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月12日,也是我的36岁生日。
36岁当然值得好好庆祝一番,因为从这一刻开始“我作为大人活的时间”将首次超过“我作为小孩活的时间”。这个时间点也是我高考那年出生的孩子高考的一年。
过了30岁,人生的残忍程度会乘以10,时间像高铁呼啸着飞驰,有时候冷不丁想到自己的年龄,会下意识一声“我X”出来,就像睁开眼看时间发现自己睡过头一样。
不知道你在站台候车时有没有留意过高铁过站时的速度,那种让人目眩的速度,挟着巨大的力量感破空而来,像是另一个维度上的、非人间的怪物,几乎能碾碎人的灵魂。这个时代是以秒来计量的,是一个瞬间推搡着另一个瞬间,而不是一个昼夜牵着另一个昼夜。
要直奔目的,效率第一,要应声而答,速战速决,斩钉截铁,犹豫是不可以的,耐心、柔声劝慰、徘徊等待都已经作古。我们面前是属于“现在时”和“未来时”的,没多少人愿意为“过去时”停下脚步感怀。
我还是愿意每年这个时候,五味杂陈地回望一下过去的一岁。
现代化大城市的运行方式,是效率的绞肉机,是肉身的凡尔登。以肉身的持续损耗去跟上城市的节奏,年轻的时候可以借生物的生长能力阶段性扛一扛,过了35岁能不能留下来继续扛,就要看两个标准:
1.有没有攒下足够门槛的资产,可以用其产生的稳定现金流为日渐衰微的肉身制造一个护盾;2.是否所从事的工作之回报已经超越劳动时间之约束。
两个标准必须符合一条以上,否则被卷死只是时间问题。
35岁这一年,父亲出了交通事故,手术住院前后花掉了四十多万,再加上生二胎养孩子,家庭支出过五十万。每天一睁眼想的都是:搞钱。
也有过一段时间的焦虑、失眠,挺过来之后,更加坚毅了。现实倒逼我快速成长,告别往日的舒适区。先把现实主义搞明白,再搞理想主义。
借此也劝慰一下躺平的年轻人,趁年轻先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学习实实在在的技能上,别在空洞的道理上想太多。尽早把自己的经济基础拉到一定高度之后,你会发现很多道理是不值得讨论的,很多麻烦生活里也是遇不到的。
比如你不会去纠结和争论学英语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你从英文渠道获取信息就有用,你赚到美刀就有用,你在更广阔的地方和更多的人打交道就有用。
你也不会纠结和争论到底中国好还是外国好。你想出国就出国,你想回国就回国,你会像我一样希望世界更好。
你也不会纠结婆媳关系怎么处,花钱请保姆。
你也不会纠结朋友圈该怎么发,该怎么发怎么发,在哪里浪在哪发。
归根结底,当你有了本事之后,很多道理是没用的,不值得思考和讨论。
人到中年的最大悲哀是,年轻的时候没学一技之长,没用的道理想了太多,满嘴教条和格局,手脚却无能为力。
一个战胜不了自己的人,就永远没有分析局面的资格,更上不了大的台面。
35岁的我,在努力战胜自我,长成更好的自己。凡墙皆是门,障碍即成长。
我跑了1028公里,参加了四次马拉松。全年的跑量相当于从济南跑到了世界的尽头——铁岭。
越到中年越觉得,所有的拥有来自你从年轻时一步一步铺就的路。
马拉松就像人生,都没有什么捷径,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在某个点厚积薄发。
35岁,就像站在跑道的中场,回望上半程,有过松懈摆烂,有过拼搏奋进,那些吃过的苦、尝过的甜,都化作了如今的底气。身体虽不如二十来岁那般活力四射,但也懂得了呵护健康的重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为人生下半程续航。
35岁,我在公众号上写了87篇文章。
写作等于是读书的“费曼学习法”,因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为了稳定的输出就倒逼着自己不断的输入,随着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安全感也就越足,一旦动作获得正反馈以后,这件事就不需要什么坚持什么自律了。自然而然的快乐会驱使着你,不断前进。
“写作,既要有艰难而漫长的搜寻和筛选,又要有别具匠心的雕刻和呈现”。写作既可以很随意,很闲适的记录。也可以很慎重,很严谨的落笔。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探索的方式。
2025年我会借助AI,更快捷更高效地产出。
35岁这一年也是我和媳妇结婚五周年,时光见证我们从初涉婚姻的懵懂新手,成长为配合默契的生活舞者,平凡日子里的点滴,是爱最坚实的基石,诚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如果说前四年是风花雪月的浪漫,那第五年就是同甘共苦的坚守。携手趟过泥泞,感情在风雨中扎得更深。
恰似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在那些至暗时刻,我们十指紧扣,踏破荆棘,感情经霜寒洗礼,愈发坚如磐石。
35岁这一年,媳妇生了二胎,我肩上又多了一道责任,学着做一个好父亲。
未来的日子漫长,我们约好了互相扶持,一起进步,共赴下一场山海,穿越风雨,再揽星河,书写婚姻新篇章。
互联网上经常贩卖程序员35岁是道坎的焦虑。其实大多数职业,35岁的性价比都不如刚毕业的年轻人。
我们这些“老”职场人要想不被淘汰,只能是继续精进,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目前互联网主要三大工种:产品、运营、技术。天天说互联网人35岁就失业,但实际上程序员年纪大了,顶多也就是到职业天花板而已,不至于完全找不到工作。而产品、运营岗,吃完青春饭,自身能力水平上不去,找不到工作却挺常见。
作为IT从业者,面对硬件设备、软件程序、人机交互、产品体验,必须提醒自己时刻保持高度的感知,要有好奇心去观察、思考、学习。
36岁,我准备好了,出发!
往期文章列表: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明察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