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寒风起。今年的冬天,开始了!
不知你感觉到没有,今年的冷空气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南京长江大桥、无锡清名桥、常州青果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徐州文庙……早在立冬之前,这些运河城市的地标就已换上了冬衣,迫不及待地提醒着大家:天冷了,是时候穿上温暖的棉毛裤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运河城市的地标都披上了冬日的厚重,你的“御寒装备”又是什么呢?
回溯到清末民初,运河沿岸的居民们通常穿着夹袄、棉袄、棉袍、皮袍以及宽松的棉质大裆裤来抵御严寒。而渔家孩童更是有着独特的保暖神器——虎头暖袖和虎头鞋。虎头暖袖缝制在棉袄的袖口上,既方便在船舱内伸手取物,又能在外出时蜷起手来保暖。虎头鞋则是渔家婴幼儿的典型服饰,通常前绣虎头、后绣荷花,鞋帮、鞋底则绣有蛇、蝎、蟾蜍、壁虎、蜈蚣“五毒”等图案,既保暖又具有辟邪驱邪的寓意。
对于大运河沿线的居民来说,立冬不仅是一个穿衣保暖的时刻,更是一个享受美食的佳节。
民间流传着“立冬补冬”的传统习俗。立冬之日,北方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而南方人也会早早备好滋补的热汤。不同地区都会以各自独特的仪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运河沿线城市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的过冬美食。镇江蟹黄汤包、徐州霸王别姬(主要食材是甲鱼、鸡肉)、临清八大碗、苏州松鼠鱼、扬州炒饭、德州扒鸡、淮安汤包、南京盐水鸭、天津大麻花……每一道美食都是冬日的温暖慰藉。
“轻轻提、慢慢移、先吸汤、后吃皮”。到了冬天,淮安人特别钟爱用肉皮、鸡丁、蟹黄、虾米、竹笋等20多种配料制作而成的淮安汤包。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曾带纪晓岚慕名品尝。道光皇帝的老师汪廷珍是淮安人,他把淮安汤包带到京城,道光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誉其为“人间第一鲜”。
焦溪古镇的羊肉盛宴更是让人垂涎欲滴。走在焦溪老新街和北新街上,这里聚集了十几家各具特色的羊肉店,到处弥漫着羊肉的诱人香气。这里有名的白切羊肉(焦店羊糕),将皮、肉、冻三者完美融合,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质感,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