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多要素智能感知系统

文摘   2024-12-07 09:48   安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多要素智能感知系统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智能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南京地铁以“交通强国,城轨担当”的使命感,积极响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战略部署,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系统运用智能检测、监测技术装备,对运营安全风险要素感知新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多要素智能感知系统,提升了轨道交通运维效率,减少了巡检维护人员的作业强度,提升了安全运营能力。


关键词:智能运维、风险感知、智能监测、趋势分析、应急联动


1.建设背景


截至2023年11月,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0条,运营里程9915.6公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服役时间不断增长,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新兴风险、区域风险等积聚滋生、复杂多变、易发多发,而现有专业人才储备呈摊薄态势,运营维保压力日益加剧,使得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与稳定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为缓解运营维保压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水平,有序推进智慧城轨建设,《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了智慧城轨发展战略:在自主创新基础上,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大力应用新技术革命成果并与城轨交通深度融合,要“一手抓智能化,一手抓自主化”,通过持续不断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建设,完成城轨交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强力助推交通强国建设[1]。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交通强国,城轨担当”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响应《纲要》战略部署,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智慧安全风险管控发展方向,联合南京派光智慧感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智能检测、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为切入点和主要抓手,对运营安全风险要素感知新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积极促进新兴技术与城轨交通深度融合,通过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多要素智能感知系统,提升运维效率,减少巡检维护人员作业强度,提升安全运营能力,并最终形成设备设施日常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为一体的城轨交通运维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实现运营维保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2.建设规划


系统以“痛点调研-设备研发-平台搭建-示范验证”为总体研究与建设思路,从运维一线工作需求与痛点入手,构建风险演变机理、风险等级划分原则与应急响应的理论模型,形成系统整体功能架构体系;基于多源感知技术展开面向人-机-环-管多要素安全风险感知设备研制工作,构建适用于城轨场景的智能感知设备架构;搭建了多专业融合的综合管理平台,直观展示各项风险特征数据及真实场景图像信息,实现大范围复杂轨道交通场景安全多要素智能化自主协同感知。


3.技术选型


系统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场景特征以及运维模式特点,针对轨行区限界要求、关键作业人员工作的专注度要求、传统人工巡检模式的非连续性与质量分散的特性,并同步考虑既有线路改造经济性要求,决定采取以沿线既有通信光缆作为感知+传输神经,融合了图像、雷达等多源感知技术,形成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多风险多要素的前端感知神经网络,并基于云边端协同技术架构,综合利用多参量模式识别、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安全风险智能感知与管控系统平台,实现了数据协同、服务协同、管理协同。


3.1 感知神经网络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已建设通信光缆,且大多有充足的冗余备份,通过城轨沿线既有通信光缆的“一芯两用”,构建城轨沿线感知和传输一体的神经网络:赋予既有光缆冗余光纤感知能力,实现城轨沿线多参量多维度实时监测,同时构建全线自主的通信通道,形成综合感知网络体系,承载机器视觉、三维点云、激光测距等点式感知设备,与城轨通信专线无缝对接,实现基础设备设施状态、周界入侵、异物侵限、自然环境、车体状态、列车运行状态、关键作业集中监控等安全风险要素的全方位实时监测等。


3.2 系统平台建设

基于多源感知的系统前端感知网络架构,带来了高实时性的应急响应需求以及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为有效减少设备端与云端吞吐压力,提高数据分析响应效率,采用云边端协同的计算资源调度技术和分布式异构数据管理技术,搭建高性能可视化平台,另外针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多要素感知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对不同数据结构进行定义和约束,构建多模态感知数据的统一规范,并通过多参量模式识别、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以统一规范和交互机制的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多要素感知数据为基础,将物理对象的行为、状态或流程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实时的动态呈现,全方位地表达并管理各场景风险信息,从而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风险动态评估和综合研判,建立“感-联-知-用-融”一体化的应急调度指挥决策高性能可视化平台。


4.实施过程及系统内容


4.1 系统研发与实施过程

为推进项目开展,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南京派光智慧感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成联合开发团队,自2018年起展开研究与建设工作,历时5年,于2022年12月在南京地铁S7号线完成系统示范验证。


项目团队贯彻“痛点调研-设备研发-平台搭建-示范验证”的总体思路进行系统研发与实施工作:


4.1.1痛点调研

项目团队首先对各专业日常工作中的难点、痛点进行调研,对主要风险场景进行划分,并对七大类风险场景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包含二十余项功能需求的系统功能框架。


