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中央宣传部等机关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力实施方案》,指出要有效满足残疾人参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及活动的需求。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特殊朋友提供更加丰富和包容的文化体验,南汉二陵博物馆不但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还特别推出了常态化的“无障‘爱’考古——特殊人群关爱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口述影像+手语特色文物导赏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彰显公共服务机构在新时代中的社会担当。
这一次,我院(馆)携手共建单位——广州市启明学校,邀请视障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体验了一场无障碍考古、博物馆之旅。本次活动由口述影像专业志愿导师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的贴心导赏服务,由南汉二陵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全程陪伴参观并结对开展文物DIY活动,带同学们走近考古,用声音感受历史的温度,探索充满故事与底蕴的文博世界。
口述影像导赏
11月2日上午,凉风习习,我院(馆)的志愿者们早早等候在博物馆南广场,准备迎接一批特殊的小观众——广州市启明学校的孩子们。
孩子们从乘坐的大巴上下车以后,立即有志愿者迎上,一对一地牵着孩子们,引导他们走到无障碍电梯处,乘坐电梯前往服务中心。在这里,志愿者罗小婵老师带着孩子们触摸了南汉二陵博物馆专门为视障朋友们设计的盲文手册。
紧接着,志愿者余展豪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殿外,向他们介绍了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大家现在所处的广场,要走四百步才能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是不是很大呀?”原本对孩子们来说非常空泛的“大”一下子变得具象起来,这是余展豪老师一步一步亲自测量得出的数据。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和《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是我院(馆)的两大基本陈列展览,在展览中心,赵凡和罗小婵两位志愿者老师通过口述影像导赏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两个展览的主要特色。
在《汉风唐韵》展厅康陵沙盘模型前,传说中被盗掘的金银珠宝让孩子们大呼可惜;在《云山珠水间》展厅,孩子们争相用手触摸感受珠串和胡人俑座灯的文物模具。志愿者们的讲述妙趣横生,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随后,志愿者们引领孩子们经由无障碍通道,抵达位于一楼的公众考古活动中心。那里,五类各具特色的文物模型——龙生肖俑、陶屋、联体陶罐、铜熏炉以及陶船,已经静候着孩子们的光临。在志愿者的细致讲解与悉心引导下,孩子们伸出手指,轻轻触碰这些文物模型,细细感受着它们的轮廓与形态。
“摸摸这个生肖俑的头,它的头顶有向后伸出的角,角往前是鼻子,有两个大大的鼻孔和突出的大眼睛......猜到了吗,这是一个龙头人身的陶俑,再摸摸他的手,他的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这是古代的叉手礼,表示对人的尊重。”口述志愿者们的讲解细致入微,将文物模型的形状娓娓道来。
孩子们也积极地与志愿者们互动:“姐姐你帮我看看,我的叉手礼做对了吗?”“这个房子好漂亮呀,有院子还有猪圈。”“两个罐子连起来是两联罐,那三个罐子连起来就是三联罐!”
文物DIY体验环节
一件件文物的生动有趣令孩子们动容,文物无法拥有,但它的美却可以“复制”。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亲自上手,体验文物DIY,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石膏文物模型。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孩子们把水和石膏粉加在一起,搅拌直至如酸奶般黏稠,再把混合液倒入模具里,耐心等待脱模。孩子们抚摸着石膏瓦当上的纹路,叽叽喳喳地互相分享着:“好漂亮呀。”“我的瓦当是莲花纹的,你的呢?”“我的是牡丹纹的!”
翻模环节结束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DIY体验,纷纷表示这是自己今天最喜欢的环节,还要把自己制作的文物模型带回去给同学们分享。
最后,志愿者们将孩子们送至博物馆停车场,目送孩子们走上校车。志愿者们全程一对一陪伴着孩子们,为他们提供道路指引和其他帮助。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依依惜别,还有孩子抱着志愿者老师不想走。“今天真的超好玩,下次还想来!”一个小女孩开心地告诉志愿者。
学生盲文感想
六年(2)班 廖湘吉
这是我第一次去南汉二陵博物馆,我感到很好,志愿者们对我非常很好。我还看了博物馆展览,在志愿者陪我做瓦当那一刻,我感觉受到了志愿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感受到很有趣,很刺激。从这一课堂中我觉得志愿者们的用心,陪我们一起做这个瓦当,希望我们学校要多组织这些活动。
五年(1)班 岑俊博
今天我参加了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活动,体验了用石膏弄的瓦当,很开心,我做了一个,还涂了漂亮的颜色。其他同学有制作了猪、牡丹、菊花、大吉大利,希望再有这活动,谢谢志愿者姐姐哥哥们,谢谢!
初三(2)班 刘书悦
在南汉二陵博物馆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广州的文化底蕴,我们看到的一件件精美文物,都是当时时代留下来的。
除了看文物古迹,我们还体验了怎样做瓦当,老师教授我们该制作的方法,把石粉倒入有水的碗内,充分搅拌,粘稠如酸奶状即可导入模具中,接着等待凝固。
最后我们拿着自己亲手做的瓦当和同学、志愿者、老师分享,这次的参观让我体验良多,我十分期待下次的再见。
初三(2)班 江键
这次去南汉二陵博物馆参观体验活动,我知道了原来古人的智慧不比现代的人低,他们能在地下造出如此庞大的陵墓,足足有两个足球场之大,要想那可是在没有水泥,还有一系列坚硬材料的时候。他们不仅建筑能力强,他们的艺术方面也很高。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古人都是没有什么艺术上的成就或作品,没想到仅仅是他们用来装调料品的罐子都是十分有特色,十分有趣,外观也是一看上去就十分吸引人的。古人的智慧当然还不止这些,但是大部分的东西都被令人所痛恨的盗墓贼偷走了。希望考古学家们能够在盗墓贼之前保护发掘出更多的文物,为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添上绚丽的一笔。
六年(2)班 吕俐强
2024年11月2日,我再次来到了南汉二陵博物馆,学到的历史知识很有趣,比如皇帝刘元的名字是根据飞龙在天起的。我还触摸了很多作品,触摸了生肖龙后,我学会了插手礼;触摸了船,我对船的造型有了更多的认知;触摸了古代别墅,我又学会了别墅建筑特色和它的画法;触摸了香炉后,我感受到古代人做的工艺品非常精致;最后触摸了瓦当,用石膏自己制作瓦当,做完后感觉很有成就感,特别开心,对这次学习非常满意,下次还想去。
学生把在博物馆的感受画出来
为打造“无障碍的博物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搭建博物馆与特殊观众沟通的桥梁,我院(馆)推出的无障“爱”考古——特殊人群关爱志愿活动在积极拓宽服务范围的同时,更是坚持博物馆这一主阵地,充分开发利用场馆与设施等资源,与每一位观众平等地分享充满文化内涵、见证历史力量的广州考古出土文物,用声音与手语等形式重塑文物之美,领略考古魅力。
在本次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照例接受了助残培训。志愿者们认真学习引导视障人士行进的注意事项,还进行了“黑暗体验”——戴上眼罩切身感受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对为特殊群体开展服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好地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撰文:胡依桐(志愿者)
供图:司徒宜非、徐嘉欣、邱淑怡(志愿者)
编辑:郭怡乐
审校:李秋晨
审核:林冠男
审定: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