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绿》第806期|马存潮:不寻常的军事训练科目

教育   2025-02-06 16:01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曾在军旅

不寻常的军事训练科目

■ 马存潮

我当兵服役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在那时我所参加的军事训练中,除了经常性的队列训练和专业技、战术训练,还有一项不同寻常的军事训练科目,即远程投送和战备拉动,以提升部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快速机动能力。
远程投送和战备拉动通常有两项训练内容,一是成建制地搭乘火车或船舶,利用铁路或水路,将部队快速投送到指定地域。二是利用编内既有交通工具,摩托化开进至指定地域。无论是哪一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都不容易。
就说铁路拉动,这可是军地双方联合协作、密切配合的一次军民融合行动。需要双方妥善安排,认真执行,精细到位,不差毫分。197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军事行动,那是十分的新奇和激动。我们在安徽中部的一个小火车站搭乘军列,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有:进站、登车(车、炮登车)、加固、登车(人员登车)、运行等事项。
进站可不简单。须知,我们可是一个成建制的师属独立高炮营,有着几十辆牵引车、运输车、指挥车、火炮等军事装备,排在公路上会绵延数公里,浩浩荡荡一大长溜。一个小火车站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停车场,不可能让我们集结聚齐再登车,而是直接从站外的公路上依序进站登车。这样的一个不寻常的军事行动会不会造成交通拥堵?会不会惹人眼球、引人围观?会不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所图谋?这些都在组织者考虑范畴。当时,我注意到,在站外几公里处,就有军警把守,车队近距离内看不到闲杂人等,更没有地方车辆进入。我们一辆接一辆沿着公路和铁路衔接的坡道有序登上平板车,按车站专员的引导,到达指定位置,停车加固。
我们将三角木垫在牵引车和炮车的前后轮下,然后用趴钉将三角木和平板车底板两头钉死,前后固定,再用带有松紧器的钢丝绳将车和炮两侧固定,经列车安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为了顺利完成这项任务,连队预先成立了两支技术攻关小组,每组8人。当车炮开上平板,一经定位,技术组人员立即蜂拥而上,分工包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组负责车和炮的前后四个车轮固定,二组负责车和炮的两翼绑扎加固。经一阵砰砰啪啪、嘁哩喀喳的紧张操作,车炮稳固任务依序快捷、顺利完成。尔后人员撤出平板车,集中搭乘专门车厢。1980年代以前,我们乘的都是封闭式铁皮车厢(俗称“闷罐车”),1980年代以后改乘绿皮客车,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鸟枪换炮——爽歪歪。
由于是跨昼夜投送,运行途中,还会停靠吃饭、休息。当列车到达某车站后,立即有车站后勤保障人员将热饭、热菜、热汤送达站台,我们以班为单位,席地围圈就餐,两侧有军警警戒,那场景十分壮观,亮瞎人眼。我们当时只觉得快捷、爽利,地方上保障有序、有力,事后想想,不简单,实在不简单。军列途中停靠,时间不会长,好几百人一下车同时就餐,这个准备工作可不容易。须知那时没有燃气灶、没有电子炉,没有现代化的厨房设备,就是在同一时间烧上几百人食用的两、三道大锅菜,也是需要足够的条件和不少的人力。就像前面那个小火车站,那么多人员、器材保障,肯定也都是奉调而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军事训练科目,可不是我们军方能单方面开展的,在这样的一个大型军事行动中,受训的不仅是我们野战部队,地方上的军、警、路(铁路、公路)、政也同样在经受着训练和考核。我们搭乘的可不是一列普通的军列,而是搭上了军地协作、军民融合的“时代列车”。
至于摩托化开进,需要地方配合的相对较少。所谓摩托化开进,是指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以行军战斗队形,使用机械动力,依托公路或野战道路实施的远程机动。我们几十辆车、炮行进,前有开道指挥车,后有收容修理车。每遇要道路口,会立即设置调整哨,严防社会车辆插入我们的行军车队。毕竟几十辆车、炮组成的庞大行军车队,若被社会车辆阻断或隔断,轻则影响行军速度,重则可能造成事故,这一根涉及到军事安全的弦我们时刻都会紧绷,不敢放松。好在那时社会车辆较少,虽然路况较差,但严重影响到我们行军的情况并不多见。我们行军都自带粮秣,定时埋锅做饭,定时检查车况,自行修理车、炮,一般不会给地方增加负担。但还是会有地方公安交警沿途关注,默默保障,暗暗替我们排除了不少行进中的不利因素。
摩托化行军除了开进,有时还会设置“三防”训练模式,还会设置遭到敌机空袭、边行进边对空射击作战模式,也还会适时开展一些诸如野炊竞赛、排除故障竞赛等单项训练内容。在一项大型野战训练中,穿插开展一些辅助训练,不谓是综合演训的极好时机。
一转眼,这些令人难忘的军事训练生活已成过往。随着国家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四通八达,部队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过去的步兵师脱胎换骨为摩步旅、合成旅,摩托化部队、机械化部队比比皆是。在我们那个年代视为不同寻常的军事训练科目,现在或许已成常态。经常收看军事频道节目,不难看到部队的这方面动态。
打开网页,输入“远程投送”,鼠标一点便可发现:2015年5月14日,兰州军区部队首次利用动车实施整建制兵力远程投送;2023年8月12日,东部战区空军某部开展远程投送训练;2024年5月20日,东部战区某部全副武装,踏上了一段跨越千余里的摩托化行军征程;2024年6月29日,第75集团军某旅开展夸昼夜远程投送演练……。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远程投送、战备拉动已经成为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常态化训练科目。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2023年12月29日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签署命令,自2024年1月1日起,发布实施《军队运输投送条例》,分别从体制机制、组织流程等方面,来调整规范新时代运输投送工作,为推动新时代运输投送建设发展给予制度遵循、法治保障,为增加军队运输投送能力及质量效益提供有力支持。由此可见,强化军队建设,聚焦备战打仗,目的明显,意义深远。

马存潮,男,合肥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有十余年从军经历,转业后从事医院管理工作,时常动动笔、敲敲电脑,崇尚优秀作品、优美文字。现居住北京。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