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职称晋升优先,行不通了?

学术   2024-12-09 12:03   天津  


近日,某医院关于医务人员抗疫晋升优待政策的执行问题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据了解,之前有很多一线抗疫人员在晋升职称时走的是绿色通道,今年文件并没有多少变化,该院的一线抗疫人员却是按照差额比例分配名额,这就导致许多符合条件的人员无法晋升,从而引发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众多医护人员希望医院能够重新审视并改进职称晋升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医生能够获得公正的评价与晋升机会。医护人员们的这一举动也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引发热议

有些网友义愤填膺地表示:“医护人员在抗疫期间不顾自身安危,为我们筑起了生命的防线,他们理应得到应有的奖励和晋升机会。现在政策突然变卦,这不是让英雄寒心吗?” 还有网友感慨道:“职称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太重要了,它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收入和职业发展,更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一种认可。医院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公平,应该尽快纠正。” 更有一些网友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了自己所在行业类似的不公平现象,认为这种不公正的职称评审制度在很多领域都存在,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然而,也有部分网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医院可能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医院的职称名额是有限的,随着医护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晋升需求越来越多,如果不进行限制,可能会导致职称的含金量下降。


还有网友指出,抗疫优待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不能仅仅因为抗疫就无条件地给予晋升机会,还应该综合考虑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和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众多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也加入了讨论。一些专家表示,职称评审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科研论文等指标,而忽视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抗疫这样的特殊时期,更应该突出对医护人员实际贡献的考量,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审机制。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改革职称评审制度需要谨慎,不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院方回应

面对汹涌的舆论和医护人员的诉求,该医院迅速作出了回应。医院管理层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表示将以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医院首先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承认在职称晋升制度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误解。同时,医院承诺将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现有的职称晋升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梳理,力求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科学的评审机制,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得到公平对待和应有的发展机会。



职称晋升优待,不如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明医改下,职称越来越重要,

晋升的口子却越收越紧

其实,有关这个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称晋升倾斜的政策,早在前几年就有人担忧会不会引发不公平问题。


比如在“一线医务人员”的定义上,如何才能被判定为“一线”?在后续的政策推行中,如何才能保证在时间跨度下,前后执行具有一致性?这些问题不明确,这个倾斜政策迟早会引发风波,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例如,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就表示:“临时性优待政策本身就弊病多。不管是在‘一线’界定上,还是在有效期限上,都难以保证公平性,也容易滋生‘腐败’。今后遇到“大事”,还是要谨慎出台类似政策,尽可能改为一次性激励,最好是一次性的奖金激励。”


试问,医生的职称代表的是什么?那是一种专业技术能力的认证,是治病救人水平高低的体现。如果一个初出茅庐的医生,就因为在重大事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你就给予他晋升副高的优待条件,这样的副主任医生,我们敢找他看病吗?


另外,通过这起引发舆论风波的事件,我们也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对于职称晋升的那种紧迫感。在三明医改即将覆盖的当下,职称的作用确实是越来越重要了,职称晋升越早,未来就越能受益。


在三明医改中,医院内部要确定分配方案,实行年薪制,分配到个人,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3部分组成,也称之为定性工分、定量工分和奖惩工分,这就是工分制。


其中,基础工分占40%,分为职称、工龄和职务,按岗位考核。2021年,部分医院已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了50%,并且基础工分占据年薪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职称在年薪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大家口中所说的主治20万、副主任25万、主任30万,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现在大家都知道职称在三明医改中的重要地位了,目前可以感受到,在三明医改覆盖之前,职称晋升的口子收得越来越紧。


职称,“硬控”了中国医生的一生

在中国,职称不仅是医生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薪酬、声望和社会地位的关键。因此,职称晋升对于医生来说,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件大事。


譬如徐毓才所言,当下本着“问题导向”原则,以破除“四唯”和解决人员职称晋升难问题为目的的卫生职称改革已经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局面。虽然看似充满活力,实则隐藏着职称含金量下降的风险。大医院自主评审的标准不一,导致职称的含金量参差不齐;基层医生直接晋升副高的现象,也让人质疑这种职称的实际水平。这些问题,都是职称评审制度中亟待解决的痛点。


职称晋升的要求也常常成为医生们的负担。比如,晋升副高需要下基层服务,但这种服务往往形式大于内容,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再比如,申报高级职称需要提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病案首页数据,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小城市和小医院医生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科研论文的要求也催生了造假现象,而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和侧重点的评审过程,更是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在临床一线,有许多业务能力出色的医生,却因为职称评定制度的束缚,始终无法获得应有的认可。有医生感慨这一代医生很多人的终点就是主治了。这种声音在医疗界并不鲜见,反映了职称评审制度对医生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


我们希望职称评审制度能够明确以临床为导向的晋升标准,引导医生真正扎根于临床工作,务实地服务于患者。这样的改革,不仅是对医生职业生涯的尊重,也是对整个医疗体系健康发展的促进。职称评审制度的完善,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以确保每一位医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文章来源:检验医学沙龙,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阅读原文,直接查询项目临床意义、行业标准、参考区间~~~

检验之声
检验之声,专注于检验医学前沿资讯、检验项目解读、检验案例分享、检验行标在线阅读,打造检验信息共享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