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回顾|再见,“寻迹羊城2023”

学术   2024-10-22 16:42   广东  

从五月榴花照眼明到十月菊花香满园的156个日子里,繁花随季节更替,而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的第四篇章,就像一幅细腻而宏大的历史画卷,在时间的流转中缓缓铺陈开来,又悄无声息地收起最后一笔,现在,终于也和大家说再见了......

你还记得你和ta的故事吗?

翻开这本回忆相册,与你重温美好~

这组数字,可还有印象?

2023年,广州考古人奔走于云山珠水间,全年完成446宗考古项目,15626万平方米调查,236万平方米勘探,17879平方米发掘,发现古墓葬532座,出土各类文物2894件(套)……这是广州考古的2023年的成绩单。




展览篇章


展览通过“两个流域的聚落”与“两个世界的徘徊”两部分,呈现追溯广州历史脉络的两个视角。

在“两个流域的聚落”中,丰富的考古信息以及生动展示方式,如同一部精彩的历史纪录片,再现了先民在增江流域、流溪河流域上繁衍生息,狩猎、渔猎、农耕、劳作等生活图景。

逝者如斯,但墓葬却留下了部分尘世的记忆,走进“两个世界的徘徊”,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也悄然复苏,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那些炊烟袅袅、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息,逐渐具象化。




观展路线

基于文物的信息整合和思维发散,打造了“信息”“启发”两条观展路径。

在这里,你是否驻足过,“慎重”做出过选择,抑或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





展览互动

通过互动和科普展示形式,展现动物考古、植物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等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方法与初步收获。


古今植物类比

一边是浮选好的古代种子,一边是现生植物,透过放大镜,你看到的是种子的奇妙之旅,还是科技考古的精细?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同两千年前的我击个掌吧


“看到这种景象的时候,时间已经消失了”这是摄影师赵震描述他见到一尊兵马俑唇边指纹时的震撼。

你看到这块砖上那掌纹时,是否也能感受到同样的震撼?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灵感来自哪里?


肉眼能够看到的都可称为图像。是什么让古老的先民有了创作艺术的冲动?到底谁才是那个“艺术家”?答案无从得知。

而现代“艺术家”们对这些古老灵感的再创作,是以现代视角对文物图像的重新诠释,让古老的艺术元素在现代语境下重获新生。



如果这样就好了

这是一件缺了头部的东汉文物,那么,它的头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跨越时空的同频

嗯......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展览讲解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

近百场讲解,如细雨滋润,让沉默的瑰宝绽放出往昔的光辉。























展览期间,20场配套活动精彩呈现:

直播导赏1场,学术讲座2场,特色导赏考古领队说考古3场,小小宣讲员活动1场,多学科考古研学4场,实验室考古研学1场,工地考古研学1场,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1场,手工体验课堂6场。

1.直播导赏

我院(馆)与文博圈等平台合作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月推出线上导赏活动,本次导赏嘉宾为我院(馆)展陈宣教部王斯宇老师,她以策展人的角度阐述了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主题构思以及展品选择等展览背后的故事,以及展览的整体介绍,让观众得以细致入微地领略展览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2.学术讲座

为将展览中的部分文物与深厚历史底蕴进一步放大,引领公众视野迈向新的高度。我院(馆)依托本此展览举办了2场考古广州·名家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分别由主讲人余西云教授带来题为:《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学术讲座、和陈洪波教授带来题为《岭南地区“新石器化”的进程——基于石斧、石锛的考察》的学术讲座。


余西云:中华文明的起源



陈洪波:岭南地区“新石器化”的进程——基于石斧、石锛的考察


3.特色导赏|寻迹羊城2023之考古领队说考古

由曹耀文老师、张百祥老师、王慧老师先后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从一线考古人员的角度出发,为公众揭晓2023年的广州考古成绩单,深入解读“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分享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4.“羊城文物会说话”小小宣讲员活动

我院(馆)携手广东广播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共同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羊城文物会说话”之《小小宣讲员》节目录制活动。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6位小小宣讲员,用稚嫩且真挚的声音,为静默无言的文物发声,阐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沉睡的历史故事在耳畔轻轻响起,让历史的声音穿越千年。


5.多学科考古研学

科技是考古学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在坚持多学科联合攻关的考古基础上,以“寻迹羊城2023”展览为契机,在展览中展示了多学科考古的初步收获,为了让公众参与并感受现代考古学的魅力,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活动主题,在展览期间,我院(馆)还推出了多学科系列主题研学活动,包括:植物考古、人骨实验室考古、动物考古、冶金考古研学。

植物考古研学

学员反馈

人骨实验室考古研学

学员反馈


动物考古研学


学员反馈


冶金考古研学


学员反馈


每一次研学的开展,都备受关注、深受喜爱,几乎每次都有“场内”的学员要求加时,“场外”的观众要求加场。


6. 工地考古研学

去动物园不看动物,去干啥?

——在大大的工地里面挖呀挖呀挖。

这一次,招募的一批“考古学家”们在经历了一早上的天气变化莫测,最终如愿以偿完成“考古梦”。在现场专业导师指导下,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了生动的历史课堂~


7.文化体验活动

七夕祈愿笺

七夕节,这个被赋予浪漫色彩的日子,总是让人心生向往与期待。

以南朝Jatim珠为媒,在许愿笺留下线索,共寻志同道合之友,装点彼此人生~


8.手工体验课堂

以展览文物元素为课堂主题灵感,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策划的专属课堂,通过展览导赏、手工DIY等互动环节,寓教于乐,让公众加深对文物本身的认识,还能定制专属纪念品带回家,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陶趣之旅——陶器制作工艺体验


“两个流域的聚落”立体手工书


铎声阵阵 铃铛钥匙扣DIY


七夕特别活动:如”胶“似”漆“掌中宝


中秋团圆 岁月“镜”好


好事“莲莲”DIY烧箔画活动





留言精选


那些你对它说的悄悄话,已被记录,看看有你的吗?


对话:

无论人间千百回,还是找到了彼此,无需言语,心有灵犀。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考古的魅力:

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厚度,考古任务。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灵魂画手:

时刻保持一颗童心,才能发现生活的小确幸,

喏~这是看展的快乐印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许愿池

似乎每个展览的留言台都是个许愿池,当我们凝望现代人的期许和愿景时,不禁遐想:千百年前的古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愿望,实现了吗?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无论古今,共祝愿:所求皆所愿,所愿皆所得。


意犹未尽

好像我们达到目的了,他们喜欢、认可、看懂了这个展览。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字少情意重,看到这小编激动得不会数数了

回赠六个字:谢 谢 你 的 喜 欢 (*^▽^*)


回忆的相册最后一页,位置给这份留言:



虽然展览已经结束,但广州的考古探索之旅从未停歇......

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期待明年,与你相约在寻迹羊城系列的第五篇章——寻迹羊城2024,继续探索羊城历史的无限魅力!





撰写:许心影

编辑:郭怡乐

审校:李秋晨

审核:林冠男

审定:黄洪流



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资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