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号在家经常拿着笤帚玩,我发现她有时候也拿她奶奶的痒痒挠。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这些棍状物,经常在外面捡棍子。
捡棍子就像武林高手找武器一样,要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棍子可遇不可求。 要笔直光滑不扎手,而且最好是竹子,竹子比较光滑打磨一下品相极佳。颜色翠绿又好看,短点的竹棍还像箫,颇有一种潇洒侠客的感觉。
后来看《射雕英雄传》里使打狗棒的黄蓉和使玉箫的黄老邪,感觉金庸把最好的武器给了这父女俩。
小时候,一根心仪的棍子会收藏很久,我特别喜欢甩动它发出的破空声。
小时候的黑白电视机往往都配有室外天线,我们家不用室外天线电视画面也很清晰,所以就没装室外天线。装室外天线的铝管就成了我小时候的玩具,我用它学会了一只手耍棍子。
一根天然竖直而又修长的棍对小孩来说意味着什么? 它可以是赵子龙的蛇胆亮银枪,也可以是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它可以是顺溜手中的狙击枪,也可以是上了刺刀的步枪 它可以是倚天剑,也可以是屠龙刀,甚至可以是呼云唤雨用的魔法杖。
海贼王有一集中,在森林里路飞拿个木棍,把乔巴眼馋的不行。
受武侠电视剧的熏陶,我小时候很难抵御棍棒的诱惑,尤其是光滑且直的那种。
看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侠小说,绿玉杖和打狗棒是经常出现的物件,绿色的棍子,似乎有一些潇洒浪漫的隐意。乔峰、洪七公、黄老邪,这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用的都是棍子。黄蓉把帮主传给鲁有脚后,打狗棒也给了他,自己仍然用一根竹棒。
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这绿玉杖想必就是竹棒。
而且竹棒这东西,这在古人诗文里绝不是孤例,苏轼在《定风波》里也写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四大名著里,棍子都是非常显眼的东西。《西游记》自不必说,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说是西游第一神兵,《西游记》这么受小孩喜爱,绝对跟这根棍子脱不了干系,试问哪个小孩可以抵挡得了一根可大可小棒子的魅力?
《水浒传》里,林冲是80万禁军枪棒教头,武松提一根哨棒就去景阳冈打虎,这根哨棒一直是武松年轻时候闯荡江湖的傍身武器,后来看野史,还流传着武松取得哨棒的传奇故事,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取得金箍棒一样。
《三国演义》里棍子当然不是主角,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的三国战争,棍子造不成杀伤。但是三国人物基本都使用长兵器,长兵器的本质都是异化的棍子,我们讲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镰槊棒,鞭锏锤抓,绝大多数兵器都是以棍为基础,加一个伤害性的金属兵器头。赵云的蛇胆亮银枪,吕布的方天画戟,张飞的丈八蛇矛,莫不如此。
就连《红楼梦》,棍子也在贾府占据重要位置,贾家提倡棍棒教育,棍子代表权威,代表强势,贾宝玉就被他爹用棍子揍过好几次。
东北话里有个词儿,叫“立棍儿”,非常形象,就是男的拿着棍子往地上一戳,另一手叉腰,就代表厉害,牛逼,能说上句儿,在这片儿能耀武扬威。
许多孩子都想拥有这样的荣耀,但不是谁都有这样的运气——捡到一根称心如意的好棍子。事实上,许多人会误以为这是孩童时期不成熟的表现。
但即便是为了生活而用成熟做伪装包裹住自己的成人,面对一根品相极佳的木棍时,也总会被木棍剥开表面成熟的伪装。
往期文章列表: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明察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