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横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终于要付梓出版了,按照大多数考古人的说法——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终于搬走了,我本人对此也颇有同感,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座大山。
这个十一年前配合高速公路建设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田野工作的结束只是完成前面的一部分工作,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公开发表才是考古发掘工作的最终完成。对于横岭遗址2013年度考古发掘项目来说,本报告的出版算是阶段性成果的体现,后期还会以论文和简报的形式陆续公布横岭遗址新石器时代陶器科技考古的成果和横岭遗址历史时期遗存的考古发现。
除了珠三角本地的文化因素,横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所见粤东虎头埔文化因素集中出现最西边的遗址,其中部分陶器和玉石器又可看到来自粤北石峡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发掘过程当中就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指导,都希望在田野工作结束之后尽快进行室内整理和材料公布。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尤其是整理场地的局限和地层出土陶器拼对的难度很大,整理工作的进度一直不尽如人意。好在2022年第4期的《文博学刊》“纪念石峡遗址发现50周年”专刊上我们发表了《广东从化横岭遗址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简报》,算是发掘报告正式出版之前的墓葬资料较为全面的公布,同时也促使我们加快报告的编撰进度。
在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编撰过程中,本人深刻感触到广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之际的史前阶段考古发现资料公布及其相关研究的不足,典型陶器类型学研究和对应的绝对年代测年数据都极度缺乏,分区明确、序列演化清晰的考古学文化谱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本报告的宗旨是尽可能全面客观地介绍材料,哪怕有疑问、认识不到位的也予以公布,特别是地层当中出土的陶器残件。陶器的分类和典型陶器的分型分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分期断代因为附加有很多主观的因素,肯定存在型式划分不正确和判断有误的地方,将来随着英德岩山寨、黄埔陂头岭、茶岭、甘草岭等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陆续公布,从化横岭发掘报告的内容还存在进一步修正的地方。
横岭遗址资料整理和报告编撰除了我们自己整理团队的辛勤付出之外,更离不开诸多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尤其是长期关注横岭遗址发掘资料整理的李岩学长,对报告的编写体例、发掘资料的刊布、陶石器科技考古检测分析等都给出参考意见,并且在其《石峡文化墓地研究》文章中提出了以横岭遗址墓葬材料为代表的“横岭类型”的命名。虽然本人并不完全赞同李岩学长对“横岭类型”绝对年代的判断,但并不影响我们之间深厚的学术情谊,所以在本人的盛邀之下,李岩学长为本报告题写书名并作序,奖掖后学的拳拳心意让人钦佩。本报告的责编秦彧对报告文字、插图、彩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
借此后记,本人再次对参与资料整理的诸多同仁以及指导报告编写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张强禄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