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突然变大,是身体给你最好的信号

情感   2024-12-26 09:30   广东  

开头先说个事,最近打算抽送10套书,和应对孩子内耗焦虑相关的书,有需要可加多妈发送“青蛙专注”,这套书外面买要七八十块钱,建议大家都去试试👇



有位妈妈来找我要之前写的关于愤怒的文章。
她说,感觉自己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
年轻的时候,她是出了名的脾气好,好说话。
现在的她,一点就炸。
一件小事就能瞬间点燃她的怒火。
要是能心安理得的生气也就罢了。
问题是,每回等气消了,她又开始自责,觉得没必要生气,发脾气的自己像个小丑一样。
上周,她看到一个奥数培训班在搞活动,想着给儿子报个奥数班,锻炼一下数学思维。
回家和老公一说,他摇头反对,嘟囔道,“没必要吧,他能有这么多时间?”
老公的反应,瞬间让她内心冒出一股无名之火,她不满地反击道:
“怎么说个什么事你都要反对,孩子的时间你能有我清楚?你真有关心过儿子的学习吗?”
老公连忙解释道:
“我知道你是为儿子好,但他数学成绩也不拔尖,奥数会不会有点太难?而且现在学校的功课很多,学不过来不就浪费钱了,对不?”
听完老公的解释,她又觉得在理,怒气一下消失了大半。
老公见她不生气了,便调侃道,别老这么着急上火,有话好好说。
事后,她反省,自己好像真的很容易上头。
也不仅是对老公,对待孩子也一样,儿子犯了个小错,她当下会立马火冒三丈,血气上涌。
再耐着性子多问孩子两句,又觉得没必要这么激动,都是小事而已~
现在她很苦恼,因为太容易着急上火,经常生一些没必要的气,伤了乳腺不说,每次气完还会内疚,陷入无穷无尽的内耗。
以前脾气挺好,到了某个阶段,脾气突然变得极差,为什么会这样?
背后有一个核心原因,被威胁了。
01
这种转变,可以用动物的本能来解释。
发脾气是一种向外的攻击行为。
动物什么时候会表现出攻击性?
受到威胁,需求被侵犯的时候。
人类同理。
之所以攻击性变强,是因为威胁感变强。
动物被威胁,往往是因为生存环境。
而人类的诉求更高级,生存需求基本都满足,大部分人都不会有类似的威胁。
精神层次的威胁,倒是随处可见。
什么是对精神的威胁?
不尊重、控制、稳定感被破坏……总而言之,一切让人觉得不适的情绪,都会让人产生威胁感。
天地间所有的生命,都能感知威胁。
但是,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就算同一物种之间,一样会因为对环境的感知度不同而产生差异。
拿猫咪来说吧。
我们家都是流浪猫。
刚领回家的时候,每只猫都会下意识躲起来,一旦有人靠近,立即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全身的毛炸起,一副准备出击的样子。
住久了,熟悉了,知道环境和人类是安全的。
它们便开始“拆家”,窝里横,就算打碎了东西,也表现出一股“是你没把东西放好”的气定神闲~
换到人类身上也一样。
所处环境让人觉得很不安,或者说,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就会因为一点小事应激。
为什么明明以前很平和,结婚或者有了娃后,情绪变得暴躁,很可能是,感知的威胁因素变多了。
02
比较常见的是不尊重感。
前面那位妈妈,当下让她愤怒的载体是老公,但真正点燃她怒火的,其实是内心深处价值感被挑衅。
这种不安来源于她对家庭角色的期待。
她希望老公能够在她需要的时候及时响应,但是老公没有做到,并且是好几次没有及时响应的累积。
这位妈妈还说了一件事,某天吃完晚饭,她交代丈夫收拾厨房,喊了好几次,发现他一直没有动手。
当下,她的内心就像打翻五味瓶,愤怒迅速聚集。
看起来是因为对方没收拾而生气,其实更多是因为自己被“遗忘”,被“忽视”,她的自尊受到威胁,愤怒成了自然的反应。
很多家庭女性会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
照顾孩子、打理家务、工作、社交……全都压在身上,却从来没听到一句“辛苦了”或者“谢谢你”。
这些忽视感,都会当事人感到不被尊重,威胁感油然而生,随时有可能爆发。
还有就是需求不被尊重。
一位妈妈累了一天想要好好休息,孩子突然跑过来拉着她的衣服,“妈妈,我要这个、要那个”。
本想说一句“等等”,但愤怒先行了。
妈妈并不是真的生气孩子,而是内心的需求被忽略,激化了她的攻击性。
除此之外,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也会带来威胁感。
很多人不仅要眼前操心,更会为未来焦虑,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时候。
那种“我是不是没有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他是不是会在竞争中落后?”的担忧,会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渗透,成为愤怒的潜在来源。
想要一切“完美”。
但是,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不确定性。
这种不安,就像某种潜伏的威胁,不知不觉地积压在心里,最终以愤怒的形式爆发出来。
03
爱发脾气,并不是一件坏事。
是身体在提醒你,你被威胁感包围,心态该变变。
减少发脾气,核心在于,驱散那些会带来威胁的心理隐患。
为什么说是心理隐患呢?
因为,心态不同,处于相同的环境,感受到的威胁感也不一样。
就像小猫,刚到家时会应激。住习惯了,同样的环境,它们松弛得不行。
达到这种状态并不容易,但只要给自己时间,去刻意练习,不说彻底改掉,至少再遇到一些小事时,可以尽量保持平和。
具体怎么办?
有几个建议可以参考。

