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红卫:惊艳都江堰 泽福天地间

教育   2025-02-02 16:00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散  文


惊艳都江堰  泽福天地间

■ 盛红卫

“涛声不断歌不断,回声荡漾白云间,高峡风光看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近日在各地刀郎演唱会上,刀神一曲《川江号子》吼出了川江纤夫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精神,让数万歌迷热血沸腾;而最美和声徐子尧演绎出的余音绕梁般的凄美,更让人热泪盈眶!
这高亢激荡的旋律也让我仿佛回到几个月前的暑期天府之旅,在拜谒都江堰时感受到的满目惊艳和心灵震撼。
记得刚走出都江堰高铁站,我就听到隐隐的轰鸣声,似山中有万马奔腾,又似将临山崩地裂之兆。声声如鼓,震颤大地,直到看到并得知原来是两条分流排灌水渠中的巨大水势发出的鸣响。这种激荡人心的感觉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中描述完全一致:“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也在清人黄俞的诗《都江堰》“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中找到了佐证。
难怪余秋雨先生在文章中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直到我沿着长长的金刚堤一路前行,终于站在鱼嘴之上,遥望着岷江之水从远处奔流而来,回顾着前边所见到的一幕幕壮观景象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先生说这句话的含义,内心深处真的被我们华夏先民伟大的智慧和这项惠及子孙万代的水利工程所折服,也真正体会到这个造福千古、名扬四海的工程到底有多么伟大。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她以浑然天成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水利史上。
水之动静,不失其道,应适天时地利人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都江堰依然独步千古,成为天人合一的水利工程之首?
据悉,都江堰的创建,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认识到“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李冰认识到,水处天地之间,可以是潺潺溪流般润物无声,也可以是深不可测翻江倒海,水之善用可厚德载物。千百年来,高山雪域汇成千里奔腾的岷江,古蜀水患灾害频繁发生,当地人民连年遭遇洪灾无处安身。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民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他们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使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华阳国志·蜀志》)。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通过内江进水口水位观察,掌握进水流量,再用鱼嘴、宝瓶口的分水工程来调节水位,这样就能控制渠道进水流量。
滚滚而来的岷江水被分水鱼嘴像裁剪丝绸一样一分为二,水位高者转一弧形的弯后浩浩荡荡地流入外江,水位低者翻卷着大大小小的浪花顺势咆哮而下流入内江,水中的泥沙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外江里。这是都江堰的第一次分流,也是第一次泄沙。水被四六、沙被二八分成后,六成的江水裹挟了两成的泥沙流经内江时,被飞沙堰再次分流和泄沙,剩下的水则一路跌宕着流向宝瓶口。流过宝瓶口的内江水便顺着四通八达的沟渠流向广阔的成都平原,灌溉着数以千万亩的沃野良田。从此,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后人诗云:“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描述的正是都江堰每年岁修完毕举行的放水节活动,预示一年春耕的开始。
阔野千年都江堰,你尽可感观到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抬望眼,这里群山环抱,景色秀丽,层峦叠嶂,银波逐浪。她发轫于高山,又归集于江河;她从容淡定,沉淀于浮世之中,任人汲取,甘于奉献;她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广袤润泽长不竭。
此时此刻,伫立在鱼嘴上方的我,凝望着茫茫江水向远方奔去,不禁感叹这千秋奇功筑起的古堰,为民输送源源不断的万股清流,跨越了人类千年的梦想,也承载着气壮山河般的使命。
追思怀远,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人定胜天伟大民族精神焕发出无穷力量的具体凝结吗!两千多年来这些岷江水通过密如蛛网的灌溉渠,不舍昼夜地滋润、灌溉着成都平原的每一寸土地,使原本饱受岷江水患的巴蜀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迅猛发展,成了富甲天下的鱼米之乡,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任沧海横流,朝代更迭,至今仍亘古不变地发挥着其原来应有的功效,在向世界默默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随即,我的心底油然而生出的是一种激情豪迈的感觉,体内的血液顿时似岷江的雪水一样澎湃激荡起来,耳畔再次鼓荡起刀郎《川江号子》铿锵有力的节奏,这不正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奋进新征程的声声呐喊!
水之漫漫求索,托付着呕心沥血的守望;山之悠悠起伏,传承着永垂不朽的夙愿。我顿悟:人生犹如滴水,也许微不足道,可汇集成大海却会凝聚无比巨大的力量。度比江河,细流兼纳,都江堰聚涓流汇集江川,纵然百折千回,也要舍身奔腾,为大海的波澜壮阔奉献出最后一道光芒。
告别都江堰的那一刻,我不禁再度回望这一举世无双的人间奇迹。著名作家臧克家先生《有的人》中的诗句回荡在脑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盛红卫,国铁济南局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从事铁路新闻工作28年,先后担任《济南铁道报》记者、 记者部主任、济铁电视台副台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多年奋战在新闻采编第一线,策划、撰写、参与拍摄的新闻报道、电视专题片多次在国家级、省部级评奖中获奖。本人获得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的“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中国企业记协 “优秀总编辑”称号。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