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博主收到的祝福信息又多了起来。
无它,今年的际遇有了好转,大有要从黏了几年的“冷板凳”上下来的势头。
你看,职场就是如此现实,
连一条小小的祝福信息,都可以直接体现出你在国央企”混得好不好“。
今天就重发去年春节的一篇文章,聊一聊一条拜年信息中,折射出的那些人情冷暖。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这个春节,惊讶地发现:这两年我收到的祝福微信(短信),断崖式减少。
两年前,还是单位的“当红炸子鸡”,一到除夕下午就各种信息轰炸;
前年单位换了领导,坐上“冷板凳”,收到的信息就少了,
到了今年,手机一直冷冷清清,给我发信息的只有亲戚朋友、部门几位小朋友和供应商。往日热情的兄弟单位、平行部门、外部单位,全都不见踪影。
队友的情况刚好相反。前几年刚调入现在的单位,大头兵一个,过年除了亲戚朋友,只有他给别人发信息、没有别人给他发信息的份儿。
随着这几年级别节节攀升,来自下属、系统内其他单位、供应商、外部单位、饭局上仅一面之缘的同行...祝福短信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你看,这就是职场,一条小小的祝福短信,也能折射出人情冷暖。
职场的祝福短信,目的本就不纯
下级发短信,发的是对权力的敬畏。
希望和你建立联系,让你知道单位/部门有这个人;
希望向你靠拢,有需要的时候能够为你效力,有肉吃的时候能够分一碗汤;
最起码也希望能够自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你不要注意到,所有人都发了信息,只有ta没发。
平级发短信,发的是资源互换的默契。
希望来年,工作配合可以更顺畅、找你办事可以更方便;
希望在领导面前提到他时,你能美言几句;
希望有机会进行资源对接时,你能够想到他们,帮他们使把劲儿;
最起码也希望工作中有需要你配合的事项时,对接起来可以不那么突兀。
领导也会主动发短信,发的是人情的试探、笼络。
也遇到过领导主动发短信的情况。
那是刚到上一家国企没多久,领导是因公司分立出来而刚上任的一把手,手下没几个兵,还受到原公司老大的掣肘、打压。
那年过年,意外地收到了他一条长长的微信,详细表达了他对我的观察、优缺点的分析、以及来年工作的期待和展望。
这条短信将我们上下级的关系一下子拉近,我能感觉得到领导的用心和诚恳,也认可他对工作的设想和理念。
后来工作上配合默契,也和他带领的整个团队一起,办成了几件事儿。
现在回想起来,刚刚履新的大领导,对我当初一个小兵如此礼贤下士,是因为需要培养一个历史清白的自己人,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可用之人。
那条短信,发的不仅仅是祝福,而是一次“招贤纳士”,一次有意为之的结纳,一次建立自己地盘的“占地圈人”。
供应商发短信,看中的是你身后的平台及利益。
以前合作过的供应商,希望你公司有相关业务需求时,能想到他们;
现在合作的供应商,希望能将关系拉得近一点儿,让你管理他们时能网开一面,成果能验收得爽快一点儿、结款能结得快一点儿;
没有合作过、不知从什么渠道加上微信的供应商,则是希望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什么业务可以挖掘一下。
所以,职场的祝福短信,本就不是为了送上祝福,
而是怀揣着各种各样的诉求,借由发短信这一举动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目的本就不那么纯粹。
职场就是利益场,不必将他人的态度太当回事
过年家族聚会,有个长辈快到退休年龄。
长辈在家乡省会城市,曾主政一方。以往过年,往家里跑的人赶都赶不走,更别提蜂拥而至的祝福电话、短信。
而今年,只有几位曾受长辈提携的下属登门拜年,收到的信息、电话也少了许多。长辈说:”人还没走,茶就凉了“。
职场就是如此,工作场合的关系,多是”露水姻缘“,因利而聚,利尽则散,
不管你曾经有多位高权重,一旦从那个位子下来,看到的必然是另一番光景。
因为,人家敬的是这个位子,而不是坐在位子上的某人。
所以,不必将职场的人情冷暖太当回事,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对你热情,无非是因为你对ta有价值;对你冷漠,无非是因为失去了这份“价值”。
旷达如苏轼,也曾感叹”世事如今腊酒浓,交情自古春云薄“,
但冷漠也好,热情也好,都是人家的事,若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和节奏,只能说你太看不透了。
人生起起伏伏,难免遇到低谷,越是如此,越要保持自我,坚定前行。
将一切喧嚣的声音摒弃在外,在高峰时能冷静自持,不沾沾自喜、不目中无人,在低谷中保持勇气和希望,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
耐心地等待时间的流逝。用时间去筛选人,用行动去识别人。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行时。
商务、咨询、入群进私域:all-for-freedom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