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在美食”第二届江苏非遗美食荟(运河篇)在扬州圆满收官,来自天津、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大运河沿线8省市70个非遗美食类项目齐聚,让食客们大开眼界。趁着暮秋初冬,把这些美味收入肚中吧!
在“运河沿线美食”片区,来自河北香河肉饼展台前排起了长队,吸引市民游客排队品尝。香河肉饼是河北省廊坊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并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燕赵老字号”保护项目名录。
据说香河肉饼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饼,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被带到香河一带。伴随着大运河便利的水道交通,肉饼沿河开店,名震京津,香飘千里。
香河肉饼最大的特点是肉饼皮薄如纸、肉连无筋、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润而不柴,食后有余香。该项目传承人张井林一边制作肉饼,一边向现场市民游客介绍其制作过程和历史渊源。
香河肉饼分擦油和加酥两大类。擦油肉饼选用上等肉,配以葱、姜、豆豉、香油等调馅,烫面包好放入擦油平锅内微火煎烤至外焦内熟,其饼皮薄如纸,馅匀且有弹性,口感外脆里鲜。加酥肉饼,烙前面皮擦酥,更有香酥、甜嫩等特点。
张井林专做肉饼已经50多年,在保留肉饼原有风味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肉饼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多渠道推广模式。2022年“香河大张肉饼”正式入驻直播间,将操作台搬到了线上,该项目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挖永济渠,焦作成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渠首所在,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上船只往来,便利了交通也让沿岸美食升级,五里源松花蛋就是其中之一。
在焦作修武县五里源乡有一座千年古刹海蟾宫大殿,相传五代时期天下大乱,战火不断,为治理国事燕王的丞相刘海几次进谏均遭拒绝,刘海一气之下弃官出家修道,来到五里源乡隐居,因口吞金蟾莲花,得道成仙。然而,原本清澈的马坊泉却变得浑浊不堪,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刘海命仙鸭下凡治理,从泉底取鸭蛋回报百姓。人们发现,鸭蛋剥开后晶莹透亮,内嵌如琥珀状松枝状的图案,所以被称为“松花蛋”。
五里源松花蛋李氏传人说关于松花蛋,必须是马坊泉水养的鸭子产的蛋,因为这里的鸭子每天吃水里一种叫“活石头”的微生物,所以产下的蛋个大、质好、味香,经加工制作而成的松花蛋,脱壳利落,松花清晰,色艳味醇,营养丰富。
松花蛋的模样独特,味道也格外可口,Q弹的蛋白、绵软的蛋黄,配上简单的酱汁调料,可以干下好几口白米饭,岁月轻抚温柔的五里源乡,也为人们留下了时间的美味。
有这样一类的食物,取自当地的物种,汤汤水水、滋味悠长。山东的朝天锅、山西的羊杂汤、陕西的水盆羊肉、北京的卤煮、南京的鸭血粉丝汤,还有淮南的牛肉汤。
淮南作为淮河的沿岸,这里的人们随着淮河的喜怒哀乐,随着滔滔淮河水生活着。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记载于汉,名传于宋,研制于清,发展于改革开放。牛肉鲜汤,采用淮河两岸的优质黄牛肉和新鲜牛腿骨熬制,汤里加上滋补药材和卤料,慢火熬制,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滋味醇厚。
从吃法上,可以看见淮南人处事的风格,既有北方人憨直与豪情,亦有南方人的聪慧。
盛牛肉汤的碗一律是粗瓷大碗,竹筷是预先泡在热水里放在炉子上煮过的,比较卫生。细看碗中,牛肉片宽大而平展,纹络如花;粉丝细长,光亮如冰丝;翠嫩的香菜,散于堆积如雪的热汤上面,热气袅然。
碗的一侧放置了一盏小碟,半边是鲜红的辣酱,另半边是一瓣瓣金黄色的糖蒜头。酱蒜小碟冷冷的色调,反衬出大碗盛出的牛肉汤更加香烈撩人。
清晨起大早,若赶去东城市场的后街,可以望见栉比相接的汤铺,店家快速在肉盆里啄几撮肉片,混了粉丝、千张、豆饼揽入漏瓢,浸在滚热的汤中,往复溜几个来回,倒在粗瓷碗里。注入汤,铺上葱花,点缀些香菜,一口喝下,此番美味,人生别无他求。
颗颗饱满的虾仁,粒粒金黄的米饭,只要吃一口扬州炒饭,便再也忘不掉它的美味。
关于扬州炒饭有两种说法,一是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也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
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航行在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就开始食用鸡蛋炒饭。旧时扬州,午饭如有剩饭,到做晚饭时,打一两个鸡蛋,加上葱花等调味品,和剩饭炒一炒,做成蛋炒饭。
明代,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形。
清嘉庆年间,扬州伊秉绶开始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虾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渐演变成多品种的什锦蛋炒饭,其味道更加鲜美。
随后,通过赴海外经商谋生的华人,特别是扬州厨师,把扬州炒饭传遍世界各地。暮秋时节,来上一碗独具“秋色”的金黄炒饭,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