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高薪行业“全面降薪”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路透社消息:子公司收入上限不超过集团3倍,也就是“限高”300万元;
集团与子公司各自范围内,下属薪酬不得高于上级,即“薪酬与职级不能倒挂”‘;
包括三大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六大保险公司和四家AMC以及Z投、Z信等投资公司及大型金融集团等,旨在解决这些企业的“不合理高薪”和"薪酬倒挂”问题。众所周知,无论是国资委、财政bu还是其他bu委下属的央企,D委班子成员都是有行政级别的zhong管干部,他们往往在政商两届来回调动,享受着特殊的身份价值,薪酬也接受行政管控,目前普遍被限薪在100万元以内,财政bu出资的央企多被限薪在90万元及以下。以大名鼎鼎的Z信集团为例,2023年,一二把手税前应付年薪均未超过90万元:
Z信股份负责人2023年应付薪酬(税前)明细
而下面为数众多的二三级子公司,负责人是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薪酬也是市场化主导,因此出现了大量二三级子公司负责人收入远超集团高层的“薪酬倒挂”现象。此次“全面降薪”后,二三级子公司负责人薪酬将普遍受限,以目前央企集团一把手最高工资限定在100万元左右来看,限薪后不能超过集团3倍,也就是说将控制在300万元以内。二是集团与子公司各自范围内,下属薪酬高于上级的“倒挂”。但在部分利润丰厚、追求高激励的行业,如金融行业的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中层员工薪酬超过高层的并不罕见,因为这些企业领导班子的收入是由上级单位确定的,而中层则不受上级单位管束。以Z信股份旗下Z信证券为例,2022-2023年薪酬最高的5个人,年薪达到了1150-1350万元,其中无一是集团董事或监事。限薪后,工资按照职级来,这部分中层的收入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出现“腰斩”、“膝盖斩”、甚至”脚踝斩”。“降低下属各级子公司的不合理高收入”这个改革风向,博主在本月初的文章中就做出过判断,2024年,三中全会公布国企薪酬改革新任务,
要求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
要“合理确定”,就说明有不合理的地方;要“严格规范”,就说明现在还不够规范,
“各级负责人”,说明不能一直只限总部领导的薪,也要降低下属各级子公司的不合理高收入,规范各类津补贴、及巧立名目的“奖金”、“专项”。
如今靴子落地,可以看作是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这一表述的回应。未来,通过各种巧立名目的津贴补贴、奖金、专项进行“找补“的口子,也会被堵死,此次限薪,不仅是对“分配”的改革,也预示着产业风向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全面“脱虚向实”,我国经济已经从“房地产驱动型”逐渐往“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深化产业转型,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大数据、芯片...等等符合国家战略选需要的“新工科“将是扶持的重点,而金R、房地产...这些曾站在薪酬鄙视链顶端的行业,将不复往日风光。这次”限薪令“,针对那些”新质生产力核心要关注的高端科技领军人才“,也留了一个口子:对于国央企特别需要的、稀缺的尖端高科技人才,其薪酬将实行”一人一议”,譬如你是顶尖的科学家,你就可以不受”全级次人才薪酬不能超三倍“和”职级和薪酬不允许倒挂“的约束,你的收入可以是500万、800万、1000万,甚至更多,都有可能。但以前的降薪,都是由于业绩下滑而引发的市场行为,很多人盼着只要市场好转,还是会好起来,而这次政策层面的“限薪”,意味着哪怕市场好转,金融央企的收入也回不去了。其实,不仅金融央企,整个国资体系的薪酬都会陆续得到规范,这也是国企改革的内容之一。
国家“脱虚向实”的决心是坚定的,通过薪酬改革,将人才往高科技行业、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实体行业引导,未来,想要赚钱,就去科技行业、去国家发展最需要的行业吧!
商务、咨询、入群进私域: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