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真能找到归属感吗?

职场   2025-01-16 11:31   北京  

戳👆职场 > 点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图源:《商学院》编辑部

以前看电影,觉得那些老华侨很可怜,住洋房挣洋钱,可还是总想着叶落归根。文艺作品当然很会夸张,可是说到归属感,真是触及我们每个人的痛处。


之前上海赶上一次较大的台风,风急雨骤那天,好多单位放假,大家在网上还互相比较哪个单位最人性化,哪个领导亲自把来上班的员工劝回家去。可是到了第二天天气好转,讨论还要不要上班的时候,居然有这样的声音说,“上班吧,不上班在家里做什么呢?”


每个需要上班的人都从心底发出过感慨:要是不上班多好啊。可是真的没班可上的时候,你能挺住多久?


说的不是钱,确实有人不用上班也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和家人。可是这些人也有常人没有的痛苦。


你可以讲出很多不上班的好处:睡到自然醒,逛街人少,打高尔夫便宜,上午10点去上班的同学公司约他喝茶,看他嫉妒得要死的样子,等等,可是缺的就是一样——归属感。看到人家成群结队地出去,成群结队地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你就不会倍感失落?


朋友被调到另一个单位当一把手,大家都说别去,那地方经营亏损,人心涣散,领导一任一任被排挤走,过些天大家散伙都不一定。可是真的上任以后,建立新的绩效制度,宣布奖惩分明,无妥协实施,半年以后掐架的少了,集体搞个活动,哪怕是聚个餐,少通知一个都给你急。一起去郊区联欢,分组穿上迷彩服持枪打CS游戏,跟孩子似的,以前掐架的也玩得欢着呢。朋友感慨地说,再大的矛盾冲突也搬不走人们渴望的归属感。


我们工作中经常抱怨,说怎么这么忙啊,老板给我这么多活儿啊。其实最可怕的,是老板不给你活儿干,把你晾在一边,看着同事很充实地忙。多数自我离职的,都不是工作太忙,而是因工作太闲悻悻而去。


对一个地方的归属感的强烈与否,最重要的标志是你在离开这个地方后对它提及的频率。比如我在新华社工作过七年,现在离开十多年了还是经常说“我在新华社那会儿”,“我们新华社”怎样怎样。当然,我们也强烈建议那些到新单位的员工,不要总是提以前的雇主,要尽快把前雇主从“我们公司”,改为“他们公司”,并彻底坚信“我们公司”就是现在的雇主。


人一生的职业发展,其实就是不断创造、适应和延续一种归属感。有时,归属感也不总是你的附属感,也可能是别人对你的附属感和依赖感,特别当你在创造组织和团队文化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时候。


我曾经在具有强大企业文化的公司跟过几个老板,老板在公司的职位都非常高,后来他们离职去了其他公司。有个老板对我说,一开始真是困难啊,首先是觉得文化怎么那么不适应,以前一件简单的事到这里怎么如此复杂,在失落和气愤的时候,有时竟忍不住说“在我们XX公司”早就……


作为结果,你或者在这里逐渐形成自己的归属感,或者回到原来的地方再次开始。那些能把离开的人又吸引回去的地方,一定具有强大的文化磁场。


归属感,往往是在离开的时候才最强烈。


我换过若干次工作,每一次离职都有那么一点小的涟漪。记得那次离职以前,我所在的团队在泰国开会,我开着一辆面包车拉着五六个人去酒店。大家知道我要走,都不提那些伤感的事,聊各种开心的话题。后来声音慢慢小了,消失了,我回头一看,年轻的同事们歪七扭八都睡着了。


我轻轻地摇上车窗,恐风声将他们吵醒,车内静悄悄的,只有隐隐听到的发动机声和甜睡人的轻酣。窗外的景物刷刷地向后闪去,如同我们经历过的一个个场景电影似地重放。想着就要离开他们,那些一起做过的活动,那些争执,那些友情,心中竟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感伤。我握紧方向盘,如同履行最后的使命,仿佛一车可爱的小猪,我驾车稳稳地冲进城市的灯火阑珊之中。


现在我说当年离开他们是多么正确的选择,找到了后来更有归属感的地方。


可所有你声称的其实都不算,最后要问你的内心。


来源:《职场》杂志


往期精选

大模型ToB,拼的还是茅台?

那些年前辞职的人,都怎么样了?


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帮助职场中的你 从聪明走向成功


版权声明:部分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729116156@ qq.com 微信:lailai950517


我认真把你的每一个在看 都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职场

职场
我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助职场中的你从聪明走向成功!也是中国经营报社旗下《职场》的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