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林:一个人的春节

教育   文化   2025-01-30 16:01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春节纪事

一个人的春节

■ 方晓林

妻子和女儿不时从挪威发来旅游沿途的风景照片、视频,不时打来微信电话,我躺在挪威制造的沙发上,浏览着照片和视频,听着妻女的介绍,让我在合肥也享受着异国风光,仿佛我此时也置身了挪威。

这是我60多年来的第一次一个人的春节。

年三十下午,从冰柜里将女儿为我购买的海鲜年夜饭餐包(内含海虾、海参、鲍鱼、鹅掌等10多样食材),妻子告诉我先用小火化冻,待全部化开后再大火烧开,然后稍微放点大白菜进去,沸腾之后即可开吃了。

将热气腾腾的大杂烩年夜餐连锅端上饭桌,打开一瓶白酒,倒入能容纳一二两的白瓷缸,就这样一口一口地吃着喝着,不知不觉就感觉酒足饭饱了。于是打开电视投影仪,按照路径指引,找到央视,看着新闻联播,就等着看春晚了。从800开场视觉秀《迎福》,一直看到039歌曲《难忘今宵》。

我第一次一个人的除夕之夜就这样过去了。

躺在床上,60多年的年是如何过的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最有年味的还是儿时。我的老家在皖西南的一个村庄,村庄也就9户人家,而且有6个姓氏,但都能和睦相处。过年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这句话我记忆深刻。那时候过年的时刻,父母要请裁缝来到家里,给我们小孩做一身新衣服,父亲都要给我们小孩每人买一包9分钱的丰收牌香烟(上中学后,改成了28分一包的东海牌),母亲会给我们做一双千层底的剪刀口新布鞋,平时吃不上的鱼肉和白米饭,可以放开肚子吃个饱。这些过年的标配,让孩子们都盼过年就不难理解了。这些标配在那时来说,是要花不少钱的。年关年关,对大人来说,过年就是过钱关。钱从何来,看年岁的好坏,田中稻子的丰收是唯一来源,收入靠交了公粮剩下的余粮钱,这就是大人盼插田的深刻含义。

像这样的幸福年、父母的过关年,我过了18年,当兵后又回去过了四五年。感到过年还是乡村有年味。年三十前几天,杀年猪,网年鱼,打豆腐,炸圆子,做年粑……忙得不亦乐乎!

在部队工作的30年,不是没假期,就是要值班,回老家过春节的机会极少,只有上军校才回到乡村去过了4个年。在部队过年,总的是单调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看电视,打打扑克,但还要轮流站岗放哨,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部队过年,是使命在肩的坚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守护。30年一惯制。习惯了,也就成自然了。

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我与妻的双方父母都不在人世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到过年时,往何处去打发这一传统假期,常常犯难。旅游成了唯一选择。我感到,旅游是失去双方父母的人过节的一个不错的选择。父母不在,可远游。在国内旅游,领略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风俗习惯。去境外看看,作些对比,回来后更加增添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几年过年时,全家去过云南,还去过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今年计划去挪威和芬兰,去单位申领护照时被告之不能出国。一家三口的押金已交了,于是,全家商定,妻子和女儿照旧出发,我一人留下,便有了我一个人的春节。

一个人的春节虽有些孤独,但也感觉蛮好。好在可以把白天当黑夜过,好在可以把晚餐当早餐吃,好在可以写下上面的这些文字。

方晓林,安徽宿松人。人民军队锤炼一世,省委大院奋斗一纪。当报务员当成了报道员,新闻学毕业没当上“无冕之王”。对“爬格子”“敲键盘”情有独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