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即将闭展,还没来得及看的朋友们抓紧啦!
展览“两个世界的徘徊”部分呈现了追溯广州历史脉络的又一视角:聚焦2023年广州墓葬考古成果,阐述墓葬作为生死交融的象征,如何架起尘世与彼岸的桥梁,映照出不同时期集体对待死亡的态度。
通过墓志被记住的人跨越时代、文化与阶层。这些个体让历史鲜活起来,使我们得以透过墓葬的碎片,窥见小人物与大时代的交织。
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而墓志,便是那沉默的叙述者。展览中,多方墓志静静陈列,它们不仅是墓主身份、生平及逝世时刻的印记,更是家族兴衰、社会文化变迁及宗教信仰等信息的见证,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从去年8月开始,为配合考古出土墓志的保护修复,我们先后举办了12期“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活动。在今年展览开幕当天,我们收到了一位观众的留言,去年他亲手保护修复过的墓志,已安然陈列于展厅的聚光灯下,至此冥冥中的缘分让人与文物之间守护与传承的联系完成了闭环。作为收官之作,本次推出第13期“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活动之明清墓志保护修复,诚邀每一位对历史充满热情的朋友加入,共同为这些珍贵文物的重生与传承贡献力量。
2023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黄埔区暹岗三旧改造、增佛高速公路(增城至天河段)工程建设,分别在黄埔区联和街暹岗社区、增城区横塱村东坑冚清理出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墓群。根据墓志所提供的文字资料,这批明代墓葬的年代在明嘉靖至崇祯年间(1522~1644年),其墓主主要包括刘、阮、卢、王、黎等家族。据此展开,可以获取广州东部的地方世态、社会文化风俗以及家族史、婚姻亲缘网络等方面的更多信息,相关资料已在“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中展出。
展厅陈列的墓志
2024年9月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黄埔区三条围地块(狗眠岭墓地)范围内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存开展配合性考古发掘工作。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将进一步丰富广州东部地区古墓葬的考古资料,对研究广州历史时期丧葬习俗具有较重要价值。三条围墓地目前一共出土7块墓志,目前有四块墓志已打开。余下M2、M24、M37尚未开启,期待观众朋友们的参与。
墓志提取场景
吕良波
毕业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主要在广州从事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以及冶金考古等研究工作。现任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
黄玉清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工作人员,参与发掘广州市黄埔暹岗古墓葬二期(宋朝至清代)、海珠区正官岗墓地(汉-清)、广州市动物园麻鹰岗墓地(南越国-清)、黄埔区狗眠岭墓地(宋-清)等。
2024年10月20日(周日)
上午9:30-12:00
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II——展览解读
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多功能厅——文物保护科普讲座、考古工地介绍
科技保护实验室——实验室参观与明清墓志保护修复
免费
10人,8周岁以上。因场地有限,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仅允许一名家长陪同,不可一名家长带两名小孩。18周岁以上不可携带随行人员。名额由报名系统随机抽取产生,报名成功者名额不可转让他人。
①展览解读
导赏寻迹羊城2023展览,介绍2023年广州考古出土墓志,以及相关墓葬情况。
②文物保护科普讲座
介绍广州明清墓志出土情况、保护修复往期成果以及保护修复方法等。
③2024年三条围地块考古发掘项目及墓志信息介绍
④参观文物科技保护实验室
⑤参与保护修复明清墓志
1.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点击“广州考古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号首页右下角栏目“公众服务”—“活动预约”。
本次活动公布名额时间为2024年10月19日(周六)10点 ,请已报名的朋友及时进入报名系统,查看是否报名成功。进入系统后,在首页活动点击“个人中心”—“活动记录”—“已报名”查看。
1.报名成功后请及时扫码入微信群,为方便群聊管理,进群后请备注报名人信息(姓名),并随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工作人员联系确认,3次电话未接通视为自动放弃名额。
2.报名成功后如无法按时参加,请提前一天取消预约,避免占用名额并被列入失信名单。
3.活动过程中请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保持敬畏之心。不单独活动,不带走实验室内物品。
4.活动体验环节需要细致耐心,避免损坏相关材料。
5.我院(馆)可能使用现场活动照片用于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宣传推广,如果您介意,请提前告知我们。
6.如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或其它不可抗力因素,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撰文:肖 洵
编辑:郭怡乐
审校:李秋晨
审核:林冠男
审定: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