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来苏州游玩,园林必须得打卡,精美的丝绸也不容错过。在清代,苏州织造代表着江南丝绸发展的巅峰,即便在紫禁城也是上等的贡品。你知道吗?苏州丝绸生产、运输、传播都与大运河有着密切联系。这些故事,都能在中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中找到。
苏州丝绸博物馆云展览现已入驻中国大运河VR博物馆栏目,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卡展览,欣赏美丽丝绸,了解苏州丝绸与运河的历史。
苏州是中国蚕桑丝绸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丝绸之府,锦绣之地”的美誉。
考古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苏州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纺织生产。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曾介绍,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丝绸的兴起与大运河息息相关,运河为桑蚕业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同时促进了手工艺的发展,使得丝绸在苏州繁盛。”
明清两代,苏州丝绸达到生产、贸易的鼎盛时期,彼时皇家高级丝绸织品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那时苏州的运河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蚕采丝。有了太湖、运河水网浇灌出的优质桑叶,世代筛选出来的优质蚕种,再加上苏州人的巧手,每年新丝上市时,苏州丝都能卖上绝好的价钱。
南北朝的褐地花树舞人锦残片、清代的藏青地织金蟒袍……如今,都可以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看到。
南北朝褐地花树舞人锦残片
作为中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于1989年创建,1991年落成开放,2016年提升改造。现占地9500平方米,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历史馆、现代馆、未来馆、桑梓苑、丝织机械陈列室、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六大展区。
馆内既有精美的丝绸文物陈列、动态的栽桑养蚕展示,又有传统织机操作表演和现代丝织技术在生活上的应用。
大运河也是一条文化之河,滋养出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正是其中之一。它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宋锦诞生于南宋时期,此时江南地区的织锦技术有了长足发展,织锦结构和纹样独具特色,质感精美,对后世有长远的影响。由于主要产地在苏州,因此也有“苏州宋锦”的叫法。
南宋 万字牡丹暗花绮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历史馆古代厅基本陈列里,你能找到南宋时期的“万字牡丹暗花绮”,上面的牡丹纹、万字纹……蕴含着人们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充满了生活气息。据馆内介绍,该残片出土于江苏常州金坛的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太学生周瑀墓。1975年,这里考古出土了大量丝织品,其光泽、弹性、抗叠性均为以往出土文物所罕见,平素、小提花、大提花俱全,以纱、罗类织物品种居多,绮类也极富特色。残片质地为平纹地起纬斜暗花,线条流畅细腻,体现出南宋丝织工艺的机巧。
宋锦是怎么织出来的?苏州丝绸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展厅——织染坊有答案。这里陈列着经复原的古代手工织机以及相关器具,超大的宋锦织机,展示着古代丝绸织造技术的发展与悠久历史。
清代 石青缂五彩四团云龙衮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