4.1.2设备研发

项目团队围绕系统功能框架进行总结归纳,以沿线既有通信光缆的感知功能开发工作为研究重点,同步展开隧道状态、桥墩状态、道岔状态、异物侵限、人员入侵、自然灾害、车辆状态、列车轨迹、关键作业人员工作状态等感知系统的研发工作,组建了“1+N”的车地一体感知+传输神经网络。


4.1.3平台搭建

项目团队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态势感知与应急联动平台的搭建进行研究,针对前端感知神经网络监测到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数据积累与算法开发,打造千万级风险事件样本库、案例库,形成溯源定位、实时诊断、趋势预测、评价分析4大类智能算法,同时搭建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工务、通号、供电、机电、车辆、乘务、运管、后勤等8大专业需求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人、车、线、站、网的有效协同。


4.1.4示范验证

项目团队考虑南京地铁S7号线沿线途经大量农田荒地及建筑工地,容易出现异物侵限的风险,为了有效保障地铁沿线的运营安全,监测非法入侵事件,决定在南京地铁S7号线进行系统的示范验证。系统自2019年起开始实施,于2021年4月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覆盖范围达30km。


4.2 系统内容

4.2.1系统架构

系统总体设计基于“感-联-知-用-融”的总体框架,分为五层架构,依次为风险感知层、网络传输层、数据服务层、系统应用层和前端展示层,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总体架构


(1)风险感知层

风险感知层基于光纤、图像、激光、点云等多源感知技术,研发多类前端感知设备,构建“1+N”的车地一体感知+传输神经网络,实现基础设备设施、周界入侵、异物侵限、自然环境、车体状态、列车运行状态、关键作业集中监控等七大类城市轨道交通风险场景的智能感知监测。


(2)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主要涵盖前端物联网感知网络及信息交换共享传输网络,网络依托4G/5G、光纤、无线局域网、专网等,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条件下开展数据传输。


(3)数据服务层

数据服务层主要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多要素智能感知数据的全面汇聚与处理,为综合监测预警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服务。通过云计算与车载、地面边缘计算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和边缘计算的实时性、低延迟优势,为地铁运营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应急联动方案。


(4)系统应用层

系统应用层从应急联动一体化场景应用出发,实现监控管理、巡检管理、作业管理、预警管理、趋势分析、知识引擎等多项功能,为运维人员提供便捷的智能运维服务。


(5)前端展示层

前端展示层通过在通号、工务、供电、机电、车辆、乘务、运管、后勤等专业设置操作终端,同时结合手机终端以及车载终端,实现感知与控制的数据协同、服务协同、管理协同。


4.2.2功能框架

通过对各专业痛点需求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将城市轨道交通七大类风险场景的功能需求点进行了细化,共计二十七个。如图2所示:


图2系统功能框架

4.2.3“1+N”车地一体感知+传输神经网络

提出以光纤感知为主、多技术融合的大范围超视距感知方案,实现对载运工具、作业人员、运行环境、路轨状态的全域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快速预警、相互协同的“1+N”车地一体感知+传输神经网络,如图3所示。


图3“1+N”车地一体感知+传输神经网络

“1+N”中的“1”指的是以沿线既有光纤作为感知神经与传输神经。针对光纤感知中的高保真数据获取技术进行创新,突破城轨复杂环境下的准确数据辨识技术,利用光纤中连续分布式散射效应,可以像“神经系统”一样准确测量光纤任意位置的参量在时间和空间的信息分布,通过对沿线既有通信光缆冗余通道的应力、振动和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实现列车轨迹精确定位以及线路周边大型施工监测,解决大范围长距离下的多要素多尺度事件的综合监测难题,为风险事件车地一体应急联动提供基础,如图4所示。

图4城轨沿线分布式光纤探测技术示意

“1+N”中的“N”指的是沿线各风险场景所布置的监测子系统,包含有:
(1)隧道全息卫士、结构卫士、桥墩撞击监测设备、光纤复合围栏、智能电子哨兵 (人员)、智能电子哨兵(异物)等大范围超视距运行环境协同感知技术及装备组成的基础设备设施、自然环境与外部入侵监测子系统,实现隧道、道岔、桥墩等基础设备设施的健康状态智能监测、趋势分析与分级预警;地面段、过渡段、高架段、车辆基地、变电所等高风险区域外部人员非法入侵的及时定位告警;轨行区异物、隧道口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外部环境风险要素的实时监测。

①隧道全息卫士
②结构卫士
       
③智能电子哨兵(异物)
④智能电子哨兵(人员)

