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正在热展中……展览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冶金考古等多学科视角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历史探索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同学科的智慧火花相互碰撞、融合、补充、印证,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理解广州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配合展览,我院(馆)推出了寻迹羊城2023多学科系列主题活动,每一次互动,都是对综合性学科魅力的深刻感悟;每一份发现,都加深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无限敬畏。
本期揭晓“寻迹羊城2023”多学科探索之旅的第四篇章——“冶金考古研学”。此次活动围绕展览中陈列的石范、青铜器、铁器等考古材料,引导观众使用古代、现代以及炉渣样品,通过镶嵌、打磨、抛光等程序亲手制作金属样品,使用显微镜拍金相照片并观察分析,捕捉金属样品的微观世界,一窥金属内部的奥秘。更令人期待的是,还能现场使用仪器为您佩戴的金属首饰做个成分检测哦,让您瞬间洞悉那些平日光彩夺目的配饰背后的秘密,是贵金属的纯净?还是合金的巧妙融合呢?
展览中部分金属文物陈列效果
活动背景
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C.J.汤姆森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期论”不仅是对世界史前文明发展阶段的概括,铜器与铁器作为划标准也深刻揭示了冶金技术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冶金是中国古代手工业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冶金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古代冶金遗址、遗物及文献资料的发掘与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2023年,广州考古发现了多种类别的金属遗存:可能用于铸造青铜“环”的红砂岩石范;一系列青铜武器如铜矛、铁剑、铜戟;作为礼器与乐器的结合体,饰有蛇纹的铜铎;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的铜带钩;生动再现古代广州先民居家生活的铜碗、铜盆、铜簋等日常用品;透露出宋代商业活动中品牌意识的石家镜。此外,还有那些被戏称为“脆皮烤猪”的铁猪铁牛,其锈蚀表面下,隐藏着古代祭祀、信仰或墓葬习俗的秘密。这些金属遗存的发现,不仅让广州古代社会的多个面向更加清晰,也为后人了解古代手工业、宗教信仰、军事力量、审美观念及丧葬文化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实物资料。
石家镜
吕良波
毕业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主要在广州从事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以及冶金考古等研究工作。现任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
曹耀文
考古研究部主任,2015年入职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期从事广州地区田野考古工作,参与流溪河、增江流域考古调查,金兰寺、狮象、竹园岭、老虎岭、马头庄等先秦遗址发掘工作,专注岭南先秦考古和GIS考古研究,发表考古简报论文等二十余篇。
2024年10月1日(周二)
上午9:30-12:00
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Ⅱ——展览解读
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冶金考古科普讲座
科技保护实验室——金属样品制作与检测体验
免费
15岁以上
10位(不可携带陪同人员)
①展览解读
导赏寻迹羊城2023展览,介绍2023年广州考古出土金属文物,以及相关遗址情况。
②冶金考古科普讲座
介绍冶金考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岭南地区考古出土金属文物情况。
③金属样品制作
了解铜器制作过程和方法。用古代、现代、以及炉渣样品,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制作金属样品(包括镶嵌、打磨、抛光),轮流使用显微镜拍金相照片。
④手持荧光光谱仪体验
使用仪器测试青铜器、金银首饰的成分。
活动招募信息发布后,报名渠道即时打开,报名人提交相应信息,由系统定时随机抽取活动名额。(温馨提示:首次使用该系统需要进行注册,注册后即可成为“广州考古之友”)
1.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点击“广州考古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号首页右下角栏目“公众服务”—“活动预约”。
本次活动公布名额时间为2024年9月29日(周日)上午11点 ,请已报名的朋友及时进入报名系统,查看是否报名成功。进入系统后,在首页活动点击“个人中心”—“活动记录”—“已报名”查看。
1.报名成功后请及时扫码入微信群,为方便群聊管理,进群后请备注报名人信息(姓名),并随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工作人员联系确认,3次电话未接通视为自动放弃名额。
2.报名成功后如无法按时参加,请提前一天取消预约,避免占用名额并被列入失信名单。
3.活动过程中请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触碰标本,保持敬畏之心。
4.活动体验环节需要细致耐心,避免损坏相关材料。
5.我院(馆)可能使用现场活动照片用于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宣传推广,如果您介意,请提前告知我们。
6.如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或其它不可抗力因素,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撰文:肖 洵
编辑:郭怡乐
审校:李秋晨
审核:林冠男
审定: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