1,

接纳很重要
首先,就算爆发出来,也不必内疚或者自责。
发脾气并不是一种“罪过”。愤怒、焦虑、烦躁、疲惫,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先接受这些情绪的存在,才能避免负面情绪堆积,变成日后爆炸的一环。
2,
不要大包大揽
很多人之所以不安,是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家的所有事都得自己扛。
考虑的东西多了,对“失控”恐惧会越多,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生怕家庭生活出现问题。
减轻威胁感的一个办法就是,分担责任。
你不是一个人,家里的其他成员,同样有责任去分担家庭琐事。
照顾孩子、分担家务,不该一个人顶着所有。

3,

不要追求完美
降低要求,属于增强钝感力
如果把期望值调得很高,那么任意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刺到你的神经。
没必要每时每刻都用“完美”这个标尺衡量自己。
能做的就做好,做不到的,别对自己太严苛。
允许不完美存在,提高钝感力,自然感受不到威胁的存在。
4,
必要时冷却自己
当人感到威胁时,大脑会启动“战斗或逃跑”机制,激活愤怒的情绪反应,比如大声争吵、暴力等,这种行为本身又会加剧威胁感。
面对愤怒的生理反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一点冷静的时间,断开这种“战斗”模式。
在情绪激动时主动离开现场,去厕所洗把脸,深呼吸几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
冷静期可以帮助你恢复理性思维,重新审视威胁感的根源,避免愤怒的冲动行为。
04
发脾气其实就是一种“自保机制”。
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后藏着焦虑、不安和被忽视的需求。
它告诉你,“嘿,别再做那个一个人扛所有的超人了。”
它并不是让你自责,而是让你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些空间和关怀。
关键是学会接受情绪、调整自己,而不是把它压抑成习惯。
给自己空间,冷静下来,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
(完)
点个“赞”+“在看”,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见。
 小楼好文分享 
“我认识的教师子女,没有一个心理健康的”
- END -
我是小楼,一个喜欢聊点有用日常心理学,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出版过心理学书籍《婚姻自救指南》和《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多分享和感悟可关注👇

小楼聊心理
主要聊点有用有趣的心理学,偶尔研究护肤保健减肥,一个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