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本 | 实现创新,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职场   2025-01-26 11:31   四川  

编者按:当地时间1月2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宣布,日本软银集团、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和美国甲骨文公司三家企业将联手投资一个名为“星际之门”的项目,用于美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特朗普表示,这是“史上最大”的AI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据公开报道,该项目的初始投资为1000亿美元,计划在未来4年内扩展至5000亿美元。该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在美国全国各地建立数据中心,预计该项目将为美国创造超10万个就业岗位。


该计划也引发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热情,推动了美股市场大型科技股的上涨。可以看到,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演进,“星际之门”成为美国在全球技术主导权争夺战中的一次重大战略布局。这也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如何把握住前沿科技的主导权成为全球各国都关注的话题。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尤金·菲茨杰拉德(Eugene Fitzgerald)、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师安德里亚斯·万克尔(Andreas Wankerl)、美国雪城大学教授卡尔·施拉姆(Carl Schramm)出版新书《创新的真相》,提出了面向未来需求如何构建全新创新体系的指导方针。本期就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发现。


(以下内容摘自《创新的真相:如何将创新商业化,促进经济增长》)


创新过程事实上是由人推动的,而不是由机构推动的。不过,即使是最优秀的创新者也无法闭门造车,每个机构都以其特定的方式为特定的活动提供支持。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很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尤其是当创新体系处于危机之中时。


当创新体系已经脆弱到崩塌的边缘时,它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支持和产出创新,也没有演进出一种更合适的创新体系。创新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创新迭代过程以及国家如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01

创新过程的真相


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美国政府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主任、麻省理工学院副校长、模拟计算机的开创者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二战结束后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影响极其深远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这份报告事实上定义了美国战后国家科技政策。基于这份报告的理念,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普遍采用一种先有科学发现然后才有技术开发的“线性单向”的科技创新模式。


但这样的历史叙事记录掩盖了真正创新过程中的混乱程度和错综复杂特性,没有真正揭示出创新过程中真实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底层逻辑。而且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也是失败的。真实发生的创新过程是“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实施要素”三者之间进行反复迭代的过程。


“技术要素”包括使得一个创新在市场中成功实现的任何新的或现有技术;“市场要素”是市场对创新的需求以及使用创新的客户;“实施要素”包括将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连接起来所需要做的一切,包括商业模式、生产过程、产品交付方法等。


这三种要素之间的迭代需要同时进行,因为任何创新都需要找到合适的技术要素,以合适的实施要素方式,去满足合适的市场要素需求。


但这三种要素各自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而且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因此三个要素之间需要进行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迭代,以逐步减少不确定因素。只有通过不断迭代,才能日渐改进萌芽中的创新,才能逐渐找到最终方案,才能将创新想法变成能够在市场上真正盈利的业务。


因此,创新的真正内在机制不是单向的(从科学到技术),更不是线性的,而是创新的三种要素之间错综复杂地(甚至混乱地)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并且逐步交叉迭代,并最终收敛成具有市场化商业价值的最终创新形式的过程。


02

创新的类别


对于不同的创新其程度各不相同,可以采用一个以创新程度进行标定的“连续谱”进行分类,“连续谱”的两端分别定义为“渐进式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是指那些或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业务种类,或者以一种原本不可能的方式颠覆性地扩展了现有业务的重大创新。颠覆性创新需要在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实施要素三者之间进行很多次完整的迭代才能实现。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明以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创建就是一个典型的颠覆性创新例子,这一颠覆性创新为人类文明带来了电子信息技术革命,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革命性的时代常常被“摩尔定律范式”所描述。


“渐进式创新”则是那些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微小或渐进的改进,在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实施要素之间可能只需要很少迭代或不怎么需要迭代的创新。


这种渐进式创新的一个例子是上述“摩尔定律范式”早期几十年的迭代创新,比如集成电路微处理器芯片从Intel 286到386的进步等,这期间微处理器芯片的市场是固定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等也是基本固定的,技术的性质基本上也变化不大。


一个创新基于在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实施要素方面不确定性程度大小和创新程度大小的不同,可能处于上述“连续谱”空间两个极端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比如处于“连续谱”中间位置的创新,可以称之为“中等程度的创新”。


从创新迭代过程所需的时间来看,处于连续谱“颠覆性创新”一端的创新,它从实验室科研成果到产品成功入市所需的时间跨度往往需要10年以上;而处于连续谱“渐进式创新”一端的创新,往往很快就能进入市场。


对人类社会来说,像集成电路“摩尔定律范式”这样的“颠覆性创新”,其影响都是伟大的、革命性的,也是人类所追求的。为了实现革命性的颠覆性创新,既需要科学家和发明家,也需要创新者、创业者、投资者,更需要一个完善的创新生态和国家创新体系。


03

创新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纯粹的发明家是指创造出新技术的人。与纯粹的发明家不同,创新者在市场要素、技术要素和实施要素三个领域之间进行迭代工作,目的是将其收敛成一个实用的有商业价值的创新。


创新者是推动创新迭代的关键,创新者个体需要获得市场要素、技术要素和实施要素的技能和经验,并且具备整合这三大要素的能力,成为一个跨学科和跨界人才,才能在三个要素之间有效推进迭代创新过程。


创新者的核心技能包括:(1)很强的跨领域学习能力;(2)高效的、准确的抽象能力;(3)既能从高处鸟瞰各部分连接关系,也能从底层细节确保事情的正确无误,同时还能在两者之间进行快速切换的能力;(4)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时做出高质量决策的能力。


发明家如果与市场互动起来,并整合其他技术以制造出可行的新产品,同时根据现实中的实施过程反馈信息去进一步修改发明,那么这样的发明家也是一个创新者。范内瓦·布什于1942年就提出过,好的工程师“不只是一位物理学家、商人或发明家,而且是能够从上述每个领域中都获得一些技能并能够成功地大规模开发和应用新设备的人”。这样的工程师就是本书描述的创新者。创业者则是指创立和发展新企业的人,主要关注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机制来实现上述目标。


在执行迭代创新过程中,创新者必须具备上述多种技能。尤其是颠覆性创新和中等程度创新,对创新者在所有领域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由于同时拥有所有能力并能够在所有三个领域运作的通才很少,由多人组成一个团队可以更好地执行迭代创新过程。


团队中的每个人首先需要在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实施要素之中的至少一个领域具有天赋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对其他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需要具备相互沟通讨论并共同推进迭代过程的能力。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缺乏足够的知识重叠,无法在同一个现实框架下有效地沟通,他们将无法有效地执行成功的创新迭代。


因此,需要避免由非跨学科个体组成的那种由纯粹创业者、纯粹发明家和纯粹运营者组成的三人创业团队。理想的早期项目应该由跨学科、跨界团队成员组成,这些成员的过去经验已经证明他们能够同时理解所有三个领域并能够共同组成一个团队。


这同时带来额外的团队优势:他们相互间可以进行批判性的辩论。即使在这样的团队中,仍然需要一个跨界跨学科的创新者,他不仅拥有技术背景,而且拥有市场要素和实施要素领域的经验。


对于投资者,也要求具有跨学科的背景,才能识别出上述这样的能够使创新成功的潜在团队,并持续地与他们进行富有成效的互动。


《创新的真相:如何将创新商业化,促进经济增长》

作者:【美】尤金·菲茨杰拉德(Eugene Fitzgerald)

【德】安德里亚斯·万克尔(Andreas Wankerl)

【美】卡尔·施拉姆(Carl Schramm)

译者:程志渊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扫码了解丰富的创新实例

职场
我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助职场中的你从聪明走向成功!也是中国经营报社旗下《职场》的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