“这是给军团部的急件。”
刘志丹接过信拆开一看,神情顿时变得凝重,原来信是保卫局秘密命令要逮捕的人员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人就是刘志丹。
看了这封要逮捕自己的密信,刘志丹难免义愤填膺,但是他很快冷静下来,陷入了沉思。
在当时的形势下,以刘志丹在陕北军民中的崇高威望,他在洞悉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要逮捕他的企图后,完全可以到附近县的游击队里躲避,甚至也可以立即回到红26军中寻求自卫。
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刘志丹深知:如果自己这样做,将进一步激化矛盾,造成西北党内的分裂、红军的自相残杀和根据地的分崩离析。一向以忍辱负重、顾全大局著称的刘志丹,就算毁灭自己,也绝不允许这样的危险局面出现。
况且,在劳山前线,刘志丹已经获悉中央红军正在向陕北根据地挺进,他就算牺牲了自己,也要为艰苦辗转了近一年的中央红军保存好这唯一的一块“落脚地”。
抱定慷慨赴死的决心后,刘志丹从容地将信塞进信封,并重新封好,递还给通讯员说:“你快把信送到军团部去,就说我去瓦窑堡了。”
随即,刘志丹骑上战马,坦然地来到瓦窑堡。他一到瓦窑堡,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立即严密封锁了消息了,连他骑的战马也关起来。刘志丹镇定自若,与左倾路线推行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错误肃反的严重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他因此被撤销了一切职务,被关押起来。
西北根据地的错误肃反进行的一个月左右时间里,“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先后在前线和后方机关逮捕了一大批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原红26军和陕甘边根据地约60多名领导干部被关进了瓦窑堡监狱,随时面临着被活埋的危险。据后来统计,有二百多名党政军干部被残酷杀害。
这场错误“肃反”,在根据地的党员干部中和群众中引起了极大恐慌。加上反动派趁机大肆造谣言煽动,说什么“25军是国民党派来的假红军”,这就更激起了群众的极大疑虑和恐惧。地主、富农乘机反攻倒算,大片根据地沦丧……西北根据地的军心、民心空前动荡,陷入了危如累卵的极其严峻的局面。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当听到当地干部和群众反映的“肃反”造成的严峻形势后,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果断下令“停止捕人,刀下留人”,并立即派王首道等人星夜兼程前去瓦窑堡解决错误肃反问题。王首道等人经过仔细的调查,纠正了强加给刘志丹等人的“罪名”,并且很快就释放了刘志丹等人。几名“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分别被给予了严重警告处分或最后警告处分。
遗憾的是正在热播的《西北岁月》剧情中,并没有再现刘志丹在回瓦窑的路上看到抓自己的密信后,为了维护根据地和红军的内部的团结,顾全大局,毅然决然只身前往瓦窑堡保卫局的最为感动人心的历史一幕。
据近年来公开的历史档案材料记载,刘志丹被捕后,并不是《西北岁月》所描述的与他的蒙冤的战友们关押在一起,而是“左”倾错误路线的执行者将他单独关押在一间单身牢房里。
而保卫局抓捕刘志丹时,他身边的警卫员并不是《西北岁月》中所说的张明科。据史料记载,张明科此时正在距离瓦窑堡几百里之外的吴起正当游击队大队长。在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毛主席见到的第一个陕陕北苏区的负责人正是张明科,也正是他第一个向毛主席和等中央领导反映了“肃反”扩大化和刘志丹等根据地领导干部被关押的危急情况。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两句歌词:“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生地形象地描述的正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果断叫停“肃反”、释放刘志丹等西北根据地重要领导干部的这件深得人心的大事。刘志丹,是世世代代绽放在西北老百姓心中的永不凋谢的“山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