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分析

学术   2024-12-20 12:04   天津  


作者:云浮市人民医院---聂愕幸


【前言】


嗜酸性粒细胞属于粒细胞的一种,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尤其在预防寄生虫感染、哮喘和过敏反应方面功不可没,Paul Ehrlich在1879年首次提出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这个词[1]。嗜酸性粒细胞,顾名思义,容易被酸性染液染色,正常情况下约占外周血白细胞的1-5%,其细胞质中富含大小均匀的粗圆颗粒,经瑞氏染色后可呈现橙红色。嗜酸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由祖细胞演变成完整的成熟细胞,然后被释放到血液中并逐渐稳定。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为8到18个小时。经过血液中循环并且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嗜酸性粒细胞转移到组织中,在组织中的寿命通常为2-5天,此外,细胞因子的释放会增加其寿命[2]



【案例经过】


患者因“咳嗽1月”于2024年08月13日收入本院血液科。


病例特点:


1.青年男性,慢性病程。


2.患者自诉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咳嗽剧烈时伴气促及胸腹部疼痛,伴少量咳痰,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咽痛、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四肢乏力等不适,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37.3℃,遂至云浮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查血常规见“白细胞数(WBC) 60.34↑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49.92↑ 10^9/L”后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查因”收入我科,患者近1周来,精神、睡眠、饮食一般,二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3.1月余前有“鱼生”食用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入院体检:T:36.5℃,P:74次/分,R,20次/分,BP。117/81mmHg。神志清,表情自然,咽无充血,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叩击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4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5.辅助检查:2024-08-12云浮市妇幼保健院,血常规:“白细胞数(WBC)60.34↑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82.7%,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49.92↑10^9/L。肝功能+肾功3项:ALT 237U/L,AST 68U/L,血肌酐121umol/L。


入院后在我科进行了相关血液检查:

结果显示白细胞高达55.76×109/L,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是高达86.5%,高的可怕。随后检查了当日质控、仪器状态、试剂有效期均未发现问题,立即启动复查程序。经过推片染色后血涂片镜检图片如下:

镜下视野密密麻麻的橙红色嗜酸性粒细胞实在让人震惊,且基本都是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占比极高,我工作那么久还没见过如此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复查后结果正常发出。


【案例分析】


该患者优先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根据中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作为参考[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分为普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

值得注意的是HE的定义为

1.外周血连续2次检查(间隔大于1个月)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

2.骨髓象中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0%;

3.病理证实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

4.发现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蛋白明显沉积。

HE可分为遗传性HE(HEFA)、继发性HE(HER)、原发性HE(HEN)和意义未定HE(HEUS)四大类。而其中可诱发HER的原因可能有: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皮肤病、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和其他不明疾病。

  根据指南提示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这些方式以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形成因素,并作为评价引起的器官受损或功能异常的依据。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综上,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该患者食用鱼生感染寄生虫有关,除了继续完善骨髓穿刺外还应进行寄生虫相关检查以待排除;患者“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咳嗽剧烈时伴气促及胸腹部疼痛”也应引起医生注意。根据上述提到诊断指南呼吸道疾病也会引起HER,也应该补充相应肺部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有研究表明[4]机体受到寄生虫感染刺激时,激活T细胞,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释放IL-5和GM-CSF刺激骨髓,使嗜酸性粒细胞生成增多,嗜酸性粒细胞不能直接吞噬细菌或其它颗粒性抗原,但是却与寄生虫结合,通过沉淀在寄生虫表面的抗寄生虫IgG、IgE抗体或CR3b介导杀死寄生虫。

另外,若同时存在影像学特征和肺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病(eosinophilic pulmonary diseases, EPD)[5]。EPD的影像学特征能够帮助诊断和提示疾病的临床变化。因此正确使用影像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疾病,能帮助患者尽快诊断与治疗[6]

总之,检验科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临床做选择题与排除题,面对疑难病例我们检验人也有义务参与分析和提供专业的建议,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Ehrlich P. Über die specifischen granulationen des blutes. Arch Anat Physiol (Leipzig). 1879. 571–579.

[2] Park YM and Bochner BS. Eosinophil survival and apoptosis in health and disease.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0;2(2):87-101. doi:10.4168/aair.2010.2.2.87

[3] 肖志坚.中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S].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4,45(1) : 1-7.

[4] 郑梦凝,叶贤伟.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寄生虫感染[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2): 1007-1011.

[5] COTTIN V.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J].Immunol Allergy Clin North Am,2023,43(2):289-322.

[6] 王佳辉,任涛,李建龙.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肺科杂志[J]. 2024 ,29 (08):1285-1289

本文由检验之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原文,直接查询项目临床意义、行业标准、参考区间~~~

检验之声
检验之声,专注于检验医学前沿资讯、检验项目解读、检验案例分享、检验行标在线阅读,打造检验信息共享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