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一次Temple Run

职场   2025-01-22 11:30   河南  

戳👆职场 > 点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图源:《商学院》编辑部

职场中永远没有一帆风顺,它充满了“temple run”中的障碍,在你可以回头之际,变成了一个宝贵的财富,那个时候,请感激这段历程。


地铁在疾驰,座位上的人都拿着iPhone在玩游戏,巧合的是,他们的屏幕上都有一个人在奔跑。


奔跑者的背后,有一群怪物追赶,而前方,则是不断转折的道路和层出不穷的障碍,有横亘阻路的火焰,有突然断裂的木板,有需要跳过的塌陷,也有需要躺着滑过的树洞,奔跑者的任何一次失误都会让自己当场丧命。


这个名为《Temple Run》的手机游戏热度一直不减,它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然后在某个障碍下死去。更可怕的是,奔跑者不能停下,速度还会越来越快,遇到各种障碍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在这种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层出不穷和不断创造新纪录的双重刺激下,每个游戏者都有了“过把瘾”的快感。


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隐喻啊,太多人的职场不就是疾驰在这种需要不断躲避障碍和自我控制的道路上吗?值得一提的是,游戏的设置是一样的,遇到的障碍是随机的,但没有游戏者的记录更多还是取决于自我的认识——跑得距离远的秘诀并不全在于你遇到障碍的瞬间反应速度,更大的经验在于,你要知道,即使是加速度再快,奔跑者的节奏还是可以保持稳定的,你上一次死在某个障碍前的经验也会告诉你,再遇到这个情况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


更贴心的是,游戏还给你大量的道具,借助这些道具,你可以完成某段距离的迅速通过,也可以无视任意障碍只需要保持方向的正确,甚至因为迟到磁铁道具而可以让路上的金币自动投奔过来,当然,这些道具是随机出现的,并不为你所能控制,而你能做的就是,遇到它,并且像超级马里奥一样,吃到它。


01

普通人的困难最真实


前不久,网上疯传了一个帖子,写的是一个北大毕业生的吐槽:本人,今年小硕毕业,找了份起薪8000多元/月、年底会有些奖金的工作。未来会有些许上升空间,算是比上不如比下有余。本来对物质没有太多期望,但是我爸爸早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大约是我每年赚上百万毫无压力之类……知道我的offer状况之后,更是对我恶语相加,认为我给他丢了脸……”


年少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对未来的想象,小学作文时“我的理想”,现在看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命题,在一个未曾了解社会的孩子眼中,“理想”,大约就是“我想象中既光鲜又让老师觉得我积极向上的一种职业”的代名词。


有个网友曾经说过:我们这群人,接受着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条路上,却一直妄想着和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经常走着走着就到了岔路上。只是殊途同归,所有的岔路都通向同一个出口,我们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努力,也不过就是为了成为普通人,也许还会是自己过去最讨厌的那种普通人。于是我们虽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做着一样的事,有些人可以欣然自得地取悦老板,我们的幸福感却总是来自于某一句突然浮现在脑海的歌词、某一句突然触到泪点的对白和深夜电话那头的那个人。


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们,有很多人,年轻时候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自己也许是个普通人,这样也挺好。


想明白了这件事,那么另外一件事情,也就好接受了——每个人的职场都是一样的,它充满了“Temple Run”中的障碍,可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能是让你难以忍受的人际关系,可能是找不到出口的环境,你可能满口抱怨却难以做到心平气和。


曾经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无论你觉得多么难以过去的坎,想象一下在三年之后,你还会觉得难以逾越吗?所以,你所遇的任何困难,都会在你可以回头之际,变成了一个宝贵的财富,那个时候,请感激这段历程。


02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在回顾自己的过往时,不约而同地说一句“苦难是我的宝贵财富”,当然,会有更多的屌丝仍然把目光集中在前者的光鲜,而忽略了苦难和财富之间的逻辑——苦难本身,绝对不是财富。那些面对苦难,被激发出来的斗志,那些被苦难打倒,翻身起来总结的不再摔的秘诀,那些再遇到同样的泥泞而顺利跳过的经验,才是真真正正的财富。这也许正是你所欠缺的,也正是你可以为之努力的。


当然,这样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你有面对困难做出改变的欲望。


著名的哲学家周濂在《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写到:某种意义上,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斗,一个也许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的“认识你自己”的追问。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面,你需要清算智识上的无明,更重要的是克服意志上的软弱。你当然可以选择向古人今人熟人亲人陌生人求助,但是归根结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傍。就像本书的同名文章结尾处所说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其实不管是从装睡中醒来,还是重新开始相信改变的可能,都是一种radical choice,这个“决定”何时做出,因何做出,做出之后需要承担哪些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后果,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取决于你自己,没人可以代笔。


我曾经一度认定,没有人可以仅凭一己之力站立,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可以用尽全身气力去拥抱的对象,并且希望这个拥抱可以让自己变得安全、强大甚至完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认同昂山素季的这个说法:“真正的改变是通过理解、同情、正义、爱心后的内在变化。”只有经历了如此这般的内在变化,你才会和自己停战,才能够学会“不自负、不迟疑、也不骄慢”地与世界媾和。小至个体,大到国家,概莫能外。


也因此,如果你真的不想改变,觉得对困难的抱怨不会影响自己,觉得过往的岁月都是平淡无奇,那么,后面的文字,对你也没有意义。


03

没人改变柠檬的酸,但可以做柠檬水


而只有认同这个前提,我们才会有下一步的思考。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不知为何而忙,或者忙得有苦劳,没功劳。销售经理经常对推销员说:“再多跑几家客户!”上司也常对拼命工作的下属说:“再努力一些!”但是这些建议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光努力而忽略了方法。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不,如果你不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再多的练习也没用。”


主动寻找方法,才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关键。我们要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就要找对方法。其实,职场中许多成本悲欢都在向我们反复讲述一个道理:只有主动寻找方法挑战困难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我们所能提供的方法,不外乎“厚积薄发、未雨绸缪”式和“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式。当然,无论是提示我们转换视角,还是提高效率,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便是,首先要把自己的能力提高。所以,再遇到困难时,把它当成是一次Temple Run的赛跑,你会越来越熟知更多的障碍类型,在下次吃到更多的加速道具,在未知的路上,跑得更远。那一刻,你是否感恩曾经遇到过的困难?


来源:《职场》杂志


往期精选

英伟达78%的员工成为百万富豪: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把自己当成CEO

善于管理团队的女领导,管好这5类人就够了


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帮助职场中的你 从聪明走向成功


版权声明:部分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729116156@ qq.com 微信:lailai950517


我认真把你的每一个在看 都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职场

职场
我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助职场中的你从聪明走向成功!也是中国经营报社旗下《职场》的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