⑤光纤复合围栏

图5列车运行环境感知设备


(2)车体360°、滚动轴承声学监测、受电弓状态监测等载运工具智能感知技术及设备的车体状态监测子系统,提供车体安全趋势分析、分级预警功能,实现车辆受电弓、轴承以及车顶等整车关键部件不停车在线的安全智能检测。

            ①车体360°及受电弓状态监测

②滚动轴承声学监测设备
图6载运工具智能感知设备

(3)列车辅助驾驶设备、车控室值班辅助设备等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实时感知技术及设备组成的人员作业状态监测子系统,实现对作业人员身份、岗位状态、操作规范性和异常行为的实时智能分析和安全作业辅助。

图7列车辅助驾驶设备


4.2.4运营安全态势感知与应急联动平台

通过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以及地铁多专业工作模式的融合,搭建了具备告警展示、智能监测、智能运维、知识引擎、应急处置联动的运营安全态势感知与应急联动平台,为地铁各专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运营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解决方案,实现运维工作的精细化、智能化管控。

(1)系统平台首页展示内容包含线路选择、监测概况、全线安全状态分析、报警统计、监测设备在线统计、地图、列车接近预警、自动巡检、报警列表等内容。
图8平台首页

(2)各工作台概况如下所示:
系统平台包含通号、工务、供电、机电、车辆、乘务、运管、后勤等八个专业工作台,各工作台均包含线路名称、报警统计、监测点类型分析、历史报警情况分析、监测设备在线情况等内容。

①通号工作台,还包含管理图、自动巡检等内容。

②工务工作台,还包含隧道巡查、道岔巡查等内容。

③供电工作台,还包含接触网下锚监测在线情况、接触式测温装置在线情况、管理图、电缆温度监测列表、接触网下锚巡检、电缆接头温度实时监测、电缆接头温度趋势分析等内容。

④机电工作台,还包含天气情况、雨量监测、风速监测、地图等内容。

⑤车辆工作台,还包含库门状态统计、库门状态监测-车辆基地等内容。

⑥乘务工作台,还包含今日分析、车辆入网率、车辆在线率、今日告警次数时段分析、今日告警类型占比分析、车辆图、告警分类排行榜TOP5、平均车辆告警数TOP10等内容。

⑦运管工作台,还包含管线图、自动巡检等内容。

⑧后勤工作台,还包含自动巡检、实时监测等内容。

图9各工作台平台界面

5.建设成效


自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可靠,已监测到扣件螺栓松动、异物入侵、司机驾驶状态异常等报警案例多起,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并通过钉钉办公网、短信、应急电话等方式实现应急联动,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切实保障了地铁运营的安全。典型告警案例如图10所示:

10典型告警案例


系统在南京地铁S7号线的示范应用,已充分发挥了及时报警联动、保障运营安全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上道作业的人员成本和巡检作业量,促进了降本增效,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200万元以上。同时,系统总结设计、工程实施和维护管理经验,形成了成套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成功报批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如图11所示。
图11《城市轨道交通轨行区安全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技术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立项公示

系统成果已取得行业专家评审鉴定。2023年11月4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南京主持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仲建华等9位评审专家认为:“该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既有通信光缆的沿线安全综合监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智能管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6.建设经验总结


项目团队以城轨运营过程中实际痛点需求为导向,充分融合多源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了一套功能完整、操作便捷、响应及时的智能感知系统,实现了城轨运营多风险要素的智能感知与车地一体应急联动,提高城轨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城轨运营维保工作智能化与数字化水平,同时在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形成成套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推动了标准制定工作。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和完善系统,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为我国城轨运营安全提供更加智慧、高效的监测与预警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希望与更多城轨运营单位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城轨运营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来源: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城市轨道信息化

涉及维保业务,中车与城轨公司成立了多少合资公司?

日本札幌地铁车轮爆胎,停运1天后恢复运营

台湾强震,台北捷运高架段轨道疑位移画面曝光

盘点各地铁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检测系统

西门子推出最新款RailJet客运列车

合肥地铁的“智慧车间”是如何炼成的?

纽约地铁:车厢改造成紧急抽水列车

屏蔽门伤亡事故后,上海地铁优化全自动运行线路站台门系统技术相关标准

视频 ▏7分钟,带你了解地铁车辆架修修程,详解架车、车体分解工艺设备

全国首列、速度最高的全自动驾驶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下线

动车组和地铁技术结合,新型市域电动客车下线

地铁车辆架修,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收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型详解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成功试跑

最新中国无人驾驶轨道交通线路汇总

轨道运维
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交流及行业资讯,定期举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大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