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学|石志江专辑】预祝《屯村村志》早日面世

文摘   2024-11-22 06:40   山西  




编者按

村志是乡村历史变迁的史书,是传承和宏扬农耕民俗文化的载体。
读石志江《预祝<屯村村志>早日面世》,一起预祝这本村志的面世。


 预祝《屯村村志》


早日面世 


作者|石志江



喜悉屯村正在组建《屯村村志》编委,原岚峪乡继小里道庄、岚峪、玉家沟之后,屯村也将要出村志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我相信它一定是再现屯村历史变迁的经典之作,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海中将再添一颗璀璨明珠。

村志是乡村历史变迁的史书,是传承和宏扬农耕民俗文化的载体。农耕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和根系,只有源水充足,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河才能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润泽华夏;只有根系发达,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长盛不衰荫罩万民。挖掘整理编写村志,对了解传承弘扬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充实壮大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屯村是原岚峪乡的第一大村,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屯村的动人故事。如《铜钟》《石匣汶》《白马神和三石二斗芝麻官》《悬崖石刻》《奶奶庙》等。建国初期,全榆社县共四所高小,第四高小就建在屯村,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七年制学校也为国家培养了几批初中毕业生。现在仍保留着原岚峪乡讲堂乡唯一一座九年一贯制学校,方便了岚峪讲堂地区孩子们就近入学,极大地缓解了人口流失,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六十代屯村大落子剧团曾走红十里八乡,张晋文、张兰英的扮相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还有印象。

这些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和后来的不同学校及剧团的成立,充分说明屯村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传奇式的村子,历来就是一个文化村文明村。通过村志编撰挖掘其历史内涵,能极大地提升屯村品位,实现乡村振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经过封建社会、民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土地革命和建国后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再到改革开放各个大事件的变迁,体现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这应该是主线和重点。我相信村志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有幸在屯村任过三年七年制学校校长,送走两批初中毕业生,并与善良淳朴屯村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七七年我们村(水坡贝)移民,屯村曾是我的首选之地,对屯村确实情有独钟,屯村要编村志,我自然是欣喜若狂。

我爱村志,更喜欢那些编写村志的人。当我读了《岚峪村志》时就情不自禁地写了《赞岚峪村志编委》

小小村志谈古今,

字里行间编者心。

民音民俗皆是爱,

山风山谷总关情。

印山华松承村境,

岚河神池育地灵。

世人都盼家乡好,

难得诸君笔锋勤。

当我得知王友文等要编写《玉家沟村志》时,我被他们为一个已移民了的百十口人的小山村编写村志的举动所打动,写了篇《留住根,传承魂》的文章,后来被他们收录在《玉家沟村志》内,虽文理不通,语言粗糙,却是我真实情感的表达。

今天喜知屯村要出村志了,谨以此文,预祝编委们编写成功,让《屯村村志》早日面世!

2023年6月6日于郝北


作者简介


石志江 男,农历辛巳年(41年)腊月(1942年2月)生,榆社郝北镇大垴(水坡贝)人,中共党员。196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原岚峪乡、讲堂乡、郝北镇任学校校长、联合校长、教办主任。2002年于郝北镇教办退休,现住郝北镇郝北村。






《榆社文学》欢迎赐稿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学生优秀习作等均在征稿之列,择优发表纸质媒体。

3.来稿文责自负,字体格式为宋体5号,首行不空两格,以word文档形式 投稿,不接收链接或PDF格式稿件。来稿请注姓名(笔名)、2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

4.稿件面向榆社籍作者及所有热衷榆社文化研究者。

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最新征集要求

1.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医故事”为主题,分享中华中医文化故事,讲好身边的中医文化故事为内容,体裁不限。

2.要求文笔优美,主题鲜明,内容真情实感,语言活泼灵动,结构表达完整。

3.作品须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不得抄袭。

4.注明作者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联系方式(手机、电子邮箱)、详细联系地址。

5.作品将择优推广发布在榆社文学平台。

6.投稿邮箱:1144569744@qq.com

7.截止时间:12月31日

榆社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


主编:水银月亮


声 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创作交流 ■文化传播 ■思想争鸣 

扫码关注榆社文学




榆社文学
搭建交流平台,展示会员风采。
 最新文章