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岚:高岭,我心灵的原乡

教育   2025-02-08 16:10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随  笔

高岭,我心灵的原乡

■ 姚  岚


有一方土地,承载着我童年和少年的欢笑,镌刻着我成长的足迹,那便是高岭。它如同镶嵌在岁月深处的明珠,总是闪现在我记忆的屏幕上。

它北接太湖、东邻望江,东南则是浩渺的泊湖,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地处宿松县的东北角、泊湖之滨,静卧在皖西南的山水间。

浩瀚的水面,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了生存之必需,也飘荡着厚重的历史烟云。这波光粼粼的泊湖,便是成语 “不敢越雷池半步” 的“雷池”西畔起点,也是先人走出乡居、外出求生的交通要道。元末明初诸雄争霸,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在鄱阳湖战事胶着,缺衣少粮之时,松兹县(今宿松)乡贤石良运送粮草,走的就是泊湖这条水路。

弯弯的大沙河与黑洋河在这片土地上交汇,它们就像大地的血脉,滋养着沿岸的生灵。在两河汇合处,有一个族居的村子,叫许家畈。这里,是我童年的欢乐天堂。小时候,一到夏天,大地被烤得滚烫,而我和小伙伴们却全然不惧,总是徜徉在大沙河清凉的怀抱里,河水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给予我们无尽的慰藉。我们在岸边垂柳丛里捉知了,在沙洲上挖柴火,在清清浅浅的水中嬉戏打闹,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笑声在河面上回荡。

每年暑假,或是端阳节前后,网鱼也是我乐此不疲的活动。我喜欢驮着父亲自制的小推网,提着竹篮,光着头,拍打着脚丫子飞快地跑向河边,握着长长的竹柄推网,小心翼翼地在浅滩处寻找着鱼儿的踪迹。每当看到有鱼儿在岸边草丛里潜伏,便迅速将网朝前推去,然后快速拉回,提起。看网里的小鱼儿活蹦乱跳,河水倒影着我们欢呼雀跃的身影。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这些小鱼小虾,成了家里餐桌上最好的美味。

姚大圩有着大片平坦肥沃的圩田,是宿松县最富饶的粮仓之一。这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每到秋季,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它们兴奋着,欢呼着,与农人、与流云、与飞翔的鸟儿,合奏着一曲丰收的赞歌。农忙时节,村民们穿梭在田地里,农闲时候捕鱼、唱戏。日子过得丰富而踏实。

白石圩就在泊湖尾稍,它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姐嫁到白石圩边的高岭村时,我才三岁。小时候便经常被大姐带去玩耍,小学初中的每年寒暑假,我总是在大姐家帮忙带孩子,一溜烟带出三个外甥。那时候,淘气的我,玩遍了整个白石圩边各个村落。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泊湖上,湖面如梦如幻。远处的山峦在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活脱脱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沿湖边河边的村落,唐姓人居多。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学者、才子、官贵。

高岭的最高处,一片黄土高坡上,静静地矗立着一座神圣的殿堂,那便是高岭中学。那里刻下了少年时的我不少苦闷和欢乐。

初中三年,我活脱脱的就是个假小子,课前课后课间总是嬉戏打闹,玩恶作剧,毫无女孩的娇柔模样,虽然成绩不错,但学习上并不怎么用功,一味沉溺于简单纯粹的快乐。

也曾被老师误解,偶尔遭遇不分青红皂白的冷嘲热讽,虽然满心都是委屈,但反而激发出我心底里的顽强和奋发。或许,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懂得了把委屈化作前行的动力,另辟蹊径,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上图为2024年清明节与同学唐桂兰教授等同学回访高岭中学


如今,离开高岭几十载,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却时常在梦中浮现。那弯弯的河流、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湖泊和充满活力的校园,都成为了我心中永存的画面。

至今每隔几个月,我都会回到故乡。那里有我长眠的父母,还有我年年都必须去祭拜的祖茔。每次踏上那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我总是用心感受祖辈的心跳和低语,贪婪地吸纳那些曾深入骨髓的气息,汲取那些曾滋养我生命的养分,努力让自己长成一棵枝叶茂密的树。

姚岚,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资深编辑,业余画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副主席。曾任第四届安庆市文联副主席、第六届安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先后从事过教育、新闻记者、编辑,以及文艺部门领导工作。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留守》、中短篇小说集《疼痛》、散文集《书千古》等。《留守》被业内誉为全国第一部反映留守群体的长篇小说,获得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省政府奖)。在各级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300余万字。主编或参与编写的书刊二十余种,获得各类奖项几十次。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